拓印历史斑驳   发掘城市文化 ——读《梧桐映双城》(作者:曹永会)

拓印历史斑驳   发掘城市文化 ------读《梧桐映双城》(作者:曹永会)

晨起,天色铅灰,太阳总无力爬升,如那年那月的天空。

翻开《梧桐映双城》,仿佛拉开历史的帷幕,锣鼓铿锵声中,一场晚清民国的大戏已然开场。

《梧桐映双城》写城市记忆,选取城市记忆符号——建筑,将嵌印其中的人文,从历史的斑驳中拓印出来。感人至深,又让人唏嘘不已。

每个有历史底蕴的城市,都有绿树掩隐着的标志性建筑。那烈火赤焰的薰烤与那热血抛洒的腥咸,在灰尘积覆中留下被填埋的遗迹。城市建筑曾以她的英姿和丰满,喂养城市文化。若干年后,城市的成长早已把旧时光里吮吸母乳甘美的记忆忘却。偏有人掸去浮尘,拣拾散落的遗玉,重新串连成珠。

人类有时是鱼,超过七秒的记忆不再真切,回首处的民国历史,被激越翻腾的时代浪潮,推向岸边,成沙成丘……

以建筑为题材的此类书有不少,但将每个建筑都生发出一部历史连续剧的深邃丰盛,描写得活色生香,舍此书其谁?有的建筑,即有的章节,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士大夫气质,有的章节写尽了生活的生趣盎然,有的章节描摹了爱情的悲欢离合。

从本书中可以追寻彼时人的内心,那时战乱不断,生命危在旦夕,但内心竟然如此充盈。生活的优雅不应该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足,生活在现时代的许多人不乏物质的富有,但是那种君子之泽下的精神贵族气却倏然而失。优雅已是稀缺的高档社会气质和人文元素。而精致利己主义正是浮躁的世风吹拂下,己飘散无影无踪的心内向往。尽管有衣饰的光鲜,珍馐的朵颐,看不尽的香车宝马,但这些外在的东西与真正在文化沉淀中才能自然释放的出来的华贵气质是云泥之别。时代的节奏太快了,快得没有闲暇时间来观照人生。有思想的读者,能从掩映的老建筑中,从那些建筑背后的情爱传奇中窥探这个深刻的话题。

从本书中可以探寻到城市文化的轨迹,例如,南京的最重要的文脉之一就是长江路到广州路。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明朝、清朝、民国的官府都曾落户于长江路,如总统府、江宁织造府,由此而衍生出了明代“词曲文化”、清代“红楼文化”、民国“建筑文化”。“一条长江路,半部南京史”,六朝时期,长江路一线正位于当年宫城的中心位置。现位于长江路南侧的南京图书馆新馆地下一层“六朝宫城遗址”展区中,可以看到当年宫城墙基的走向,长江路所在的大部分区域都被包括在宫城里面。

从长江路顺延过来,就是广州路。有趣的是,曹雪芹的家江宁织造府在长江路,而他家在广州路上的园林被后人袁枚买下后,袁枚倾尽所有打造随园这个大宅子,并以美食家的身份,写下了一本美食圣经《随园食单》。甫一出版,就被人疯狂购买,长盛不衰,扬名海外,被看作是中国饮食烹饪文化史上的里程碑。而这些,都是《梧桐映双城》里重要的章节。

作为民国的双子星城市,南京和上海都栽植了梧桐树作为行道树,用梧桐连接起这双城,别有新意。作为当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南京和上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些风流人物们曾亲手谱写了一部“双城记”,其足迹印满了城市的道路。

合上书页的我往往陷入沉思,仿佛置身于那烽火硝烟的岁月。而我又愿意一次又一次地翻开这本书,重温历史的同时,也就着清风明月,就着一盏香茶,细细回味书中的文字之美。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汹涌
    汹涌 2023-10-06 11:44

    此书写的非常详细和动人,看后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