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化
-
刘向侠:邳州歇后语集锦
五六月天气——说变就变 五六月伤风——嗲啦腔 桌子底下放风筝——出手不高 借钱送老殡——活人脸面 大雁送…
-
浓妆艳抹报新春——年画
邳州年画,源于古代民间绘画,汉代就已呈现了雏形,成熟于宋代,兴盛于明清。清代中后期,年画发展达到鼎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绘画,在中国美术史、民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邳州最早的民…
-
黄泥披彩显童趣 ——泥玩具
邳州泥玩具的制作历史悠久,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邳州四户大墩子、戴庄刘林新石器时期遗址中就曾出土了三件泥响瓿和一些陶兽、陶猪、陶鸡、陶鸭、陶房等泥玩具。更为令人惊奇的是,这些…
-
鸟羽花蕊藏墨宝 ——龙凤花鸟字
邳州龙凤花鸟字,又称“鸟字”、“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藏字画”、“飞帛板书”、“字谜语”、“意匠文字”等,是由古代“飞白书”、“鸟虫书”、“蝌蚪文”、“鸾凤书”、“穗书”、“云…
-
邳州文化娱乐-传统游戏
邳州民间传统游戏源远流长,项目很多,代代相传。民间游戏,多在儿童、青少年之间流行,也有的游戏在成年人、老年人之间流行。游戏的项目和内容随着时代演变也有所改进和翻新;邳北、邳南部分游…
-
夫唱妇随鼓点中 ——花 鼓
邳州花鼓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境内各乡镇及周边接壤地区,是传统的民间舞蹈。花鼓由五人表演,男角背鼓,女角执扇,载歌载舞,唱多舞少。现在的花鼓是由早期的对子花鼓传承演变而成。早期的对子…
-
说书的三哥(沙正宏)
说书人是我本家远房三哥,也是我的老师。 很小的时候,一到冬天的晚上,生产队里的牛屋里就会烤着火,树根、树枝和棉花秸秆是烤火的材料,虽然雪后这些取材湿漉漉的,可火大无湿材。把这些东西…
-
八面威风集于首 ——纸塑狮子头(高伯华 尚化启)
邳州纸塑狮子头世代相传,据史料记载已有500多年历史。 纸塑狮子头是一种集雕塑、裱糊、扎制、绘画于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极具苏北、鲁南地方特色和民间工艺特色。纸塑狮子头造型夸张,…
-
高伯华、尚华启:蓝白相间沁草香 ——蓝印花布
邳州蓝印花布是传统的民间印染工艺品,历史悠久,自远古就在邳州地区广为流行。早在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邳州的先人就已经掌握了纺织结网和染色工艺,从大墩子、刘林新石…
-
高伯华、尚化启:信手拈来借东风 ——蒲 扇
蒲扇是邳州传统草编工艺品之一,是一项集编织、绘画、书法、火烙、染色、扎制于一体的综合工艺,蕴含着浓郁的地方民间工艺技法和民风民情,独具特色。 邳州草编历史悠久,早在6…
-
曲曲折折成方圆 ——柳 编(高伯华 尚化启)
柳编是邳州民间传统工艺之一。柳编织物自古就在民间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至今农村家庭仍不乏使用者。 邳州各乡镇都有柳编、条编行业,较为集中的有戴庄、宿羊山、鉄富、四户、邢…
-
采百禾而成万器 ——草 编(高伯华 尚化启)
草编,是一种以柔韧植物茎杆或皮为材料,进行手工编织的传统工艺。邳州草编织历史悠久,从四户镇大墩子、戴庄镇刘林新石器古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彩陶器上绘制的编织纹样和编织物印痕…
-
邳州大鼓书《小两口争灯》演唱:邳州著名大鼓书艺人张运民
邳州大鼓传承人张运民先生传统大鼓书欣赏!
-
五骏列阵任驰骋——跑竹马(高伯华。尚化启)
跑竹马,俗称“竹马舞”、“竹马会”。表演者腰上挂着用竹篾和纸、布扎制而成的“马”或“麒麟”,手挚其头,身穿古戏服,着彩妆,装扮成历史人物,表演出各种跑马阵势。跑竹马是…
-
人或为兽王者威 ——舞 狮(高伯华、尚化启)
舞狮也称“耍狮子”,是邳州传统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起源于汉代,自明代开始流行,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清《邳州志》都记载了邳州“乡会”舞狮子的精彩演出盛况。清代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