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者的文化积淀与修养 (作者:周 波)

科研论文写作的不同语言风格 | 意得辑专家视点 Editage Insights
近两三年来,在微信群、圈认识了很多写作者(作家),品尝过他们许多“美酒佳肴”,确为古稀之年添了很多愉悦,最为重要的是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文化积淀与修养”,令我余生向往和崇拜。

作家(写作者)是敏锐的观察者、感受者、发现者和记录者,但同时还须成为有思考、有识见、有情怀、有修养的写作者。

多年以前,有观点提倡作家(写作者)学者化,鄙人认为这要求,一刀切,似乎有点不切实际。如此要求,会许会遏制或束缚作家(写作者)的才情,甚至使得作家陷入到论证与考据的沟壑而进退不得,甚至有可能畏手畏脚,最终难以写出令人满意的篇章。

学者与作家之间,本无强制性的个人分工,但绝非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工作。鄙人很赞同作家(写作者)要多读书、多思考,更多一些个人的见地、理性的思考和文化的底蕴,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文章)才耐读、才富于生活情趣,也才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而不至于那样容易地一惊一乍或被炫目的表象所迷惑。

就当下微信写作群、圈的写作现状看,我们也不必要苛求用学者的深度来规划每一位作者,却可以从一些写作者笔下的观察与思考,得到更多鲜活的感触和启发。
再从写作史上看,有学有识的写作者(作家)能够写出不一样的作品(文章),诸如鲁迅、孙犁、汪曾祺、杨绛等等,他们笔下的文字有着浓浓的书卷气,是文化的积淀与修养,是人生的见识与修炼,是精神的超拔与升华,故而令他们笔下的文字有着非同寻常的魅力与气象。

可不可以这样说,文化积淀与修养,可勾勒出一位写作者(作家)的个性和情怀,也于不经意间看到了他们的人生经历、艺术修炼、文学造诣和学识底蕴。

鄙人愚见,有才情的学者更多的是造化,多一个则是文章之幸;而有文化积淀与修养的作家(写作者)更多的是修炼,多一个则是读者之福。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