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梅庆被兰青带回来了,这令陈冬非常的意外。陈冬那么的苦口婆心的劝说都没有回来。兰青却带回来了,这是事实,你不相信也不行啊!梅庆不跟陈冬来的原因是怕见到兰青尴尬。兰青主动去奶奶家接他,他还是很感动的。奶奶叫梅庆喊姨,梅庆就喊姨。兰青觉得喊姨好,比喊妈让人能接受。兰青才刚刚二十五岁,梅庆已经十周岁了。兰青特别显小;而梅庆长得非常显大。虽说十岁的孩子,长得却象十四五岁的大孩子,这样两头往当中挤,兰青和梅庆的年龄差距就只有七八岁的样子,喊妈就更不合适了,喊姨兰青就欣然接受了。
作为梅庆,梅玉是他妈,再喊兰青叫妈,他实在难以叫出口。奶奶、婆婆一搓合,这姨喊者和答者都乐意。陈冬也不保守,说:“喊姨也行!”
梅伟的案件并不复杂,主要是贪污受贿两大罪状,其他生活作风问题。包养情妇最主要的是梅玉,这些年来梅伟朝梅玉身上没少花钱。基本上追不回来,原因是梅玉好花钱,从不拿钱当好的。按理说自己有工资,就娘俩能花多少钱,可是,梅玉有一个最大的坏毛病,就是大方,好送人东西,这于她生存的环境有关系。当全国人民都挨饿受冻的时候,梅玉的父亲在铁路工作。母亲在糖业烟酒副食品商店上班。别人家没有的东西,她家基本上什么都不缺,所以梅玉从来不知道挨饿受冻的滋味。这样就养成了不知节约,大大方方的为人处世风格。就是两性关系上也守不住底线,刚刚参加工作第三个月,就同所谓的师傅刘哥发生了关系,这在当时社会是大逆不道的。但是,梅玉不怕,无所顾忌。身为厂长的梅伟原先依家哥为由,两人接触频繁。后来,也不顾伦理道德的舆论,兄妹俩就睡在一起了。
梅伟原打算梅玉给他生过孩子就收手的。可是这如吸毒一样上瘾,就收不住了。当时,市场疲软,机械厂经济效益不好,越是这时,梅伟越是需用钱,最后把整个工厂掏空,导致东窗事发,身陷囹圄,殃及梅玉,连累了陈冬。
陈冬虽说当了多年的领导干部,但陈冬一心为公,从不敛财,这也和生长的环境有关。陈冬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父母亲都受过高等教育,由于在讲阶级斗争的年代,受到了冲击,双方下放到了农村当了农民。这对不会劳动的知识分子来说,面临的难题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不管多穷,必竟是知识分子,他们知廉耻,从没放松对陈冬兄妹教育,这对陈冬今天的性格的行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就在公安部门为梅庆谁收养问题上犯愁的时候,第一个考虑收留孩子的当然是同梅庆她妈离过婚的父亲陈冬了。陈冬本来是想给公安部门说明梅庆的身事的,但善良的陈冬左思右想不能这样干。在这个节骨眼上这样干等于落井下石,对待孩子太残忍了。所以,陈冬就把孩子带回来了。陈冬是个细心的人,他首先考虑了自己小家庭的环境,不敢冒冒失失的把十岁的梅庆直接带到家中,而是迂回一下,送到母亲家,等做通了兰青工作再带回家的。使陈冬没有想到的是兰青这样的通情达理,接受了梅庆。
梅庆虽说这些年跟着梅玉,也算是单亲家庭。但是,梅玉也深知把孩子培养成才的重要性。她不惜重金请家庭教师,买东西,送购物卡给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所以,梅庆的成绩特别好,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梅玉做的很到位。梅庆还很勤劳,放学回家总是把屋里院子打扫一遍,就连大门口也扫的干干净净。吃完饭从不让兰青和陈冬洗碗,渐渐的兰青喜欢上了这孩子。由于转到了新学校,加上母亲梅玉的处境,陈冬怕多多少少对孩子有些不好的影响。所好的是,陈冬这些年教的是初中,对孩子的心里是了解的。陈冬作为模范中学的校长,亲自跑到邳市实验小学。这个学校和模范中学是兄弟友好单位,实验小学毕业生百分之九十五的都要到模范中学。所以,实验小学王霞光校长见到陈冬校长特别热情。陈冬想见一下梅庆的班主任,王霞光校长当机通过内部电话把梅庆的班主任叫来了。三个人对梅庆的如何教育整整谈了一个多小时。这样,虽说梅庆换了新学校,但班主任和老师们对梅庆极端负责,加上梅庆这孩子长得又好,又勤奋,成绩不但没因新环境下降,反而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这样兰青更喜欢梅庆了。
50、
陈惜也和妈妈一样喜欢梅庆。梅庆带着陈惜玩,时常教陈惜拼字,玩魔方,认卡片等。梅庆从来到现在,陈惜学了很多东西,还会唱了许多儿歌。陈冬看着兄弟俩相处的这么融洽也很欣慰。原先还想会不会打架呢?但陈冬想错了,不要看梅玉有时放纵,在梅庆的管理上她是严格的按照书本知识和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的。虽然孩子长得很好,可梅玉从不让梅庆自己到外面玩耍,因为梅玉想的多,怕人风言风语,指指戳戳的。这样以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受外面孩子们自由式玩耍没有约束的恶习少。梅庆上学后能够集中精力听课,课后做作业认真的好习惯。但是,陈冬从不主动带梅庆外出。
兰青喜欢梅庆,渐渐的改变了陈冬以前对这孩子不好的厌恶。兰青不差钱,梅庆来后她给孩子买衣服,买梅庆喜欢吃的东西,从不让梅庆吃剩饭,干活上陈惜干也不让梅庆干。但是,每到这时梅庆都主动干完再做作业。就是有一样,兰青也和陈冬一样,常常把两孩子锁在家里,从不带外面去,有时让租房子中年女人看着。
梅伟案件结案了,被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不久梅玉的案子也终结了,被判了八年。据说由于交待和认罪态度好,又加上她亲戚是法院的副院长,宣判时说从轻处理的。在梅玉离开邳市看守所前,陈冬带着梅庆和兰青陈惜四个人看了梅玉。梅玉从没见过兰青和陈惜,见到兰青点了点头,兰青也向梅玉点了点头。兰青想这梅玉虽然比陈冬大,也还不到四十岁,怎么显得这么老呢,花白的头发,眼角满是皱纹,虽然白,但颜色不正,似白菜帮子是的,脸上没有光泽,并不象别人讲的多么、多么的漂亮。梅玉只是摸了一下陈惜的头,说了一声:“小家伙长得真好!”
算是和小陈惜打了招呼,但陈惜怯生生地望着自己的母亲。兰青适时的说:“陈惜,叫阿姨”
陈惜才说:“阿姨你好!”梅玉这时五味杂陈的回敬了一句:“孩子你好!”
梅玉嘱咐梅庆好好的听兰青阿姨的话,不犯错误,好好学习,好好带弟弟,等等。虽然梅玉性格刚强,但是,泪水还是流了下来,是悔恨之泪,还是激动之泪,还是感谢之泪谁也说不清楚。
梅庆哭了,哭的一屈一屈的,兰青禁不住也哭了,小陈惜没哭,但害怕的傻愣愣的看着妈妈,看着爸爸。这时,时间到了,谁也没有想到,一贯坚强的梅玉能噗通一下给兰青跪下了,并磕了一个头,然后说:“妹妹啊!我的孩子就交给你了。”
泪水湿了一地,兰青急忙上前拉起了梅玉,这是陈冬先后结过婚的两个女人,第一次见面的情景。
陈冬来到家后,办好饭,喊兰青吃饭,兰青说:“你先带孩子们吃吧!我不饿,什么时饿我什么时候起来吃。”
这顿饭梅庆吃的很少,陈惜看哥哥不吃了,自己剩半碗稀饭也不喝了。陈冬有点发极说:“不许这样吃饭!”
梅庆说:“弟弟,把稀饭喝完,听话噢!”
小陈惜这才端起碗又喝了起来。
看完梅玉后,兰青的情绪整整的低落了一个星期,时常心不在焉,导致了一个原本血糖高的病人错用了糖水,出现了重大医疗事故。还好,被及时送到人民医院给抢救过来了。可这次教训使兰青对从事这个职业第一次感到害怕了。这次医疗事故共赔偿病人住院费,误工费,营养费等等将尽两万块钱不说,还被卫生局在全市卫生系统通报批评,差点吊销乡村执业医师证书。唉!不管损失多大代价,没出人命还是万幸啊!
这次医疗事故,使陈冬深深地认识到多攒些钱还是非常重要的。多攒点钱,能抗拒风险,能应对突发事件,也能较好的维护人际关系,更主要是多攒点钱,将来能好好的培养孩子们。
兰青多次催促陈冬盖房子,陈冬没有盖的原因就在于此。陈冬想,现在必须盖房子了,孩子们一天天大了,物价飞速上涨,于是,这一年暑假,陈冬在早先买的宅基地上破土动工了。
兰青对陈冬说:“这次建房子,就按照商品房设计,咱建三层三大套,将来儿子们大了,都有房子住。”
陈冬说:“就按你说的办。”
兰青一定要找在市设计院的亲戚给规划绘制图低。陈冬不听兰青的,坚持自己设计。他让兰青相信他,这次建房一定得按他的兴趣爱好,美观大方,通透采光好,实用性强,关键是赶潮新颖这些方方面面都得兼顾。另外请较好的施工队来干,这样才能把房子建好。最后兰青被陈冬说服了,一切都按陈冬的意愿于农历六月十八,陈冬家第二次建房开式开工了。
51、
房屋一暑假就建成了。陈冬请了一位学生家长给看料装修。本来是仿照花园洋房设计的,楼梯留在室外,每一层不串通。陈冬考虑到日后孩子们结婚了也够用了,且互不干涉。每一层面积一百六十平方,按大三室两厅两卫设计。楼层高度三米三,这样的房子装修起来大方好看。等到房子装修好了后,兰青请她母亲过来看看。兰青母亲唏嘘不已,不无嫉妒的说:“要那么大房子干什么?房子能藏头就行了,过去大地主出事都是因为房子比人强。”
兰青生气的说:“你怎么就不希望我好呢?怎么我这房子盖得这样好,你一句好话不说,竟说些不好听的,有意思吗?”
兰青母亲生气的说:“好好好,盖成宫殿你也只能睡一张床。”
兰青生气的说:“你这个人一辈子不知好话是怎么说的,走走走!”
兰青母亲临走时又赘上一句:“毛主席要在,陈冬保证是大地主。”
兰青说:“走!划大地主俺也高兴自在,你不干红眼吗!”
母女俩不欢而散。
兰青母亲就是这样,从小不疼兰青,兰青过的在姊妹中是最好的,她不高兴。在兰青母亲荒唐的逻辑中,像兰青这样的身体,像陈冬离过婚的人就不应该过上好日子,就该永远的低人一等。只要兰青比下面妹妹弟弟强好似挖她心一样的难受。要是这样的话,她难受的日子还在后头呢!
正当新房大功告成之后,一家人都沉浸在幸福快乐的气氛中。谁都想不到运河派出所把陈冬带去调查。是租房子的中年女人告陈冬强暴她。兰青听到后头都要炸了,我的天呢?堂堂的一个校长,成天打扮的人五人六的,怎么干这种龌龊之事呢?
陈冬说:“这是无中生有的事,就因为她找我借钱我没同意,这是报复行为,她说的这天我爱人兰青可以证明我的清白。运河派出所负责调查的这位警官本来认识陈冬,但是,调查记录又不是他一个人,只有公事公办,把事件调查清楚是公安办案人员的天职。既不污陷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调查人员问清了兰青上班的地址,到那把兰青带来的了。
当警官让兰青证明八月二十五号上午十点陈冬在干什么时,兰青已经想不起来了。警官提醒兰青说:“是不是你和陈冬带你婆婆在市人民医院给你老婆婆在看病?”
兰青一下子想起来了,把陈冬从几点到几点,什么医生给看的病都向调查人员说清楚了。兰青走后,陈冬于当天晚上八点就放出来了。负责调查的民警歉意的说:“不好意思,抌误了你这么长时间,现在搞清楚了,你不要有什么精神负担,我们会对污陷者进行惩罚的。”
陈冬还能说什么呢?自己在派出所干的时候,不是也经常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
尽管陈冬被放回来了,但是,兰青心里还是圪圪塔塔的,估不住就问了陈冬:“你到底跟那个婊子睡了吗?”
陈冬说:“兰青,派出所都调查清楚了,你怎么不相信我呢?”
兰青说:“我相信你,我问你去年五月一十一点钟你干什么了?”
陈冬愣了好一会儿,突然想到说:“那天不是你二妹结婚吗?我不在你妈家忙乎一天那?”
兰青这才想起来陈冬说的是真的,自己有些后悔,起身到过屋偏间房叫醒了正在睡觉的女人,问了几句,话不投机,便撕打起来。嘴里连连的泼口大骂:“你个骚婊子,自己是个贱货,怎么一次两次的污陷我男人,你个骚婊子到底想干什么?”
陈冬就站在旁边,眼睛瞪着中年女人。这时,咚咚咚敲门声,陈冬急忙开门,一看是梅庆和陈惜兄弟俩从奶奶家回来了。陈惜见此情此景,上去就打那个中年女人,梅庆也推推搡搡的。这个中年女人一看两个孩子一齐上前打她,一下子倒在床上装死了。兰青下令,今天夜立即搬走。这一家四口人才回到了堂屋。可这半夜三更的往哪儿搬呢?这女人的闺女第二天下夜班,拄着双拐来到了诊所,问清楚了前因后果,回来后和她母亲大吵了一架,把母亲撵走了。兰青下班后,来到了家里,无腿丫头又替她母亲给兰青赔不是。
兰青说:“你比我残疾的更很,你在这里住吧!我跟你陈叔说说,从今以后不收你房租钱。”
可怜的丫头不同意。兰青说:“就这样吧!”
52、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号,在秋雨连眠的日子里开学了。秋天总是这样,踏着湿淋的脚步来到了。经过一夏的酷热,北方的冷空气一步步的击退南方的热浪,人们感觉到凉快好过多了,在也不是出门就似火烤脸的了。模范中学的陈冬心情特别好,经分管教育的副市长正式提名,邳市市长办公会议正式通过一批中学校长(正科级干部调整)任命名单。其中陈冬被任命为模范中学校长,这一年陈冬三十六岁。虽说不算最年轻,但用年富力强来形容是最恰当不过的。
“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三把火”左中朋校长已经提前让他在模范中学烧过了。陈冬现在是名副其实的模范中学校长了。那些盼望着陈冬滚蛋的人,这次彻底的失望了。他们在大势所趋的情形下,一个个变得老实,嘴也严实一些了。现在,陈冬不要再烧这三把火,只要巩固、提高、持续性的坚持模范中学的规章制度就能管理好学校。
陈惜上幼儿园大班,梅庆上五年级了。为了表示对兄弟学校的尊重,第十个教师节前夕,陈冬校长和校长秘书带上五千元来到了实验小学。实验小学校长热情的接待了陈冬校长一行。陈校长临走的时候还专门去了实小五年级办公室,会见了梅庆的班主任。陈冬校长对梅庆班主任说这五年级是个关口,希望老师们对梅庆严加管教,争取保持现状。班主任答应了一定照办。陈冬高兴的回来了。
这一年国庆节,兰青在利民医院相处的一名同事结婚了。兰青到富丽酒店喝席酒,正巧碰上了利民医院的刘姐了。这两年没见,这位中年的刘姐又发福了,把本来就不高的个子,体型显的更圆润了,酷似冬瓜个头尽收兰青的眼底。兰青开玩笑的说:“刘姐,你家王哥真疼你啊!难到说你家的好东西都叫你吃了。看你这富态相,发福了。”
刘姐问兰青:“妹子,你这是夸我那,还是损我的?”
兰青忙说:“刘姐,咱们相处的这样好,我哪敢损你呢?”
刘姐说:“不损就好,唉!兰青,诊所开的还好吧?”
兰青说:“好啊!”
刘姐问:“陈冬也发了,当校长了,兰青,他对你怎么样?”兰青答道:“很好啊!今年俺们还盖了一处将近五百平方米的大房子呢?梅庆也和我们一起生活了。”
“那你不嫌吗?”刘姐问。
兰青说:“那嫌什么呢?孩子很听话,学习成绩可好呢!我可喜欢了,和疼我亲生儿子一样疼。”
刘姐羡慕的说:“没想到你过得这样好,看起来陈冬并不象梅玉说的那样。”
提起陈冬,兰青滔滔不绝的说:“今天看来,这人算是我找对了,为人处世,工作能力都那么强,很好,很好的!”
刘姐说:“兰青,你的命真好,又生个儿子,这半路又跑来一个半大‘儿子’,什么真的假的,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对他好,他就不会忘记你。况且,这孩子有教养,又聪明,将来的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兰青说:“刘姐,不管大人犯了什么错,孩子是无辜的,要是我们不揽过来的话,这孩子多可怜啊!不管亲不亲,总能多多少少给他点‘父爱、母爱’吧!”
说到这同桌的人都起席了,兰青和刘姐又谈了一会儿,也都各自回家了。
陈冬十月三号这天来到了学校转转,是想看高三补课情况的。可刚到门卫值班室,门卫就给他一叠报纸。他手捧报纸一路径直的来到了校长室。正在开门时,从报纸中滑了下来一封陈至寄来的平信。陈冬坐在椅子上,拆开信封一看,先是问候语,然后谈及母亲早先生病的事。说自己今年城市改造,特别的忙,没有回家看望母亲,叫大哥受累了。最后说,今年春节带着孩子和媳妇回来过节。陈冬想,这陈至一家四口来,要在模范中学宿舍父母亲那里是挤不下的。这全家十几口人在那间房子里连下脚空也没有。他回家同兰青一商量,决定选个好日子搬家,把现在住的房子,简单的整理粉刷粉刷让给父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