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时间归档:2022年

  • 我–K8356–邳州站(作者:高志明)

    k8356是上海开往连云港东的一趟列车,它每晚从上海发车,途经江南几个主要城市,苏州、无锡、常州、南京然后进入安徽的滁州、蚌埠、宿州又入我们江苏境内的中国第二大铁路交通枢纽徐州(京…

    2022-10-20
    54.7K
  • 煎饼与石磨(外一章): 周 波

    外地人对那像纸状的饼,很好奇。那可是邳州的名片。 煎饼,最初离不开石磨。如今一提起,可能会打入“文物”了。 沉重的,分上下棋。长出牙齿,嚼着乡村的汗和泪。躺在老屋身旁,像病重的母亲…

    2022-10-20
    11.8K
  • 杏花岭:小说连载(作者:山民)

    第十二章 雨水节气刚过,老天爷竟毫不吝啬地向人间撒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是说春雨稀少,老天爷一般舍不得下。这一年老天爷也善心大发,要帮衬一下刚刚分田到户的…

    2022-10-20
    12.3K
  • 朝堂殿前有重臣——陈球师徒在下邳

    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泗水东南过下邳县故城,又东南至下相县故城,城之西北,有太尉陈球墓。墓前有三碑,是弟子管宁、华歆等所造。”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更进一步载:“下相故城在宿迁县…

    2022-10-20
    03.7K
  • 邳州的交通工具-村路交通

    一 村路交通 (一)村路   村路俗称“大路”或“小路”,旧时最宽大的道路是“官道”。能走大车的车路,俗称大车路、大路。小路俗称小路、小道、小毛路,蛐蜒路。贯通在城镇中的路,称为街…

    2022-10-20
    05.7K
  • 生命的追问 作者:杨秀丽

    段时间,重庆、安徽等各大电台都连续播出了新版的《聊斋志异》,看后,感想颇多。生与死、沉与浮,一切通常的界线都已变得模糊不清。真善美,假丑恶,纷纷寄托于虚幻的梦境,在扑朔迷离的世界反…

    原创文学 2022-10-20
    01.8K
  • 难忘家乡“解了龟”  作者:尹加利

    不知道什么原因,小的时候我们家乡的老少爷们称“蝉”不是“蝉”,都叫“解了龟”,至今无从考证,大概是家乡的俚语吧。 因家乡是成片的果园,各种果木特别多,所以每到夏日骄阳如火的时候,“…

    2022-10-20
    02.1K
  • “邳馨”酒香 ( 作者:刘波涛)

    “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龙两盅海底眠,刘伶一醉睡三年”,这是因挡不住美酒的诱惑,刘伶贪恋三杯酒,一醉三年的民间传说,唐代诗人李白喜欢喝酒,然,酒后美诗连连轰动诗坛,被后人堪称“李白斗酒…

    2022-10-19 散文
    186.7K
  • 桂花香,秋天的灵魂 ( 作者: 陈景胜)

    金秋时节的邳州桂花到处飘香。眼下正是桂花盛开的时节。金桂、银桂和丹桂,都属于秋桂的品种。桂花树不仅提升了邳州市的环境品味,还让人感受到邳州城区浓浓的祥和氛围。早上,我骑电动车路过丰…

    2022-10-19
    549.5K
  • 大运河秋波 (作者:周 波)

    金秋十月,大运河秋光动人。掬着粼粼细水苍茫储杭州风韵,牵着绵绵深情向北京瞭望。运水流长,造化钟神秀毓。 稀云晴日之下,悠远、疏逸,灵感的诗人沉吟百回总写不出的秀朴和清冽,美呀,美得…

    2022-10-19
    02.0K
  • 诗三首(作者:柳召振)

    一剪梅•夜游 果是秋深天渐凉,凉又何妨?热又何妨?无非加件厚衣裳,率以为常,习以为常。几颗星星正放光,横不成行,竖不成行。顺桥跨过小池塘,水也迷茫,我也迷茫。 柳  风 迎“二十大…

    2022-10-19
    02.2K
  • 致邳州桃花岛 :文/徐敬军

    你是我左邻我是你右社你是乐园我是游员岁月成知己风雨做朋友 我忧你亦忧我喜你亦喜朝夕总相逢时刻想念你 念你三月桃花如火惦你六月雨打荷叶想你九月菊花如金吻你腊梅雪飘花香想你杨柳依依惦你…

    2022-10-19
    02.4K
  • 邳州村落建置区划沿革

    邳州自夏建邳国以来,历经4000多年,先后建置过郡、州、县、市。而辖区域内、村庄也随着区域的变革或多或少的发生变革;建置不同,区划大小不同,建置名称不同;村规虽不同,但习俗不会改变…

    2022-10-19
    05.9K
  • 竖阉最能乱朝纲—奸宦下邳“徐卧虎”

    东汉章帝以后,社会政治进入黑暗时期。连续几个幼儿登基帝位,太后临朝,外戚专权。不几年,皇帝病死,新皇帝登基,宦官乘机杀外戚。皇帝宠信新的外戚。这样周而复始,宫廷矛盾十分尖锐,传统士…

    2022-10-19
    02.4K
  • 票证留下的记忆 作者:朱潭清

    六、七十年代是物资匮乏的年代,由自然灾害、计划经济衍生出一个怪胎,那就是城市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票、证、券,城市居民几乎家家都有一个抽屉专门放置名目繁多的票、证、券,有粮证、煤球证…

    原创文学 2022-10-19
    01.7K
  • 父爱相随 作者:李雪芬

    从儿时记事起,就看见父亲、母亲每天起早贪黑,从早到晚忙碌个不停,尤其父亲是镇中学的一名普通数学教师,风雨无阻每天早出晚归,周六、周日还要与母亲一道干农活、养蚕、喂猪等。虽然父亲艰苦…

    原创文学 2022-10-19
    01.8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