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小说连载下部(作者:陈志宏)

恋爱:小说连载下部(作者:陈志宏)

57、

腊月二十八,陈冬、兰青搬至新建的楼房。房子窗明几净,雪白的墙壁映衬紫红色实木地板显得那么雍容华贵。银白色的天花板六十公分见方镶嵌在顶棚上,在房屋,卧室的正中间装上那大型荷花图案的吊灯,湿得那么的富丽堂皇。夜晚打开它,五颜六色的灯火多姿多彩,使人似乎进入了皇帝的宫殿,让人感觉到惊奇而富于幻想。幻想着自己真的也当上了皇上,还比皇上幸福,他一天到晚那么多烦心事,我们只是尽享这富裕的快乐,多美呢?陈冬是个富于幻想的人。陈冬觉得,你富有,你就得富于幻想,就得大胆的去努力创造,赢得到财富,你就得学会享受,这才没算你枉来人间一趟。否则,算你白活。

这回宽敞了,离兰青上班又近,兰青高兴着那!但是,兰青想,这座美丽的房子,百分之九十都是用自己的钱建造的。自己挣钱自己花,心里是踏实的。陈冬这个校长没有利用学校的方便,追求小家庭利益,这是全教职员们都知道的?

陈冬让两个小孩子住一间,他们夫妻俩住一间,孩子们高兴的喜笑颜开。

搬完家后,陈冬又找搬家队,把父母亲从模范中学搬到了陈冬原有住的家,从小房子往大房子搬,陈冬的父母亲都很高兴。腊月二十九这天中午,陈至和媳妇带着孩子来了家。陈至非常感谢大哥陈冬,弟媳妇许祺也说大哥为父母做了件大好事,这房子比模范中学一间宿舍好得很,很宽敞的。陈冬安排陈至一家三口住最大一间有卫生间的卧室,父母亲住次卧,虽说没有卫生间,出卧室就是公用卫生间。当然陈冬最小的三妹从山东大学放假回来住过道屋这个偏间。里面也让陈冬重新装修,屋子里所有的家俱都是新买的。小妹妹高高兴兴的竖起来了大拇指说:“大哥,你行!”

还要多赘一句,每个房间都安装了一台松下空调,不管那个房间,住起来都温馨舒服。

由于日子好了,时间就显得飞快,一转眼的功夫就到初五了。陈至和许祺他们开始拾捣衣服往拉杆箱包里装了。还有陈冬给许祺父母亲买的邳市土特产银杏制品和西楚贡菜,是用一个大帆布包装的。陈冬还没有忘记给陈至买了五斤蜜制醋蒜,这是陈至最爱吃的。当然了,爱吃的还有煎饼和干萝卜豆,这是每一回必备的两样东西,陈至总拿它们当成至宝,到单位给这个一点品品,给那个一点尝尝,得到一句二句夸赞,陈至高兴的自自悠悠。

一切都收拾好了,许祺嫌多,陈至总说:“这会嫌多,到家这家给点,那家撒点,你还总是嫌少。事情就是这样,时刻都产生矛盾,矛盾才是事物求发展的载体,只有把一个个矛盾处理好了,才有进步,才会得到幸福。

初六早晨陈惜叔叔一家三口要走的时候,兰青、陈冬、陈惜、梅庆都来送行。陈至掏出来单反相机,一家人合影留念,这浓浓的亲情,笑喜喜的洒在每一个人的脸上。

陈至说:“这张照片真好,到青岛我就洗出寄回来,将后它是一九九五年春节欢乐一家人的见证物。后来,这张照片发表在《大众日报》上。陈至是业余高级摄影师,许多摄影作品在国际摄影大赛上获奖。所以,《大众日报》时常选登陈至的新闻摄影图片。

送走了陈至一家三口,陈冬这才火烧眉毛,有点急,因为初八在市复兴园宾馆会议室举行考试选拔招聘科级干部笔试。陈冬把两个孩子送到父母亲家,让孩子三姑看着,自己在新房子奋战了两天。在初八的考试中,陈冬驾轻就熟,顺顺利利的考完了全部试卷。在最后一道论述题“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谈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不同。”许多人都栽在这道题上了。但陈冬昨天晚上才复习过的。陈冬细致的剖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商品生产目的,商品经济交换而生产。他具体分析了计划经济与自然经济的调节作用,但在经济主体、发展根本目标上有明显的区别……根据这一答题线索,陈冬写出了一千五百字。完整的做完了答卷,陈冬走出考场时,心里特别的高兴。

58、

陈冬校长参加考试招聘科级干部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人们纷纷的议论着。尤其是模范中学,在开学前教职员工开会时,有些老师就私下谈及此事。有的说陈校长干不长了,有的说那不疑定,有的说恐怕陈校长走不了,原因是这模范中学才刚刚有所起色,上级领导不可让他走。什么样的猜测都有。

有人问到陈冬校长,陈冬校长说:“还没面试呢,早着呢?”

问他的老师说:“你面试还有什么问题,各方面条件都好,一定没有问题的。”

但是,陈冬这个人就这点好,不管外部条件影响有多大,他都能有条不紊善始善终的做好每一项工作。在召开全校教职员工开学工作大会上,陈冬校长作了题为,《发扬优良传统,争取更大光荣,为把模范中学建设四星级中学而努力奋斗!》的讲话。陈冬校长说:“上学期虽然我们在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人民和上级领导的要求还很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学期我们仍坚持教学改革,仍创设激励机制,让模范中学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上有机巧妙科学的结合起来。我们抓素质教育,不能忘记高考这根指挥棒。但是,抓教学提高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丢掉素质教育。所以说,不管那所学校高三停开体育课,我们学校不能停!我们既要学生的好成绩,更要孩子们的好身体。我们这样做是对学生负责,是对家长负责,是对人民负责,更是对国家民族的未来负责。不能因为高考,毁掉孩子们的身体。同志们呀!我们社会主义建设是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各类人才,高尖端的人才需要,但我们也要普通健康的劳动者。所以说,我们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陈冬校长讲话很长,足足讲九十分钟,全场鸦雀无声,人人聚精会神的听,讲得朗朗上口,听者句句入耳。陈冬校长在开会上时常说:“有些领导干部讲话抱怨开会的人不愿听,会场不安静,他就不怨自己什么水平,讲的什么东西,其实会场秩序乱,关键在讲者,并不怨听者。”

陈冬校长的讲话,如同阵阵温暖的春风,吹遍模范中学每一个人的心田。每一个人都沐浴在阳光和春风里,这样的校长是模范中学的幸运,也是全体学生和家长老师的幸运。

组织部通知陈冬去面试,当面试考官问陈冬现成的校长职务不干,为什么想到乡镇工作时。陈冬说:“我就缺下基层锻炼这一课,这为我将来的文学创作打下生活基础。也是我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回答,考官连连的说好、很好。等到主持人宣布面试和笔试总成绩时,陈冬总分第一。又一次取得了考选干部的胜利。领导们上台和陈冬等人一一握手,祝贺被录取的选聘干部们的胜利。本次邳市考试选拔科级领导干部的帷幕徐徐的落下。

虽然陈冬在这次选聘干部中是第一名,但在使用分配问题上争议很大。最后组织部长还是坚持放到一个最大的镇当镇长。陈冬是这批考选干部三名正科级干部唯一去的最远也是人口最多的黄湖镇镇长,离邳市二十二公里。

当组织部分管干部调配副部长和陈冬谈话时说:“把你放在这个人口最多的镇考虑到你领导能力强,在这次选聘干部中你的成绩是最好的,王书记亲批让你到最艰苦的地方锻炼锻炼,看你还有什么要向组织说的吗?”

令这位副部长没有想到的是,陈冬欣然同意了,并说就想到黄湖镇去,没想到和领导安排的不谋而合。

陈冬回到模范中学,新任的校长已经到位了。陈冬交结完毕后学校在组织部干部科一位科长和教育局一位副局长来到了模范中学宣布校长任免决定。宣布完毕后,陈冬发表了辞职讲话。他的讲话充满了留恋不舍的真诚感情。他最后说:“希望模范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拼搏精神,在新校长领导下把模范中学的工作干好,为模范中学创建四星级而努力奋斗。”这是陈冬对模范中学全体教职员工的殷切希望。

恋爱:小说连载下部(作者:陈志宏)

59、

黄湖镇位于邳市最东南端京杭大运河的西部。黄湖镇东半部有七八个村依黄湖为生,在黄湖网箱养鱼、扒沙、种植莲藕等农副业,这里的经济基础较好。自然风光也非常好。站在高高运河大堤上,放眼向东眺望,黄湖、大运河、还有大运河东侧的骆湖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方圆三四十公里的湖面,一到汛期,整个湖区,一眼望不到边的水面如鉴,如同烟波浩瀚的海洋,使你浮想联翩,这地方的景色要能巧妙的开发和利用,那前景非常的广阔。陈冬和司机开着北京吉普转悠着,他要转遍全镇的每一个自然村,然后召开镇村两级干部大会,和干部们见见面。但是,在镇村两级干部大会召开之前,陈冬镇长要摸清各村的人口、农田面积,亩产和总产量,镇村两级的经济情况。陈冬镇长走村串户,访问老农。就在唐湖村陈冬镇长听到这样的消息,计划生育这样搞还让不让人活了。陈冬镇长上前了解老农,原来是这样的,他邻居超生,殃及了他,扒他家的粮食,他老伴气的得病住院,老汉逢人就讲,见到干部就骂。老汉对陈冬镇长讲的这事,他都一一记在了日记本上。

陈冬来到河湾村时,人们已经从田野里回来了,陈冬镇长来到了村部。这里都是铁将军把们,陈冬镇长来到了一家小买部,用小买部收费电话朝支部书记李大河家打,李大河正在和几个要好的朋友喝酒。当她媳妇叫他接电话时,他还骂骂咧咧:“那个熊孩子,一喝酒就捣乱。”

当他听到是新来的陈镇长立即到村部来,他告诉了几个坐在酒桌上的人说:“新调来的陈镇长在村部要见我,你们喝,我去去就来。”

李大河屁颠屁颠的往村部赶。等他赶到村部时。陈冬说:“李书记,你们村怎不留人值班呢?”

李大河说:“我本来是安排人值班的,谁知李想这孩子跑哪去了。”

李大河赶快开开村部办公室的门,陈冬镇长和司机师傅一同进了村部坐下了。这时李大河急急忙忙的递烟倒水。

陈冬镇长说:“你别忙火了,咱们谈谈我一会儿就走。”

李大河说:“陈镇长既然来了,到我家去喝杯薄酒吧!”

陈冬说:“改天吧?最近镇里想开镇村两级干部大会,我有几个数据需要你给我提供,但必须准确。”

李大河说:“行!但精准到每一个人有难度。”

陈冬镇长说:“那你们村谁能提过准确数字。”

李大河说:“只有我侄子李想了。”

李大河把李想找来,当听说这个村每年光在黄湖养殖业能突破五百万元时,陈冬镇长为之一振。心想,这个村收入这么高呢?乖乖的,看起来我将后就包这个村,力争使这个村光在黄湖养殖业上收入翻一翻,使农民再增加一倍的收入。

陈冬镇长最好的办公地方,已经迁至最高的六楼了。当然了,在限制别人打扰的同时,自己也同样得向上爬。他心想,任何事物都得一分为二观点看问题,也就释然了。

爬楼虽然累点,但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陈冬把所有的自然村都转完后,他就要到湖区调查调查网箱养殖业的具体事情。但这和河湾村李大河给提供的数据相去甚远,合计起来也就四五十万块钱。陈冬镇长很恼火,这李大河怎么能这么干呢?”

陈冬把这个问题一一的都记在了日记本上。陈冬初步打算,在村民原有的基础上,扩大养殖业,真像李大河说的那样,一年净五百万元。这样他得找市长,找书记,假若能得到无息贷款是最好的,不能也得争取低息的。

陈冬来到农林牧副渔管理办公室,他通过局长,找到了专业技术人员,他要把他们请到黄湖镇,对黄湖种植作了一番科学的规划。陈冬镇长请这些专家来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适时适地的对黄湖镇的产业结构进行有效合理的调整,使农民增加收入。陈冬想,我得脚踏实地下大力气的干,那么,这两年就要苦了兰青和母亲了。不管困难再大,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为官者天经地义的事情。

60、

陈冬招待完多管局的人,回到家里已经是夜里十点了。他开开了大门,上了楼梯,来到了二楼梅庆和陈惜兄弟俩的房间看了看孩子,都已经睡着了。梅庆长得好看,长长的脸蛋,尖尖的鼻子,还有一双大而明亮的眼睛,酷似梅玉。陈冬看着这孩子,心里掀起了阵阵波澜,这孩子没有错,孩子是天真无邪的,自己有错。现在,陈冬睡在兰青身边回想起在陕南的岁月,由于年轻,不懂得和珍惜爱情,扔掉了真爱她的女人,草率的和梅玉结婚,是自己的错,这于梅庆无关。陈冬想,虽说这孩子不是自己的,但是,我一定要竭尽全力把孩子培养成材。

第二天一大早,陈冬起床把稀饭做好,调制了两个小咸菜,又到外面买回来几根油条,就把早餐准备好了。六点半钟,两个小子起来了,一见到陈冬,陈惜跑过来抱着陈冬的大腿,梅庆问:“爸,你什么时候来的?”

陈冬对梅庆说:“昨晚十点。”

这时兰青也起来了,她梳理漱洗完毕,一家四口美美的吃了一顿早餐。陈冬问兰青:“我叫你去学校联系梅庆班主任,你去了吗?”

兰青说:“陈镇长,我去了,班主任说,你儿子好着呢,全校一千五百多名学生中,你儿子又考第一名。”

兰青酸溜溜,慢腾腾,扯着长腔说了这么多。梅庆听着也高兴,但是,最高兴的还是陈冬,只要孩子成绩好,怎么都好说,成绩不好,接踵而至的麻烦那可就多了,他这个干过校长的人是知道的。小陈惜不要他问,有兰青和奶奶呢。

陈冬返回黄湖镇已经九点钟了。今天,他仍要到河湾村,了解计划生育的问题,要使农民明白,我国现阶段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把思想工作做好,让农民知道那些人符合能生第二胎。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农民们明白了才能接受。否则,采取强应的措施不好,会使矛盾激化,会带来许多麻烦。陈冬还考虑到李大河这个书记要不要更换的问题,陈冬镇长经过反复考虑,以团结为重,顾全大局,还是不换的好。因为在整个河湾村当中李大河家族最大,李大河父亲是老革命,他堂哥又在邳市市政府办任主任,所以,最终决定不换。不换是不换,陈冬对李大河讲得清清楚楚,要是工作涣散,政策执行不力,一味强行蛮干,群众意见大的话,随时把他撤掉。李大河听后服服帖帖的,他知道,陈冬不比往届那些镇长,觉得他政府里有人护着他,有时我行我素,甚至还时常顶撞镇长,陈镇长可是考选的,又是第一名,那可不是好惹的。李大河最会见风使舵的,当陈冬这次来,他就邀请到陈冬去家认认门。陈冬镇长也不好拒绝,认认门就认认门吧!增加上下级的感情,以后也好开展工作。

陈冬和司机刚坐下,李大河说:“陈镇长,你先坐,我出去方便一下。”

陈冬说:“你去你去!”

李大河出去了,陈冬看了看李大河的家,里里外外收拾的特别干净,主屋两层小洋楼在整个河湾村显得鹤立鸡群,若大的院子得当合理的布局种植一些时兴的花木。那些不同颜色的月季正在盛开着,两棵石榴树挂满了青蛋蛋,还有晚开的石榴花,酷似小喇叭火红火红的开着,是那么的惹人喜爱。

陈冬转了一圈,这时,李大河回来了。他那里是方便,是请在政府办干主任李浩的父亲李丰的。

李丰来了,和陈冬镇长打了个招呼:“陈镇长你好!”

陈冬也抻出手来愣了半天,尴尬的说:“李书记这是?”

李大河这才愣过神来:“噢!陈镇长,这是我李浩哥的父亲。”

陈冬这才明白过来,说了声:“李叔你好!”

李丰应了一声,便在就近的沙发上坐下了。陈冬想,这李大河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陈冬一时还弄不明白。

陈冬和李浩的父亲谈话时得知李丰也干过中学校长,谈话很投机。这会儿,李大河根本插不上言,陪坐了一会儿就借故出去了。再等李大河来后,陈冬镇长起身要走了。心想来了半天正事一点没干,竟闲扯淡,他有点儿生李大河的气。可李丰说:“陈镇长,这就走了,孬好在这喝口水也略表我的心意。”

正说之间,饭店的三名服务员把菜送至李大河家了。陈冬镇长执意要走,李丰诚恳相留,陈冬镇长实在没有办法,也就随主人到客房坐下了。

李大河高高兴兴,李丰也觉得很有面子,陈冬镇长下村的第一顿饭就在李丰的挽留下,在李大河宽敞明亮的歺厅里开始了。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3-07-05 18:11

    大作贴合事实,接地气,内容朴实,耐读!赞赞赞赞赞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