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科协专刊
-
祝贺!圆满完成任务! :科普中国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 空间站货物出舱安装任务也于前期陆续展开 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2月10日0时16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
-
这10种姿势,伤膝、伤腰、伤骨!医生提醒:尽量少做! :科普中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动作或习惯都会给腰椎和膝盖带来损伤。特别是以下10种姿势,大家可以对照一下,不正确一定要及时改正! 01 蹲着 下蹲时膝盖承受的压力远大于站立位时膝盖压力。…
-
开学了,给没“阳”过的孩子一份指南 :科普中国
随着元宵节结束,全国各地大中小学已经或即将迎来开学。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为“乙类乙管”,新学期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将发生明显变化。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等工作,校园内防疫安全如何保…
-
没“阳过”的人要注意这些事!:科普中国
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新阶段,但病毒给我们的威胁尚未消除。春节将至,人员流动加大,“阳康”者和始终没“阳过”的人分别该注意什么?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给出健康建议。 疫…
-
立春元宵喜相连,本世纪仅有6次!:科普中国
2月4日和2月5日将分别迎来立春节气和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两个节令紧相连,可谓喜上加喜。据了解,这种有趣的巧合,在21世纪这100年中仅有6次。 2月4日,立春,此时大地开始解冻,蛰…
-
2023年1月“科学”流言榜:新冠痊愈标准是憋气40秒?烟花能消毒? :科普中国
2023年1月“科学”流言榜揭晓!新冠痊愈标准是憋气40秒以上?感染新冠后需补充辅酶Q10?燃放烟花爆竹能消毒?真相>>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
-
新冠新毒株CH.1.1进入我国了吗?会引发新感染吗?权威解读—— :科普中国
1月30日,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最新数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正在追踪名为CH.1.1的新冠新毒株。CH.1.1占美国病例的1.5%,占比位列第五。根据疫情追踪数…
-
中疾控最新发布!新冠病毒有点“传”不动了!最新判断→ : 科普中国
1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一、病例情况 1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
-
节后从各地返回后会有感染风险吗?疾控提醒:这几种人暂缓返岗! :科普中国
春节假期已经结束,很多人都已经回到了工作岗位。但与此同时不少人担心,同事们从天南海北各地返回,节后返岗会不会有感染风险? 图库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01 有感染风险? 专家:概率很…
-
大年初七,开工大吉! :科普中国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 近水游鱼迸冰出。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 大年初七 周而复始 万象更新 大年初七被称为“人日”,民间传说女娲造人之时…
-
都在兔年!这些中国科技名场面,值得骄傲 : 科普中国
从沈飞成立 到超导研究取得突破 从科技特派员制度起步 到天宫一号发射升空 …… 每个兔年里 科技人才们都大展宏“兔” 让中国科技“兔”飞猛进 玉兔迎新春 又引发了哪些历史的回忆 让…
-
春节在家如何预防新冠感染?收下这份健康防护指南→ : 科普中国
春节假期,疫情防控的意识不可松懈。 在走亲访友之余,人人都应牢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从自己做起,遵守防疫基本行为准则。 家中出现感染者如何做好空气通风? ▼ 如果不…
-
牢记这23条健康提示,一起健康安全过大年!赶紧收藏! :科普中国
家家户户都开始了春节前的忙碌。欢欢喜喜、平平安安过大年是每个人的心愿。 欢度假期更要注意身体健康,只有在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的细节都注意到,才能健康平安过新年。 图库版权图片,…
-
太阳真的是一颗巨型氢弹吗?它的能量哪儿来的?:科普中国
说起太阳,大家都不陌生,可是,我们真的认识它、了解它吗?它为什么能发光发热?为什么几十亿年都没烧完?爱因斯坦的E = mc²就能解释这一切吗?它真的就是一颗大氢弹吗?今天咱们就来聊…
-
中疾控提醒:春节假期,除了新冠,还要注意这些健康风险! :科普中国
新春佳节将至,春节前后人群流动性增加,返乡人员增多,亲友团聚和外出旅行将增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馨提示: 2023 年春节期间,我国内地风险相对较高的传染病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2023十大科技趋势来袭!大厂们告诉你这些重点!:科普中国
过去的2022是精彩纷呈的一年,我们看到了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围观了ChatGPT的崛起,发现了元宇宙的蓬勃生机……当今世界正在向数字文明时代快速发展,新的一年又会有哪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