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古记丨川岛芳子真的曾经潜伏板桥火车站吗?(作者:陈奕通)

访古记丨川岛芳子真的曾经潜伏板桥火车站吗?(作者:陈奕通)

板桥镇,位于南京西南郊,长江东岸,历史上便是南京重镇。距板桥老街不远,有一座火车站,现名古雄站。据说民国时川岛芳子曾在这里潜伏,这给小站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常有文史爱好者前往探访、拍照。那么,川岛芳子是否真的曾经潜伏板桥火车站呢?

板桥火车站,现名古雄站
“川岛潜伏板桥”说的来源

近年来,“川岛芳子潜伏板桥车站”的故事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博客、论坛、多家门户网站均有转载,团结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的《七十六号:汪伪特工总部口述秘史》(蔡德金编著)一书亦有登载。无论网站还是出版物,关于这一故事的表述基本相同。大意是:

七七事变以前,日本方面通过国民政府亲日派的关系将川岛芳子安插到板桥火车站任职,搜集情报,并伺机拉拢国民党官员和特务分子。七七事变后,中统接到邮电检查员报告,发现板桥火车站有一个女职员逐日收到巨额汇款,行迹可疑,于是派中统特工李士群侦察。李见川岛芳子美貌多姿,虽起染指之念,但川岛不易接近,未能得手。后二人在武汉再次相遇,李士群被川岛芳子诱惑下水,在川岛芳子引荐下,李与日本特务机关搭上了关系,沦为汉奸。   

那么,这一故事的原始来源是哪里呢?

根据《七十六号:汪伪特工总部口述秘史》的引文可知,这一故事的讲述人是姜颂平。该书还介绍了姜颂平的身份——曾任76号特工总部第二处副处长。

76号,全称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特工总部”,是抗战期间汪伪汉奸政权的特务组织。该组织疯狂镇压抗日人士,不仅对共产党人痛下杀手,对国民党在上海的组织也采取严酷的打击手段。可谓是“汉奸中的汉奸”。

姜颂平(1905~1988),江苏海门人。早年投身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红十四军,因被捕加入中统;1939年在南京被汪伪特工总部逮捕,后成为日伪“清乡”的干将;日军投降后,重回中统;上海解放前弃暗投明,在中共领导下从事反特工作。五十年代,被以汪伪特务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1975年释放回家。1984年,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专案组重审姜颂平案,查清后行文宣布其无罪,上海公安局恢复其干部待遇,办理离休手续。离休后,常在家中撰写文史资料。1988年离世,终年83岁。(据陶建明《姜颂平曲折的人生历程》,《钟山风雨》2017年第5期)

“川岛芳子潜伏板桥火车站”的故事就是姜颂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所整理。1989年12月,《江苏文史资料》第29辑出版,书中刊有姜颂平撰写的《特务头子李士群》一文,该文其中一节《勾结日谍川岛芳子》即讲述了川岛芳子从潜伏板桥火车站开始逐步拉李士群下水的详细经过。该书应为“川岛芳子潜伏板桥”说的较早文字来源。

《江苏文史资料》第29辑《特务头子李士群》一文
“川岛潜伏板桥”说的可信度之探讨

“川岛芳子潜伏板桥”说由姜颂平讲述,本应有相当的可信度。因为姜曾任副处长的76号特工总部第二处就是专门负责对付中统的。其与李士群和丁默邨等大小汉奸以及负责掌控76号的“梅机关”接触甚多,也有掌握李士群投敌详细过程的条件。

但详加分析不难发现,故事的可信度应该打上一个问号。根据姜颂平的生平经历可以看出,1937年前后,姜颂平主要在海门一带的中统组织中从事特务活动。“川岛芳子潜伏板桥”的故事发生时,姜颂平尚未加入汪伪,也未与李士群直接共事,更没有可能与川岛芳子接触。姜颂平所述,显然不是其亲身经历的第一手资料,更有可能是1939年加入汪伪后听李士群讲述。

访古记丨川岛芳子真的曾经潜伏板桥火车站吗?(作者:陈奕通)

李士群,早年为中共特科成员,后加入中统,不久又投靠汪伪政权,成为汉奸,其人反复无常,毫无政治信仰。多位知情人的回忆文章都提到此人信口雌黄、无中生有。因此,所谓“板桥火车站暗战川岛芳子”的真实性实在值得怀疑,极有可能是李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在酒桌饭局上的吹嘘,无非是为了博取在汪伪政权中的政治资本。

川岛迷踪

要厘清事情的真相,我们可以从板桥火车站的运营年代和川岛芳子行踪两方面入手。

板桥站,现为宁芜铁路上的一站。宁芜铁路的前身是江南铁路京芜(南京—芜湖)段,民国24年(1935)5月通车(据《南京交通志》),民国25年(1936),板桥火车站正式投入使用(据《板桥街道志》)。民国26年(1937)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阻滞日军长驱直入南京,铁道部运输司令部指令,“凡路产路料未予拆除者,悉于破坏”,根据此命令,京芜铁路分段拆除,包括板桥站在内的沿线各站站舍、道岔、库房、桥梁、电信等设施全部毁弃(据《上海铁路局志》)。

1935年4月《申报》报道京芜铁路将于五月通车

根据以上资料,按常理推断,川岛芳子若真的曾潜伏板桥火车站,只有可能发生在1936年车站投入使用到1937年8月车站毁弃前这段时间。

而这一段时间,川岛芳子是否有在南京的可能呢?笔者根据当时的档案、媒体报道整理了一份川岛芳子行踪:

1936年5月,密谋北平暴动。

5月,冀察绥靖主任公署获悉:“日方近日拟进兵华北,急令金璧辉(即川岛芳子)将前所联络之匪部,秘密潜入北平暴动或焚毁日本洋行、击杀鲜人,以便日本借口保侨戡乱,进兵北平。”3日晚,川岛芳子与汉奸冯寿彭会面,商谈5月10日左右北平暴动事。(据杨玉昆《七七事变前夕川岛芳子在平津一带的特务活动》一文援引北京市档案馆藏冀察绥靖主任公署档案,《北京档案》2017年第6期)这一消息不仅坐实了川岛芳子1936年5月间在北平,而且“前所联络之匪部”还说明,在此之前一段时间,川岛就已经在北平地区活动,联系汉奸。

1936年7月,密谋天津暴动。

24日晚9时,川岛芳子与永见、石友三、殷汝耕等在天津日租界石山街28号开会。川岛芳子称:“我已奉满洲国军政部委为华北防共自治军总司令,担任华北防共及严剿种种事宜”,永见、石友三、殷汝耕等相继发言,表示如有紧要行动时,将一致拥护协助。(据杨玉昆《七七事变前夕川岛芳子在平津一带的特务活动》一文援引北京市档案馆藏北平宪兵司令部档案,《北京档案》2017年第6期)

1936年8月4日天津《益世报》报道,3日,川岛芳子任经理的天津东兴楼饭庄开业,川岛出席并致辞。该报道称,川岛芳子到津后,“对外交际颇广”。东兴楼饭庄一时间成为名人汇聚之地和情报交易之所。

1936年8月13日《申报》报道,天津警方破获多起爆炸案,捕获伪自治机关要员十余名。经审讯,得知川岛芳子为首领,该组织意图在中秋前后扰乱地方,实现所谓“华北自治”。这则报道印证了上文川岛密会汉奸、密谋天津暴动的事实。

1936年9月9日下午7时,川岛芳子赴天津法租界北洋戏院观剧,遭炸弹威胁。(《申报》1936年9月11日)

1937年1月,伪华北睦邻会(会长为川岛芳子)勾结地方“保卫团”、土匪制造事端,煽动暴动,意图成立所谓“华北人民自治政府” 。(据杨玉昆《七七事变前夕川岛芳子在平津一带的特务活动》一文援引北京市档案馆藏北平市政府档案,《北京档案》2017年第6期)

1937年2月2日赴日疗伤,行踪先后出现在京都、东京、长野。

1937年3月23日,川岛芳子在日本松本市高等女子学校讲演。25日日本《信浓每日新闻》刊发报道,并附川岛芳子讲演照片。

1937年4月,北平市警察局密令第198号称:“津日驻屯军组妇女特务队,分驻平津,挑选年轻美好女子充任队员,散布各娱乐场所及饭馆、旅社,交接政军要员,刺探我国军事及抗日计划,并盗取地图、秘密文件等,以供日军部照像或抄录。总队长为川岛芳子。”(据杨玉昆《七七事变前夕川岛芳子在平津一带的特务活动》一文援引北京市档案馆藏北平市警察局档案,《北京档案》2017年第6期)

1937年6月,在日本善光寺温泉疗养。11日,日本《每日新闻》“南新版”以《在温泉疗伤的男装川岛芳子小姐》为题,报导川岛芳子在善光寺温泉疗养的消息。

1937年七七事变后从日本返回天津,继续以东兴楼饭庄为掩护从事间谍活动。

访古记丨川岛芳子真的曾经潜伏板桥火车站吗?(作者:陈奕通)

拨开迷雾

通过以上不完全统计的川岛芳子行踪已然可知:

一、1936年板桥火车站投入使用到1937年8月依令毁弃前的这段时间,川岛芳子在平津一带从事间谍活动,也时常返回日本,但千里之外的南京并不是其活动范围。潜伏需要大把的时间,在上文所述的情况下,川岛芳子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在板桥站的潜伏。

二、这一时期,川岛芳子已是高级间谍,在汉奸组织中担任多个要职,媒体对其多有关注,常有其照片刊登于报。当时,川岛芳子每到一地,都会引发媒体关注,这样的焦点人物,想要不露声色地成功潜伏在一国之都,谈何容易?即使对于川岛芳子这样的专业间谍,也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

另外,据《板桥街道志》记载,板桥火车站投入使用以后,每日仅运行客货车2对,站小房简,仅有站台一条、平房数间。这样一个远在城郊的小站,本身的情报价值就极为有限,即使川岛芳子在华北谋乱之余能够抽身觊觎南京,似乎也没有必要潜伏于这样一个城郊小站。

访古记丨川岛芳子真的曾经潜伏板桥火车站吗?(作者:陈奕通)

访古记丨川岛芳子真的曾经潜伏板桥火车站吗?(作者:陈奕通)

由此,笔者认为,在发现确切的史料证据之前,很难说“川岛芳子潜伏板桥火车站”的故事为真。

退一步说,即使未来发现了有关证据,确能证明川岛芳子曾在七七事变前“百忙之中”抽身来到南京潜伏,故事中的板桥火车站也已经不是文史爱好者们如今到访的板桥火车站了。

1937年8月后,根据政府命令,板桥火车站的站房和附近铁路被全部破坏。南京沦陷后,日军为掠夺资源修复了铁路并建造了木结构简易站房。抗战胜利后,1946年2月,根据铁道部要求,江南铁路京芜段线路之钢轨、枕木及配件全部拆除,用于抢修陇海、津浦被毁的铁路线。1948年1月,交通部从美国购进钢轨及枕木、配件,启动“江南铁路京芜段复轨工程计划”,8月27日复轨完工,9月1日京芜线恢复通车。1950年开始,板桥火车站(古雄站)逐步更换旧型钢轨、道岔及失效枕木。1969年,板桥火车站向南迁移500米另建了新站。如今的候车楼为1972年新建,并非民国建筑。就连铁轨也如上文所述,数十年间几经翻新,早已没有了民国时的样子。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