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三烈 光照千秋——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一家革命故事 (作者:张法民)

一门三烈 光照千秋——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一家革命故事 (作者:张法民)
 红岩英烈,是许多中国人不陌生的一个史诗般的称号。小说《红岩》和电影《烈火中永生》曾经激励过亿万人,江姐(江竹筠)、许云峰(罗世文)、小萝卜头(宋振中)等革命先烈是人民熟悉、敬仰的英雄人物,如今重新面对那段历史,许多人仍心潮难平。革命先烈在狱中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和面对残暴敌人表现出来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是我们国家、民族不可缺少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人民奋发进取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小萝卜头宋振中是“红岩烈士”中知名度最高的人物之一,也是全国年龄最小的烈士。他的事迹被选入小学教材,编入各种普及读物,妇孺皆知,成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学习的楷模。《红岩》小说中,对他的刻画着墨虽然不多,却饱含深情,栩栩如生,一个天真聪敏,活泼却又持重老成的“小政治犯”形象,深深印在读者的脑子里:身体的瘦弱与头脑的机敏,被禁锢的身躯与渴望自由的灵魂,极其恶劣的生活环境与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对难友的关心与对国民党特务的憎恨……《红岩》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朽的文学形象。
一门三烈 光照千秋——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一家革命故事 (作者:张法民)
  小萝卜头的由来
  小萝卜头宋振中烈士,乳名森森,祖籍江苏省邳州市八路镇杲堂村,是著名烈士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幼子,1940315日出生于古城西安。194111月,随母亲被捕,被国民党特务关进了监狱,成了一名“小犯人”和一名“老政治犯”。
  小萝卜头随母亲被捕后,先是关押在西安小雁塔胡宗南司令部。同年12月,又随母亲被押送重庆,关押在“中美合作所”的白公馆监狱。19433月,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决定对“中美合作社”整顿,一批主要政治犯包括小萝卜头的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还有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以及东北爱国将领黄显声将军等又被押往贵州省息烽县的阳郎坝监狱。
  小萝卜头和妈妈被关押之后,因为与宋绮云一直是被分开关押的,彼此都不知道亲人就关在同一所监狱,所以小萝卜头长到5岁,还不认识爸爸,直到政治犯转押到阳郎坝监狱之后,相互才有了见面的机会。那是在牢房的铁栅栏门后边,经过妈妈的指点,小萝卜头才认识爸爸的。平时,每逢牢房放风的时刻,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总是尽量往女牢这边走,徐林侠同志也总是抱着小萝卜头站在铁栅栏门后,通过铁签子空隙告诉儿子说:“森森你看,那个向我们这边走来的人就是你爸爸”。
  后来阳郎坝监狱建立了工厂,搞了卷烟,缝纫、印刷、糊信封、编草鞋等手工业,监狱当局要求每个在押犯人都要参加一项手工劳动,这就扩大了犯人的活动范围,尽管在特务的监视之下,却为森森一家三口的狱中相见提供了可以接触的机会。
  几年的监狱生活,把活泼可爱的森森折磨得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发育不正常,脑袋显得特别大,个子又矮又小,活像一个干枯的小萝卜头。同监坐牢的王品三看着这个6岁的孩子悲愤地对阎继明(杨虎城将军的副官)说:“看,孩子有什么罪?森森被折磨得像个小萝卜头了!”从此这句话就传开了,“小萝卜头”成为大家对森森的爱称。
  19467月,“小萝卜头”一家又被押回重庆,先后关押在“渣滓洞”与“白公馆”监狱。
  小萝卜头六岁了,已经到了读书的年龄,他却不能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享受读书的权利。小萝卜头要上学,狱中党支部认为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应该用集体的力量,为他争取上学的权利,经过大家的集体抗争、几次交涉,监狱当局才勉强同意在监狱找人教他。宋绮云同志给“小萝卜头”起的学名叫宋振中,宋振中的老师由监狱中的“犯人”罗世文和车耀先同志担任。宋振中在学习中既聪明又用功,为此受到了罗老师的表扬。19468月,罗世文、车耀先两位老师牺牲后,由黄显声将军做他的老师,黄老师教他语文、算术、俄语。每天,宋振中由特务押着到楼上去上课,下课后,再由特务押回女牢。时间长了,特务们放松了对他的看管,由他自己单独来往,“小萝卜头”成了狱中唯一可以自由行动的犯人,他不但可以在爸爸、妈妈之间来往,还可以在男牢和女牢之间走动。狱中的地下党组织就利用小萝卜头这种特殊待遇,交给他一些任务,让他注意狱中发生的一切动静,比如特务有什么活动,什么人又被关进来了,他都把听到、看到和了解的情况及时告诉爸爸、妈妈。
  一天,有一个叫胡春浦的难友受了重刑,加上胃病发作,无法吃那又霉又硬的米饭,两天没吃东西了。“小萝卜头”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为他煮了一碗面条,由“小萝卜头”亲自端着送去。解放后,胡春浦同志担任青海省委统战部长。他回忆当年在狱中的情景说:“小萝卜头送的那碗面条,不仅救了我的命,也暖了我的心,这件事使我知道狱中有党组织在关心自己,从而增强了我的斗争勇气。”
  194996日深夜,刽子手残暴地用匕首将“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一同杀害于“戴公祠”警卫室。“小萝卜头”宋振中牺牲时年仅9岁。由于他在狱中为党做了许多工作,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成为我国年龄最小的烈士。
  19491130日,山城重庆解放,重庆市的党政军各界在脱险同志联络处的协助下,迅速找到了宋绮云、徐林侠及宋振中的遗体。
  1950年春天,他们被安葬在西安南部的杜公祠,人民政府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园。
一门三烈 光照千秋——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一家革命故事 (作者:张法民)
  小萝卜头的爸爸宋绮云烈士
  宋绮云,原名宋元培,字复真。邳州市八路镇杲堂村人,19043月出生,19257月毕业于江苏省立清江第六师范,192611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他和军校的同学一起,参加叶挺指挥的讨伐叛军夏斗寅和追击杨森部队的战斗。19285月,宋绮云和南京的邳县籍党员先后从南京返回家乡,与此同时,李超时、徐林侠、宋学珍、冷启英、李先春等,从武汉也返回邳县,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春,宋绮云任中共邳县特支组织干事,19289月,任邳县县委组织部长,以邳县警备大队二中队队长为公开身份,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912月,在组织的安排下,去河南南阳杨虎城军部任杨虎城秘书,经陈子坚引荐,宋绮云担任《宛南日报》主编,193011月,杨虎城奉蒋介石命令率师返陕,宋绮云也随军前往西安,任《西安日报》社长兼总编,193510月,建立了中共西北特别支部,宋绮云为特支领导成员之一,“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各界抗日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他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做了大量的工作,积极开展各种抗日救亡活动。19361212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前后任杨虎城部统战工作及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又一反常态,仍继续推行反共反人民,不积极抗日的政策,他软禁了张学良,逼迫杨虎城离任“出国考察”。在此情势下,宋绮云处境极为危险,杨虎城将军曾关心他,约他一同外出,他在犹豫未决之际,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他决定重返西安继续从事抗日斗争。
  1938年初,宋绮云从延安学习归来不久,中共陕西省委又派他去河北临时政府(系国共合作的联合政府)任政治处副处长兼组织科长,负责同八路军总部的联络工作。后来他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又重返西安。193911月,组织又派宋绮云到晋西南中条山第四集团军总部,这时他的公开身份是少将高参,又被任命为副教育长兼政治教官,同时又被委任为总部干训班国民党的特别党部书记长。
  由于在“西安事变”和以后的历次革命活动中,宋绮云出头露面较多,引起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极端仇视和密切的注视。为了安全和工作方便,宋绮云在19414月离开西安时,将全家六口搬到郊外的长安县细柳乡蒲阳村,并将较大的两个女儿送回江苏邳县老家,临行前把爱人徐林侠和正在吃奶的幼子(振中,乳名森森)交给跟他多年的警卫员王迁升照管。
  19419月的一天,宋绮云在总部突然接到“家中有急事速回”的电报。98日,宋绮云回到蒲阳村,才知道家中并未发电报,顿时,想到这无疑是特务机关施展的卑鄙的诱捕阴谋,正在委托家事时,三个工人服装的特务闯进宋绮云的家中,将宋绮云逮捕。就在两个月之后,国民党军统又设骗局,诱捕了徐林侠和幼子宋振中。
  宋绮云被捕后,敌人使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用尽甜言蜜语,以高官厚禄去引诱他,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
  1941年底至19433月,宋绮云夫妇虽都被关在“白公馆”,但由于严格隔离,两人当初都不知道亲人就在“毗邻”。8年中,宋绮云一家先后被关押在重庆、贵州等地,三进山城,四易魔窟,在特务的迫害下,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始终不屈不饶,跟敌人展开了特殊的战斗。
  1943年,特务头子戴笠决定对“中美合作所”整顿,将主要政治犯转移。宋绮云的一家,同罗世文、车耀先、许晓轩、黄显声等,便被押解到贵州省息烽县阳郎坝监狱(息烽集中营监狱)。这时,宋绮云才和爱人徐林侠、幼子宋振中(即小萝卜头)见了面。
  在阳郎坝监狱里,由戴笠的同乡周养浩担任监狱长。他要使这里的死囚成为奴隶,便在狱中建立了十三个工场,强迫每个犯人做工,这样就使犯人之间有了相互接触的机会,在宋绮云转来后不久,狱中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宋绮云隐蔽身份,做些力所能及的统战工作。
  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曾多次要宋绮云和军统合作,答允立即恢复自由,宋绮云认为是对自己极大的侮辱。一次,他当着周养浩的面怒斥道:“要我这样出牢,办不到!”事后,他为同牢难友写下了一首小诗,表明自己的态度。
  我绝不能弯下腰,只有怕死才求饶,
  人生百年终一死,留得青白上九霄。
  194996日,国民党特务将宋绮云与杨虎城同时被害于重庆“戴公祠”警卫室,时年45岁。
一门三烈 光照千秋——共和国最小烈士小萝卜头一家革命故事 (作者:张法民)
  小萝卜头的妈妈徐林侠烈士
  徐林侠,又名徐丽芳,1904年出生在江苏邳州市邳城镇草寺村。1923年夏,考入徐州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192810月和宋绮云恋爱结婚。
  徐林侠1925年参加了邳县地下国民党组织。1927年初,她同进步学生丁若兰、秦雅芳等一起,奔赴武汉。进入共产党张曙时主办的江苏省党务训练班学习。1927年春由郭子化同志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710月,徐林侠根据上级指示,同李觉民、丁曼君、秦雅芳、江蕴卿等5人,离开武汉,回到邳县继续从事党的工作。
  1928年初,为了有利于斗争,徐林侠以国民党员身份,任国民党邳县党部委员兼妇女会长,同年秋,建立了“中共邳县委员会”,徐林侠为县委妇女委员。
  19297月,国民党反动派组织的“剿共清党”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对共产党人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徐林侠于727日被捕,先是关押在徐州陆军监狱,后转押到江苏省苏州监狱。1930年初,徐林侠出狱后,来到西安宋绮云身边,协助丈夫从事革命活动。
  19419月,宋绮云同志被国民党军队秘密逮捕。敌人害怕阴谋暴露,于是又向徐林侠伸出了魔爪,以诱骗的手段把徐林侠及其不满周岁的孩子(小萝卜头)关押起来,从此,他们母子俩就陷入了魔窟。徐林侠和幼子小萝卜头先关押在西安小雁塔监狱,年底转往重庆“白公馆”监狱。19433月转押于贵州息烽集中营“阳郎坝”监狱。19493月,又转到贵州贵阳市黔灵山的“麒麟洞”。
  徐林侠在这八年期间,三次往返,四易魔窟,徐林侠饱尝了人间的痛苦,过着非人的生活。他们吃的是霉烂变臭的饭食,住的是阴暗潮湿,常年不见阳光的地牢。
  徐林侠在监狱中,没有动摇她革命的意志,却加深了她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对同志的爱。在狱中,她把自己全部精力倾注在革命工作上。每当狱中来了新难友,便向同志们介绍狱中的情况,描述敌人的丑恶、阴险,告诫大家提高警惕,随时随地迎头痛击敌人。
  194710月的一天夜晚,一名叫葛雅波的难友被送进了女牢房,徐林侠就主动向她介绍狱中的情况,告诉她关在一起的都是政治犯,谁是特务,叫她谨慎,并在多方面关心她、爱护她,对其他难友体贴入微,在革命的征途上志同道合,所以葛雅波总是把徐林侠为师长、姐姐一样看待。
  1947年夏天,组织上决定安排韩子栋同志(即小说《红岩》中的疯老头华子良)越狱。徐林侠得知消息后,想到韩子栋同志是被监禁14个春秋的老犯人,长期的折磨,头发乱蓬蓬的,那白天黑夜伴随着他的囚服,给他带来了越狱的困难,于是徐林侠在灯光如豆的昏暗条件下,利用仅有的旧布,连夜为他拼做成衣服。因为在越狱的途中还要带吃的东西,徐林侠又为他缝了一个小布口袋,装上吃的东西,叫小萝卜头给他送去,留作路上充饥。在徐林侠的热情帮助和关怀之下,韩子栋同志越狱终于成功了。
  194996日,徐林侠、宋绮云、宋振中和杨虎城一家同时被害于重庆“戴公祠”警卫室,时年45岁。
  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革命先烈们英勇不屈,同监狱当局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阵,用自己坚定的信仰与信念迎击敌人的疯狂与残忍,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酷刑和死亡的威胁面前,他们临危不惧,把生命置之度外。正是这种钢铁般的斗争意志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铸就了一代英魂。

在歌乐山这块土地上,许多共产党员和党外革命志士,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身经残酷的折磨,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大义凛然,表现了他们坚贞不屈,临危不惧,斗争到底的革命情操。在这个战场上,革命者用自己的血与肉无情地嘲笑了敌人的疯狂和愚蠢,表现了他们对共产主义执着的追求和勇敢,在“白公馆”、“渣滓洞”的铁窗黑牢里,革命先烈们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磅礴天地的精神,为中华民族塑造了一个个巨大而崇高的形象。

歌乐山,人们记忆中一座悲壮的山,一座烈士鲜血凝固而成的山,一座充满内在的精神力量的山,一座时代在呐喊,呼啸的山,它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相连。这座山地平平,却独具特色,它没有华山之险,泰山之雄,黄山之奇,峨嵋之秀,它无法进入名山之列。但是,在所有的山中,这座山却是最沉重的,它沉甸甸地压在历史上,使每个接近它的人都能感到它的分量。这是空间范畴中不足挂齿的一座山。这是时间意义上无法绕开的一座山。这座山属于历史,属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

如今,歌乐山下的白公馆,渣滓洞监狱旧址,松林坡刑场,烈士墓,现场的氛围让人触景生情。残忍的折磨,非人的待遇,严酷的刑罚,让人不寒而栗。从而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思想得到了一次震憾。

胜利的曙光已经映红了天际,广大人民群众以无比喜悦的心情,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之时,小萝卜头宋振中与他的父母却被敌人秘密杀害,残杀在特务的屠刀之下。烈士的血染红了祖国的大地,烈士的伟大精神,将永放光辉。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女倒下了,但党和人民绝不会忘记,他们的业绩,人民将永远怀念他们。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生忘死的人,有为国捐躯的人,,他们在黑暗中摸索,在痛苦中期盼,在屈辱中抗争。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铮铮钢骨,凛然正气,才撑起了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土地的天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们,乃是中国的栋梁,人去了,英烈永存,光照千秋!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愚叟心歌
    愚叟心歌 2022-09-17 10:47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2-09-17 01:33

    成千成万的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的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革命大旗,踏着先烈们的足迹,紧跟党中央,奋永前进,前进!大赞作者!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