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民俗管窥——闲话一年中的节日 (作者:李永生)

邳州民俗管窥——闲话一年中的节日  (作者:李永生)

人们总想把日子过得丰富多彩,有滋有味,节日便应运而生。节日有传统节日和国家法定假日。传统节日经过千百年的流传,已经深入到百姓的骨髓之中,成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又和社会生活、传统艺术、宗教信仰、人际关系、民俗民风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

  1、传统节日

  (1)春季

  春季,由立春开始,共有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从公历2月4—5日至5月5—7日。

  ①立春

  立春,又叫“打春”,是全年的第一个节气。多在农历正月,少数在腊月。

  咬春 也叫“尝春”。立春时日,人们吃生萝卜,据说一年不牙疼,少病无灾,身体健康;吃面条或饺子,“迎春饺子,打春面”,祈福五谷丰登。

  缝迎春鸡 立春日前,妇女们利用碎花布、棉花缝迎春公鸡,在公鸡嘴上缝上一串黄豆或辣椒种子,钉在儿童的帽上、左衣袖上、衣服左肩上。祈愿孩子吉祥如意、平平安安,不生“牛痘”。邳州农村普遍流行至今。

  画春牛 打春这天,农夫在自家的外墙壁上用红土颜料画上耕牛、犁耙,谓之“打春牛”。意味着春耕快到了,祈求五谷丰登。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此俗消失了。

  ②过春节

  过春节又叫过年。正常年景,春节前人人都要洗澡、剃头,大人们赶集上店,筹备年货,给孩子们添新衣服。家家磨面,做豆腐,剁馅子,炸丸子,俗语说“忙得跟(没有)年三十似的”。

  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大年初一,古时称这天为“元旦”,千百年来,年初一是孩子们最祈盼、百姓最有幸福感的一天。民国时期采用公历(阳历),将公历的第一天称“元旦”,农历的第一天改称“春节”。

  改革开放后,春节期间全国从除夕到初六放假七天。阖家团圆。吃好、喝好、玩好,少不了热闹。

  熰狼烟 大年初一早晨在自家堂屋里摆上火盆,燃上柴火,一家人边烤火边吃干果、点心等,庆祝初一,预示新的一年日子红红火火。邳州俗语:“烤烤火,烤烤腚,一年不生病”。现在住在小区的楼房里的人们,这个习俗被简化了。

  发天纸 初一凌晨,在院中桌子上摆上供品(包括饺子),烧香,烧纸,磕头,放鞭炮,敬老天、敬门神、井神、磨神,祈求保平安、保健康。家院里,红色爆竹皮满地,意味家中满堂红;初二要将垃圾扫放门后;初五后撤去供桌。同熰狼烟一样,现在发天纸也被简化了。多数人家看完“春晚”,零点一到,燃放爆竹、烟花,代替“发天纸”,迎接新年的到来。

  吃水饺 大年初一,家家早饭吃素馅水饺,有的先吃点汤圆,寓意新的一年阖家团圆。

  拜年 大年初一早饭后,村中青少年到各家拜年,进门就喊:“给大爷、大娘、叔叔、婶子拜年!”拜年要磕头,晚辈可以得到压岁钱和好吃的东西。现在,多用手机相互拜年,用微信相互发红包。

  摇(洋)钱树 除夕前,将整棵竹子插在磨眼里,竹枝上面栓有铜钱、花生、红枣等。除夕夜里摇洋钱树,被摇掉下的东西都表示着吉祥。现在,不用石磨了,摇钱树也不知该竖在哪里了。

  桃枝水 除夕日,将桃枝放入脸盆中,用水浸泡,初一早晨用桃枝水洗脸。预示一年祛病消灾。

  登高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始有登高风俗。初一早饭后,年轻人结伴或步行或骑车或开汽车,去登山。届时艾山风景区烧香拜佛的很多,山上人满为患。天气晴好,登高远望,心胸开阔,陶冶情操,展望新的一年,信心满满,神清气爽。

  ③正半年

  一个正月犹如半年时间那么长,几乎天天过节,天天有个说法。

  初一吃素饺子,一年素素净净。初二吃剩饺子,一年富贵有余。初三吃荤饺子,一年家畜兴旺。初四吃面条,一年四季发财。初五喝五香麻糊,迎五路财神。初六接闺女,姥娘疼外孙子。初七吃豆腐渣,一年平平安安。初八吃面条,连年五谷丰登。

  开集 初五后,集镇陆续“开集”。开集这天,商家放鞭炮,放烟花,撒糖果,图个开门红。元宵节前,有的地方过“五马日”、“接亲日”、“转八日”、“祭石日”,每个节日都有一个说法。

  看乡会 从初二开始,“乡会”活跃在街头村场,锣鼓声、唢呐声响成一片,极大地增添了节日气氛。乡会是民间自发组织的临时性文娱活动方式,邳州乡会有跑竹马、落子、狮子、旱船、高跷子、小演唱等。演出一般到正月十五日结束。进入新世纪以来,每年春节期前,各乡镇文化站组织、排演相当于“乡会”之类的文艺节目,在镇村广场等处演出,吸引了一些百姓观看。在网络普及的时代,多数人“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手机。

  ④元宵节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主要活动是观灯,这天也叫“灯节”。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一说。早饭要吃元宵,元宵也叫汤圆子,用糯米粉做皮,包上原料不同的馅。

  这天,不少人家大门上挂上红灯笼,儿童挑着自制的“花灯”玩耍。

  邳州西北部的良壁村有打铁花的习俗。进入新世纪后,人们过元宵多是放烟花以示庆祝。

  最近几年,邳州市政府每年在沙沟湖公园组织大型灯会,参观者来自四面八方,夜晚灯光五颜六色,耀眼夺目,灯新颖别致,游人如潮。

  ⑤二月二

  农民二月二“龙抬头”。农耕社会农民祈盼庄稼丰收。这天,家家户户炸(玉米)花子、炒(咸、糖)黄豆吃。“花子”、“黄豆”都寄寓美好的愿望。

  圈灰折子 折子是农民常用的摺放粮食的用品,约一尺宽、5米左右长,用芦苇编织而成。二月二这天,农户在自家院子里、大门口用草木灰画上圆圈,祈盼五谷丰登,大囤满小囤淌。

  吃龙须面 二月二又叫青龙节,祝贺龙抬头。青龙治水,年年风调雨顺。

放风筝 二月二,人们开始放风筝。邳州有句歇后语说“二月二的风筝——起去(来)了。

  放刷把 刷锅用过的干刷帚。天黑后,青少年们在空旷地方点燃废弃的干燥的刷锅用的刷把扔向高空,口中喊道:“刷把溜溜灯,一颗秫黍打半升。”祈盼粮食丰收。

  剃头 邳州有句俗话:“正月不剃头,剃头会死舅”。二月二剃头,寓意这一年人也像龙一样抬头,扬眉吐气,事事顺利,兴旺发达。

  ⑥清明节 清明一般在阳历4月5日前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天的活动有:

  扫墓 邳州习俗,清明前给自己死去的先人扫墓,清理坟墓荒草,添土,摆供品,烧纸祭奠,放鞭炮。清明过后,坟墓没有添新土,意味着该墓主没有后人,做好事者帮助添几锨黄土。俗话说“修桥补路添孤坟”,积阴德。

  清明,邳州人祭扫王杰烈士墓,缅怀舍己救人的英雄。祭扫各个烈士陵园,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踏青 清明天气晴好,风和日丽,杨柳青青,草长莺飞,麦苗葱绿,菜花金黄,是去田野放松的好时机。约三、五知己,带着相机留下人生美好时光。

  (2)夏季

  从立夏开始,共有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从公历5月5—7日至8月7—9日。

  ①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又叫端阳。古代人们崇拜五月初五,这天都要进行纪念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江身亡。百姓于汨罗江划船,撒食品喂鱼。后演变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邳州人过端午节的习俗很多,如:门插艾草,吃煮鸡蛋、煮大蒜,吃粽子,缝香荷包等。

  端午节这天,全国放假一天。

  插艾 端午节早晨,人们在大门左右边上插艾草,驱虫祛毒。有对联曰“艾叶为旗招吉庆,葛蒲作剑斩妖魔。”在民间,插艾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吃粽子 过端午节,家家都要煮鸡蛋,煮大蒜,包粽子吃,可以抗五毒,防灾病。邳州人习惯用芦苇叶包粽子,内馅有糯米、蜜枣、豆沙、红豆、肉泥等。

  缝兜肚 奶奶、姥姥给孙子辈,母亲给闺女缝贴身肚兜,又称“五毒兜”。兜肚上绣着蟾蜍、蜈蚣、蝎子、壁虎(蝎虎子)、蛇等。穿上兜肚禳灾驱邪,保平安。

  香荷包 姑娘、媳妇们从中药店买来配好的含有艾叶、冰片、雄黄、甘草、白芷的香粉装在用棉花、丝绸布缝成的状如狗、猫、鸡、心、绣球等模样的工艺品中,配上装饰,戴在身上,驱虫防蚊,袪汗味。

  长命线 也叫百锁、长寿线,端午节这天母亲用五色(红绿黄蓝白)丝线编成辫状或绳状,给孩子戴在手腕、脚脖、脖子上,有驱邪降怪之意。

  ②农历五月十三日

  这天,关老爷磨刀,需要水,故为下雨日,又叫雨节。麦收过后,急待夏种,但往往雨少干旱,人们心焦盼雨。但这天若下雨,往往一发不可收,发生涝灾,故有“五月十三下一点,要到扬州买大碗”的说法。

  ③农历六月初一 半年节。收麦后,家家都用白面蒸馒头,包饺子,感谢老天爷的恩赐。也犒劳自己半年的辛勤劳作,庆祝一番,祈求下半年丰收。

  ④晒龙衣 六月六“晒龙衣”,这天,年内穿的衣服都要晒一晒,一夏天不生虫、不长霉。即将进入梅雨季节,晒衣服是非常必要的。若这天下雨,意味着梅雨季节到,“六月六,晒龙衣,湿了龙袍、烂蓑衣”之俗语。

  (3)秋季 从立秋开始,共有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从公历8月7—9日至11月7—8日。

重阳节传统节日复古蓝色海报背景图片免费下载-千库网

  ①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天,看不到喜鹊,喜鹊都到天上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窃窃私语。秋高气爽的夜晚,人们看到浩瀚银河的东边四颗小星组成的织女星、西边牛郎挑着两个孩子组成的三颗星,明亮耀眼,令人浮想联翩。七夕节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崇拜,于是才有了凄美的传说。

  织女手巧,这天是姑娘们向织女乞学针线活的日子,因此叫乞巧节。

拜魁星 这天也是魁星的生日,民间有“魁星点状元”之说,古代文人祭拜魁星,祈求科举考试榜上有名。

  ②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也叫鬼节和盂兰盆节。邳州百姓很重视这个节日,都要去墓地为逝者上坟。传说目连和尚为了超度不幸死亡的母亲,佛祖念《盂兰盆经》并嘱咐七月十五做盂兰盆祭奠其母亲,后来演变成盂兰盆节。

  ③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邳州人习俗是全家人要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月饼是少不了的。有“八月十五月正圆,西瓜月饼敬老天,敬的老天心喜欢,一年四季保平安”之说。

  八月十五中秋节,放假一天。

  ④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来自于对自然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感恩、敬老等内涵。当今重阳节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两大重要主题。

  (4)冬季 从立冬开始共有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从公历11月7—8日至2月3—5日结束。

  ①寒衣节

  农历十月初一为寒衣节。寒衣节为三大冥节之一。冬天到了,人们要为逝去的人送去衣服,把糊好的纸衣服连同纸钱一起拿到墓地烧化。

  ②冬至

  邳州人有到墓地烧“冬至纸”的习俗,给逝者送去冬天的温暖。冬至是全年白昼最短一天,民谚说“过了交冬(冬至),一天长一葱”。冬至还是“入九”的第一天,有“冬前冬后,冻破石头”的说法。

  ③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现超市里可以买到“八宝粥”,可以代替自家熬的腊八粥。

  腊八节由来已久,周代,定每年十二月为腊月,要祭祀天地、炎黄等神灵,名曰“祭祀腊八”,经过历代逐渐演变,各种祭祀不再存在。

  ④祭灶

  腊月二十四为祭灶日,也叫辞灶、拜灶、扫尘日。传统的祭灶由家中男主人操作,准备自制的纸马、纸钱、香、麸皮等,在灶旁烧掉,祭时口中念叨:“灶老爷,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传说灶老爷是玉皇大帝的后厨,因犯错被贬人间,令其担任人间“灶王”,是“一家之主”的官。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日,灶王要去天上向玉皇汇报工作,与家人团聚,除夕返回。为他送行这天,人们熬糖,做糖瓜子,做好吃的祭奠他,让他“上天言好事”。

  在邳州,这天是各家大扫除的日子。人们把室内、室外、厨房整理得窗明几净,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为过春节做准备,新年新气象嘛!

  ⑤除夕

  腊月的最后一天,或腊月三十,或腊月二十九。除夕是腊月二十九的,被称为“秃尾巴年”。在置办好年货的基础上,人们剁馅子,煮肉,贴春联……

迎财神 除夕早上,人们在家门口的右边烧点麦草、火纸迎财神和灶神,再把木棍横在大门口,说是不让家里的金马驹子跑掉,祈愿吉祥、发财。

  贴春联 春联又叫对联、门对子。除夕这天,家家户户、机关、单位都要贴红色的春联,图的是喜庆。同时还贴上“门吊子”。有的还在自家的车上贴上“出入平安”之类的对子,贴好春联后放鞭炮。当年有殡事的人家不能贴春联,第二年可以贴“雪青色”的春联,三年以后可以贴红色的春联。

  烧年纸 过年了,不能忘记逝去的先人,邳州人有烧年纸的习俗。除夕前,前往墓地,奉上祭品寄托思念。

  团圆饭 邳州人有吃年夜团圆饭的习俗。全家老少共进晚餐,温馨亲情,爱意浓浓,家的味道就在除夕。

  守岁 除夕夜,一家人围着火盆、炉子说话拉呱,称为守岁。有了电视机以后,一家人吃着瓜子、花生、水果,喝着茶水,看着“春晚”守夜。有了网络以来,玩手机,看微信聊天,发红包,成了中青年守夜的好习俗。零点刚到,爆竹连声,烟花漫天,震耳欲聋,辞旧迎新开始了。

  2、国家法定假日

  新中国成立后,采用“公(西)元”纪年,每个礼拜日(星期天)为休息日,成为法定的休息日。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务院规定每周(星期)的周六、周日,为法定休息日。

  我国除了传统节日,有关部门针对每年的具体情况,规定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还可以有一个5—7天的小长假,小长假是外出旅游、探家的好时机。

  (1)全年法定假日11天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颁布,除每周双休日外,全国国家工作人员每年放假三天,并结合周六、周日调休,节假日共11天。

1、元旦,放假1天。

2、春节,放假3天(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3、清明节,放假1天。

4、五·一国际劳动节,放假1天。

5、端午节,放假1天。

6、中秋节,放假1天。

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2)特殊节日及纪念日

  ①妇女节(3月8日),女性工作者放假半天;②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③儿童节(6月1日),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④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 2023-06-27 18:16

    写的全,写的好,大涨知识!赞赞赞赞赞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