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诗经》 何为诗人: 周 波

读读《诗经》 何为诗人: 周 波

微信的普及,让诗人也多了起来。毫不夸张说,你每天只要看微信,就能见到众多诗人登场。目不转睛,难以辨出,到底谁是真正的诗人?

无论是研究中国历史,还是探讨中国文学史,好像有个通行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诗人。此说,也有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
《诗经》真的了不起。三百多篇诗,组成了中国早期文明的诗情。有学者认为,古代比现代更有诗意,《诗经》就是最早的证据。

大家可以仔细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文明开端。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诗意,使精神不在苦涩,使生活不再压得喘不过气来。

《诗经》是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达的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们从小读古代经典,曾开过好多书目,但有时却忽略了《诗经》。可见,如此主张的人,是否只是为了向孩子们灌输写诗的教条、而不是诗情?

《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话语。这就如前面说到(学术研究)的,屈原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 屈原与诸子百家有些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

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浑身的问题得不到解答,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苦恼、哀怨。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担心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这么一个孤独人物的出现,是中华文化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诗经》作为中华先祖的歌吟,确实是一种集体话语,这可能与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长期活跃在黄河流域的旷野千里,那里适合于聚族而居、相邻而居;而在屈原被放逐流浪的地方,交通不便,物产却丰裕,适合满足个体生存,于是,就容易产生个体化的诗。《诗经》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而屈原第一次告诉我们,什么是诗人。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