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追问 作者:杨秀丽

段时间,重庆、安徽等各大电台都连续播出了新版的《聊斋志异》,看后,感想颇多。生与死、沉与浮,一切通常的界线都已变得模糊不清。真善美,假丑恶,纷纷寄托于虚幻的梦境,在扑朔迷离的世界反复周旋。那些狐仙鬼怪,晃动着飘渺的身影,常常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却能在人的心中留下难以抹去的痕迹。蒲松龄不愧是艺术家,只寥寥的几笔文字,就把普通人身上都会有的种种矛盾和希冀,表现得极其精致和透彻。

西方有一个传说,某个怪兽出了谜语给路过的行人猜,谁猜不出,就将成为它的食物。很多人都猜不出,于是旅途也就此终结。事实上,谜底很简单,就是一个字:“人”。几百年前的蒲老先生未必知道这个故事,但作为一个人生旅途的艰难跋涉者,他一定也固执地索解过相同的谜底。他像远古尝遍百草的神农一样,搜集了很多流传于民间的故事,细细咀嚼其中的甘苦。最后,重重地写下了一个“人”字。

这个“人”字如此沉重,以致今天的一些现代艺术家也不得不为之震撼。几年前他们拍摄了一部电影《胭脂扣》,试图在都市生活中寻找人性存在的价值。剧中一位已阔别人世数十载的风尘女子,为了实现生前与爱人的承诺,重新回到了世间。但是满眼的高楼大厦和霓虹灯火,已让她无法寻觅过去的踪影。他的爱人早已背叛了诺言,她却无法向这位负心人斥责什么,因为出现在她眼前的,只是一个表情木然、虚弱不堪地在风烛残年中打发余生的老人。影片尽管不乏背景上的美感,但自始至终都带给人一种难以抗拒的冷漠和疲倦。我想,艺术家并不想用作品来恐吓谁,他们也许只是想用蒲松龄的方式,在现代都市人身上找到一种生命的激情。在日益被钢筋水泥所淹没的生命群体中,呼唤出属于人的最初的影子。他们最终想抗拒的,恐怕还是人性冷漠的本身。

在故事《聊斋奇女子之宦娘》中,作者几乎用同样的方法,表达了一个相同的愿望。在这个故事里,主人公被迫惨死,被迫告别了她所眷恋的生活。然而在世界的另一边,她又始终呵护着亲人,使他不受伤害,并由此形成了两个世界心与心的默契。最终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她凭借自己的真诚和勇敢赢得了胜利。在灰飞烟灭,与亲人告别的一瞬间,她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我想,对于人这个命题的不断追问和索解,是我们人生旅途中都须要面对的事情,而如果能用寓言化的方式加以表达,则将会使这件事情显得更具内涵和质感。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