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医心 (作者:黄兴洲)

医病医心 (作者:黄兴洲)
六七十年代,各大队都有一所诊所,诊所里配置一名医生,一名“护士”,医生是“赤脚”的,“护士”更不用说,也是“光脚板”的。

我们村的赤脚医生老陈是位退伍军人,在部队是军医,身体有点疾病复员了,复员后,大队安排他进了诊所,给他打下手的小马姑娘,初中文化,略通医务,负责司药、打针、搞卫生,待遇是生产队记工分,社员们一般的头疼感冒都在大队诊所解决。

到了八十年代初,土地承包到私人,记工分没意义了,诊所开始收费,好在是不存在掛号费、检查费,治疗费,只收药费。

那会, 社员有个头脑伤寒的,一般都是自己土方上马,比如感冒了,切点姜片,熬一碗姜汤喝了,盖上被子蒙头大睡,淌淌汗就轻松了,比如咳嗽,熬碗梨茶或白萝卜茶喝喝,也减轻了,实在撑不住劲了才去诊所就医。

每到此时,老陈给患者试试体温,号号脉,包几粒药片,嘱咐道:“回去多喝开水,不碍事的。”实在不能减轻,老陈才给掛瓶水,花了了的钱。

要搁这会,只要进医院,先掛号花一份钱,然后去找某科医生诊断,医生“胆子”都小了,不敢乱下结论,先吓唬你一气,别回是病毒性感染,查查血吧,用听诊器测完,做个CT查查吧,开单子交费,先花二、三百元是少的,查完再开药,少则几百,多则上千,再不然就动员你住院治疗、观察,七到十天,不花个万儿八千别想出院。

老陈给社员看病,习惯先摸脉诊断病情,不论男女老少,他让你坐在他对面,把胳膊伸出来,放在一个棉垫上,他探出食指和中指试一阵脉,或者让患者张开嘴巴,用一个压板把舌头压住,看看舌苔,然后慢声细语分析病情,一般都是包几样药片,叮嘱患者多喝开水啊,患者很少再来二回的。

小马的作用就是按老陈开的单子取药,有需要掛水的,小马负责扎针、换水,老陈也教她怎么诊断病情,怎么找血管扎针,不让病人叫疼,特别是给儿童扎针,怎么哄小孩别怕打针,小马细心学习,技术不断提高。

除非诊所实在看不了的病,老陈才建议去公社医院。

实行农保后,医院,药店如雨后春笋,办个合法手续就能开张做生意,当然是想挣钱的,现在不想挣钱,“为人民服务”的太少了。

前天路过一处药店,门面不大,靠墙的药橱、药柜不少,每张抽屉上标清中药名,屋中间排列着玻璃框,内里摆放各类西药,墙上有副广告词吸引了我,上写着:
但愿世上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我是来买降压药的,看到这两句对偶工整的名句,颇有感触。我就和司药的美女聊上了,我说:“大姐,您墙上的这副联与你们开药店的宗旨不矛盾啊?”她笑笑说:“看来你是个有文化的人,悟性不浅啊!这副联是我八十八岁的爷爷让掛的,他是位老中医,为人治一辈子病,从不赚病人的昧心钱,我父亲是退休的医院院长,秉承我爷爷的优良传统,开了这个药店,还申请了医疗报销功能,你今天拿的这个药就可以享受这个优惠。”果然,我拿完药付款(医保卡扣的)与在医院里开的药钱一比较,优惠了近五分之二十之多。

我收好药准备走,忽然发现她案上有个铺开的日记手册,有两句话:
天下药治天下病,懒病不能治
世上人除世上灾,心灾怎可除
我好奇地问她:“你写的?”她展颜一笑说:“我哪有这个悟性,这是我父亲教我的,劝化人的,其实有病服药要对症,有些病靠药物能治癒,有些病靠心理可治疗,再难治的杂症,只要人的心态好,正确对待,就能康泰。

我点点头,听她又说:“治病治心,父亲告诉我,他曾见过两个患了癌症的病人,一个心胸宽阔,不把病看成负担,整天该干啥还干啥,游山玩水,钓鱼溜鸟,活到八九十岁。另外一个人成天求医购药,吓得饭都吃不下,没撑一个月一命呜呼,关键是心理作用。”

离开药店,我越想这句话越有哲理,医生治病救人靠的是医德,当初我们村的诊所老陈总嘱咐得病的人:“多喝开水,没事的。”还不就是让有了病的人别把病放在心上,有个好心态,病就没啥了不起,自然能早点好,治病治心,药不是万能的。

对求医治病我是只听医生的,我有咽炎(职业病),只要受凉、受刺激就咳嗽,平时喝一两瓶北京念慈安或梨膏糖就好了,这次总不见效,看医生后,医生先检查后开单子做CT,反正医疗卡上有钱,花呗,最后化了四五百元,查完说有点炎症,开点药吧。

我没从医院拿药,而是在网上发了百草梨膏糖块,天天含化,天天喝高度酒消炎,过了一阵好了,按医生好心嘱咐,酒是不可以喝的,但我心胸宽,好几千元一个月,不抽烟,再不喝点酒,活着有啥意思。。

我看一个视频,讲一个笑话,说一个人去医院找医生看病,医生问哪里不如适?医者说浑身都觉不如适。
医生问:“平时有么爱好?”
医者说:“没任何爱好。”
医生问:“抽烟吗?”
医者说:“不抽。”
医生问:“喝酒吗?”
医者说:“不喝。”
医生看了看医者半天问:“有情人吗?”
医者平静地说:“没有。”
医生笑了笑说:“你呀,病的不轻,一个大男人活在世上不吸烟不喝酒没有情人,你活的还有啥意思,你的病没药可治,回去吧。”

这是段笑话,但寓意深长,这个医者没任何“不良嗜好”,整天心事重重,不与人交往,真正是“心灾怎么除”?

我小的时候,记得奶奶是农村“巫婆",常常给小孩子收魂,小孩子顽皮不知咋的“吓”着了,小孩母亲晚上请了奶奶过去,奶奶用水瓢勺点水,剪一张火纸,先在小孩面前瞎叨咕一阵,然后让家人跟着,到村头井台边或路口,烧了火纸泼了水,别回头向家走,第二天小孩退烧想玩了,真好了吗?反正没上医院,实际哪有科学性?但往往小孩没事了,还是心理作用吧?

我今天写此文,没有攻击医生医院,没有免费给药店作广告的意思,有感而发,不必对号入座。乡间有句话说得好,对神灵和信仰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如此而已。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黄海昇
    黄海昇 2023-06-08 10:01

    看后颇有感触,当今社会物欲横流,崇尚金钱至上,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医院诊所是治病救人场所,医生是帮助患者减轻或治愈疾病的,是病人最依赖最信任的人。寻医问药必然求助医生,但有些医院医生无医德,唯利是图,昧着良心赚患者的黑心钱。

    自古仁者爱人,医者仁心,悬壶济世。如今的医患关系微妙,尤其是大的医院所谓专家,名不符实,沽名钓誉。动不动就是让病人做这个检查那个检查,检查完了说不出个一二三,就推荐住院观察,再继续做这个检查那个检查。这哪是看病,就是折腾人嘛! 说白了就是赚检查费 。更有过分的莫名其妙地把病人往重症监护室里送,一天一夜费用不菲。

    治病是“三分治,七分养。”就是三分用药,七分保养和营养。七分养还包括心理暗示,精神状态,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增强自身免疫力。凡患病后,心病重重,思想压力大,萎靡不振,患得患失,就破坏自身免疫系统,抗病能力下降,则会加重病情恶化。心病不治,一切努力白费。

    疑难杂症和慢性病最好看中医,中医中药是老祖宗传下来瑰宝。中医大夫看病是“望闻问切”,辩证关系;所开处方是“君臣佐使”,主次分明。好多人总认为中药汤剂味苦,难以下咽,尤其是年轻人喜甜不喜苦。自古“良药苦口利于病”。如今中药改良版的成方汤剂不苦,服用便捷,值得推广。应该世代传承和保护中医中药,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 榆树花
    榆树花 2023-06-07 22:23

    医药行业也是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