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陈冬镇长向书记提议召开镇村两级干部大会,得到了镇党委书记钟诚的同意,秘书已经下发通知了。陈冬镇长对秘书说:“今天是五月四号,订在五号上午八点半开会。”
秘书说:“陈镇长,时间太紧了,怕是材料拿不出来。”
陈冬问:“什么材料拿不出来?”
秘密回答:“你的讲话稿,还有钟书记的总结稿。”
陈冬说:“你考虑过了吗?我国实行第一个双休日,是六号七号两天,往后推不正好占用双休日吗?不行!你只管把钟书记的总结稿写好就行了。我一会儿把我的讲话稿题纲交给你,我的我自己写行了吧!”
秘密这才同意。
黄湖镇村两级干部大会于一九九五年五月五号上午八点半正式召开了。首先是钟雷书记介绍了陈冬镇长,虽然陈冬调来黄湖镇半个多月了,只是镇领导班子召开过一次小型的见面会,当然党委班子都参加了。这次大会扩大到村级干部所有成员,参会人员很多。虽说众多生面孔,可是陈冬并不打怵。陈冬虽然不到四十岁,他的阅历及其丰富,当过农民,干过临时工,任过两个工厂的厂长,在派出所干过,教过书,调来前在邳市模范中学任校长。这样的阅历,不要说在邳市是绝无仅有的,就是整个大市也只有他一人。
钟诚书记介绍陈冬时,陈冬弯腰伸深地鞠躬。这时,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紧接着,钟书记说:“下面由陈镇长讲话,请大家欢迎。”
又一阵掌声响后,陈冬先是几句问候语,然后脱稿而讲。他从来到黄湖镇的第一天开始,一直到现在,和司机小吴师傅整整跑了两个星期。他说把黄湖镇各村的基本情况了解了一遍,在坐的所有村长,支部书记咱们都不是第一次见面了。陈冬喝了一口水,又接着说:“我这个人喜欢雷厉风行,干事果断,从不拖泥带水,今后各位尽量要跟上我的步伐,听从指挥。否则,我会同钟书记协商换将的。”
陈冬镇长讲到这,整个会场鸦雀无声,仿佛掉根针都能听见声音似的,会开到这份上,于会者不能不多看看陈镇长两眼。就连钟诚书记心里也在打鼓。心想,不要看他现在是镇长,将后摇身一变,那就是他的领导。所以,从现在起,镇的一切大政方针,都由他吧!前任镇长见他唯命是从的时代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镇村两级干部大会开过以后,他又去了河湾村。李大河也在村委会了。他现在不敢怠慢消极,而是积极的按照陈冬镇长的指示,正逐一逐户的排查计划生育检查的落实情况。他还得让会计统计好,河湾村在黄湖搞养殖户的建档立卡工作。这项工作很复杂,他得派人逐一落,摸清真实的底数,好留一九九六年计划安排作为第一手资料。李大河感觉到这个校长出身的人当镇长怎么这么细呢?但他只能在心里想想,他现在不敢怒更不敢言。他觉得有堂哥在上边照着,那个镇领导也不敢怎么着他,看起来他的狐假虎威的时代也一去不复返了。
陈冬镇长之所以选择河湾村,是因为河湾村居于黄湖镇靠京杭大运河正中间,这里的经济收入依赖大运河的水资源性强,便于产业结构调整。
进入五月中旬,陈冬和司机,还有农科站的技术人员他们对各村的小麦进行一村一村的评估,陈冬要评估数字,然后再要收下来的数字,也是作为明年的计划及产业结构调整作准备。
陈冬镇长很快就把整个黄湖镇各村的底细摸清了。他能了解到每个村最穷户的具体情况,他看到因病返穷的一些家庭时,他也掏腰包接济他们。
连司机都说:“陈镇长,你的心真好!可这样不行的。你这样做,你的工资送了啦,也无济于事,这样的户太多了。”
司机是好意,后来陈冬就注意了,还真不能感情用事,自己这点工资,救济全镇的贫困户,那真是杯水车薪。
62、
五月的夏天,苏北乡村的原野又活跃起来。天上白云浮浮动动卷卷舒舒的飘行着,它们仿佛在看广阔的大地上三三两的农民在蒜地里,油菜田里辛勤的劳动着。那柔嫩的柳丝低垂在静谧的运河大堤上。陈冬是写散文的高手,这一系列的景致正在他心中酝酿一篇《苏夏盛景图》。他要把它写出来,寄到《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上。过去他曾在《扬子晚报》副刊上发表过散文,陈冬想,只要下下劲写出情感来,编辑会用的。
司机不知道陈镇长的心事,只知道今天要到养老院看望老人们。可陈镇长正在琢磨着什么呢?
从养老院出来,司机正开着车行驶在八黄乡村公路上。车到一所小学时,陈冬让司机停车他要到校园里看看。待他到校门口时,一位上了岁数的门卫不让他进。问他:“同志,你找谁?”
“是啊!我找谁呢?”陈镇长这样的自己问自己。然后,随口说出:“我找你们的校长。”
当门卫让他进传达室登记时,看到,登记本项目很多,找谁、事由、时间等项目。陈镇长这下犯愁了,人家让他填事由,总得找个事由吧!要不人家门卫怎么放他进去呢?他就随手写“检查工作”。可偏偏门卫眼尖,问他检查什么工作,他说:“随便看看。”
门卫不依不饶,对他说:“同志,我们这里都是小孩子。你千万不要怪我,不能放你进去随便看看。我不了解你,不能让你进去。”
越是这样,我们的陈镇长越是想看。实在没有办法,他就亮出了自己的身份,门卫有些似信非信地说:“你等等,”便摸起办公桌上的电话打了起来。校长问门卫真的假的,便急匆匆的朝校门口跑来。
司机看了看陈镇长,门卫没有放他进,便下车朝传大门来。门隔门校长看见了司机,她认识,就觉得是真的。校长惊讶的问司机,司机对刘校长说:“刘校长,你管理的真到位啊!连我们的陈镇长都不让进,你可以啊!”刘校长忙赔不是。但陈镇长说:”刘校长这样做非常好。”
刘校长随同陈镇长随意围校长转了一圈,尤其是厕所,陈镇长进去看了,非常干净,连一个苍蝇都没有。陈镇长又到三年级和六年级办公室看了,老师们办公都很认真,也有个别老师在侃大山的,但一看到四十多岁的女校长,陪着一位年轻英俊的大小伙子,都有点“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陈镇长到了刘校长办公室坐了一小会儿,夸赞管理的很到位。刘校长很不好意思的说:“小学不好管理,就这样,打架破皮的小事经常不断。”
临走的时候,陈镇长说,没调黄湖来之前是模范中学的校长。刘校长长出了一口气,惊的一身冷汗,我的天哪,遇到了一位行家里手了。
我们的陈镇长很满意的走出了黄村小学。对这位刘校长很满意,他回去要对分管文教卫生的副镇长好好的说说,开会的时候好好的表扬一下这位刘校长。
陈冬镇长是下午来到黄湖镇卫生院的。这回连司机都没戴,因为路近,不到一千米,所以,就自己步行而至。这卫生院同黄村小学相比,管理就差远了,快到盛夏季节了,进入病房,一股子腥臭味扑鼻而来,那卫生间气味就更大了。陈镇长进了几间病房看了看,病人的床头柜上放得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陈镇长非常生气,他也没有找院长,而是回到办公室直接打内线电话把那个分管文教卫生的副镇长叫到办公室,说了卫生院的情况,并下令立即整改。如果下周没有整改彻底,他会同卫生局协调建议撤换院长。
陈冬镇长上任一个月后,全面摸清了黄湖镇的方方面面。他是一镇之长,要当好这个镇长并不容易。他只有脚踏实地,认真的去调研,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正确的发号施令。否则,一抓就偏,抓偏了,老百姓还能没有意见吗?陈冬想,工作还是做实点好,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63、
听话的孩子事少,成绩好的孩子一般都听话。这是陈冬从教多年得出来的经验。梅庆非常听话,从不和兰青阿姨犟嘴。在梅庆的影响下,陈惜也是这样,过暑假,陈惜就要上学了。兰青的意见上运师附小上。陈冬认为不跨施教区的好,实验小学离家近,小学老师就是个责任心的问题,什么文化高低的,主要是组织教学上下功夫,应该是三分教七分管理。我跟王霞校长说,让她把陈惜分在会管理班级有经验的老师手里就行了。梅庆就不用说了,当然上模范中学了。上模范中学是梅庆自愿的。梅庆虽然是半大孩子,他知道父亲原先干过校长的模范中学不错,离家又近,何苦舍近求远,是金子在那都发光。梅庆虽小,但见解是正确的。严热的夏天就要过去了。临开学的时侯,兰青带着陈惜报上了名。陈冬又给王霞校长打了个电话,王霞校长对陈冬说:“陈镇长,你放心吧!我一定给安排好!”
在暑假快开学的前夕,陈冬带着梅庆到泗洪劳改农场又看望了一次梅玉。这一次,陈冬和梅庆见到梅玉时,面色和精神都好多了。梅庆对梅玉说:“妈,我开学就上初一了,就在我爸干过校长的模范中学上,你放心吧!”梅玉说:“孩子,不管在哪里上,只要你好好的学,就能学好。”
梅玉最后说:“你得好好的感谢你爸爸,只有听话,好好学习,老师们一定会对你好的。”
梅玉说到这时,梅庆已经哭成了泪人了。这时,陈冬接过电话,梅玉说了些感谢之类的话。陈冬也要求她好好的改造,争取早日出来。
梅玉突然想起了什么,又说:“噢!我忘了,上级给我减了三个月的刑。领导们说,只要我好好改造,年年可以获得减刑。”
陈冬说:“这样看来你五六年就能出来?”
梅玉说:“我好好的努力,尽量争取。”
梅庆从泗洪农场探望母亲回来更加努力学习了。他把小学学的所有古词、古诗、古文都能背得滚瓜烂熟,就是现代文《碧萝春》、《怀素学书》等等文章也都会背。数学一道题一道题的做,因此,梅庆的小学基础砸得非常扎实。
九月一号开学了,梅庆被分到了模范中学的初一(1)班。由于是陈冬带着梅庆报名的,老师们都热火朝天的和陈镇长把着招呼。陈冬感觉特别好,真的应验了一句至理名言“幸福都是奋斗得来的。”只有通过努力,才能走向成功的殿堂,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
这两年,陈冬确实是很拼的。但是,兰青也没落下,兰青通过学习,取得了乡村执业医师证书,自学医学大专就剩两门了,加把劲,努努力,争取今年十月下旬双休日自学考试一次性的过去。这样,兰青今年年底就能拿到临床医学专业大专毕业证书了。兰青想着、想着感觉到自己很幸福,觉得人生很美好,真的应验了一句歌词里唱的:“前进路上有曙光。”
是的,生活是美好的;美好的生活是通过奋斗得来的。
但是,生活也不尽是美好的,它时时刻刻也在产生着矛盾。兰青合伙人邹义七月份家人用的五百八十块钱的药费八月份没有走账,但条子不翼而飞了。当兰青问到此事,他矢口否认说七月份他家里人没用过药。兰青清清楚楚记得他父亲带着他奶奶打了近十天的点滴。两个人吵的一地鸡毛乱七八糟的不可收拾。兰青哭着向陈冬诉说。陈冬听后非常气愤,安慰兰青说:“两个人合伙,这样的事是难免的。”
兰青说:“我是怎么对他的,什么方便都让着他,什么便宜都让他占,他怎么还想从里面出鬼呢?那这生意还怎么干呢?”
陈冬说:“你只要听我的话,我保证三天后他到你面前跪下求你,到时候,你给我打电话,我再让他开门,这两天哪里都不要去。”
陈冬来到卫生局,找到了分管业务的卫生局副局长,这位副局长原先是模范中学的政教处主任改行出来的,一见到陈冬,先是惊奇,后又热火朝天的让坐倒茶。我们的陈镇长叫他热情搞得有点不好意思。这位副局长说:“陈冬你无事不蹬三宝殿,说吧!只要我能办到的,我截进全力帮忙。”
陈冬如此这般的把诊所里兰青和邹义闹矛盾的事诉说了一遍。这位副局长说:“好办,我一个电话给你搞定。你给我个电话让他开门,如果那个邹义不老实的话,叫他有苦果子吃!”
64、
兰青真的听从陈冬的话没有到24小时诊所去上班。邹义也有点发极了,屋子里病人很多。白天有护士上班还不算紧张,夜里他是受不了的。邹义打算的很美,你兰青不是不来上班吗?那就对不住了,按照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反正我到那里都能讲的通。邹义的小算盘打的叭叭叭响,眼睛也熬得通红。他通知媳妇给他送饭,这两天的营利他正打算独吞呢?
正当他如意算盘打的很响的时候,卫生执法车停在了24小时诊所门前。执法人员一一向他亮出执法证,让他关门停业整顿。屋子里病人一吊完水就关门,执法人员把他处方本也收了,听诊器也收了,药房的门也拉着长长的封条也给封上了。邹义那肯愿意,又吵又闹,带队的说:“跟我们吵没有用,下午到卫生局医政科接受处理,你就什么都明白了。”
卫生局医政科人员整整在24小时诊所呆了两个多小时,值到最后一名吊水者滴完后才算结束。邹义赖着不走,也不配合,实在没有办法,执法人员强行把他拖了出去。执法人员到五金店买了把锁给锁上,贴上封条,然后扬长而去。
邹义正在纳闷,他的媳妇说:“还愣在这里干什么?回家吧?”
邹义是个怕媳妇的料,乖乖的跟着老婆回家了。邹义到家后,什么也不想吃,便合衣倒在床上,由于熬夜,不一会儿他就呼呼的山响睡着了。
一觉醒来,已经是傍晚五点半了。邹义懊恼媳妇没有叫醒他,抌误了上卫生局医政科去。
媳妇说:“你又没有让我喊你,怎么还来怨我呢?”邹义憋着了,一声不吭了。
邹义也没起来吃晚饭,索性躺在床上继续睡,他又睡了三四个小时,醒来后,他起床了。他草草的吃了点饭,坐卧不安,便出来转转,身不由己的慢慢的又来到了24小时诊所门前。这里有来看病的病人们抱怨的说:“24小时诊所怎么关门了。”有人接着说:“24小时诊所可能违规操作,超范围经营,被卫生局给查封了,门上还有纸封条呢?”病人们上前一看还真是的。
邹义离远处听到病人们说着这些,也没敢往跟前靠,纽头往回走了。来到家后,也没洗漱,又上床睡觉了。可是邹义这回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似刚刚喝过咖啡,越想睡越有精神,他怎么也睡不着。熬了一夜,到天亮时,迷迷糊糊的睡着了。媳妇仍然没有喊了他。他糊里糊涂的做了一个美梦:大水淹了他的住处,屋子里进了有一米多深水,成群结队的大鲤鱼一齐抢着他家粮食吃。他气愤极了,索性找来蚊帐把门紧紧的拦住。不一会儿水退了,满屋子大的七八斤,小的二三斤鲤鱼活蹦乱跳,邹义那个高兴劲就别提了。正在这时,邹义的媳妇把邹义叫醒了。邹义醒来还是懊恼,嫌烦的说:“我正做好梦呢?把我叫醒了。”
声音虽小,但他媳妇耳灵,她气愤的说:“不叫你说抌误了事,叫你吧!你又嫌烦,你这个东西怎么弄难侍候呢?老娘不理了,爱咂地咂的吧!看看长得那熊样,老娘没嫌你恶心就不错了!不就挣了个臭钱吗?老娘走了。”然后,邹义媳妇拾掇拾掇就出了门上娘家去了。
邹义很懊恼,烦心事一件接着一件。俗话说:“打孩子一天不安;打媳妇一月不安;盖房子一年不安。”邹义想,这个月算是安稳不了啦!其实邹义怨这怨那,他就没有怨自己的人品和那张得罪人的破嘴。假若邹义要不是和兰青和伙做生意,哪个女人都不会容忍他的。
兰青和邹义刚开诊所时就有约法三章,其中有一条就是,只要做假账弄钱,家庭用药不付款,就净身出户,投资本钱一分不退。他邹义正好违反了这一条,按理说他就该受到处罚的,但他抵赖,抓住手脖子都不承认,这是什么样的人哪?兰青越思越想越气愤。兰青也怕影响24小时门诊的生意。但是,这是原则性的问题,就不能考虑那么多了。这次一定要邹义记住这个教训,这门关上三天损失的何止是五百八十块钱,那不良影响,加上损失是很难估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