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先驱解慕唐画传:3、觉醒 4、新知(作者:文/张可春文、 画/姚兴宏 、姚圣夫)

革命先驱解慕唐画传:3、觉醒 4、新知(作者:文/张可春文、 画/姚兴宏 、姚圣夫)

3、觉 醒

江苏省立第七师范学校校址设在徐州,学制为五年,预科一年,本科四年,是专为各地的高等小学培养合格师资的。七师每年招生,都是先把名额分配到徐属的丰、沛、萧、砀、邳、新、睢、铜八县,然后择优录取。因名额有限,能考取七师读书颇不容易。一旦考取,可以享受到很好的待遇,学校免收学费、讲义费、和住宿费,膳食也免费供给。因此,家庭贫苦的学生,如能考取师范,就能得到继续求学的机会,毕业后还可以谋得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业。

解慕唐走进徐州七师校园,如鱼得水,他怀着拥抱新生活的美好愿望,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不过,这个时候,辛亥革命失败,列强虎视眈眈,军阀割据,频年混战,国难民痪,志士痛心疾首。而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列主义真理叩启进步青年的心扉,解慕唐喜从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因巴黎和会上中国遭到失败,于是,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消息很快传到徐州,爱国青年倍受鼓舞。以七师学生为核心的徐州学生联合会迅速建立起来,领导全市学生在徐州掀起阵阵革命浪潮。

徐州地处“五省通衢”,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交汇于此,所以,在“五四”运动中,北京、上海、南京、济南等地的爱国学生络绎不绝的来到徐州,演讲宣传革命道理。七师学生家多贫寒,对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陆续传来的马列主义学说极易接受。

革命先驱解慕唐画传:3、觉醒 4、新知(作者:文/张可春文、 画/姚兴宏 、姚圣夫)

新思潮唤醒了七师学生的觉悟,也点燃了解慕唐心中的革命火焰。他联想起千千万万个家庭和自己的家庭一样,都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和封建势力剥削之苦.目睹列强横行、军阀混战、盗贼蜂起、民不聊生的惨状,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不合理社会,一股翻身求解放的强烈愿望由然而生。于是,他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中去。

在七师学联的领导下,解慕唐和七师广大爱国学生一起,热烈支持北京的“五四”爱国运动。六月三日,徐州七师联合其他学校宣布罢课集会,会后还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他们手持旗帜,高呼“外争主权,内惩国贼”、“打倒卖国贼”、“打倒帝国主义”、“抵制日货”等口号。当时,七师学生不顾当局的反对和学校的阻挠,走出校门,废寝忘食,日夜奔走,到各处查封日货。

到当年12月3日,七师进步学生联络各校学生千余人,把查封的十余车日货送至黄河故道,点火焚烧。当时,乐队奏着军乐,围观的市民、学生、工人将道路堵塞,掌声如雷,群情激昂,无不拍手叫好。

解慕唐在这次群众称之为徐州的“虎万事件”中得到了初次的锻炼,并从中看到了革命的曙光。

4、新知

通过查禁、焚烧日货等一系列爱国反帝斗争,七师进步学生的爱国热情越来越高涨。这时,新思想、新文化不断传到徐州,传到七师,进步学生很受鼓舞。他们如饥似渴地开展读书活动。1920年上半年,由陈亚峰、解慕唐、郭子化、戴蔚霞、苏洪鉴、徐怀云、张继超、冷启英等十余人自由结合,成立一个读书小团体,名叫“群益阅书会”,解慕唐被选为会长。

一开始,由于大家缺乏分辨能力,得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无政府主义的、虚无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的等,无所不读。书读多了,议论也就多了。为了得到及时的指导,他们通过本地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学生与北大共产主义者取得了联系。北大进步学生不断寄来《新青年》、《向导》、《列宁传》(当时译为《李宁传》)、《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等共产主义书刊,还经常派人来徐师畅谈读书心得。

特别是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解慕唐深深地被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真理折服,开始认识到,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无产阶级要彻底解放自己不仅仅要推翻个别的资本家,而要推翻整个资产阶级。而无产阶级要取得斗争最后的胜利,必须要建立一个最有铁的纪律、最能战斗的、最能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共产党。他对着苍天发出慨叹:“朝闻道,夕死可矣!”

革命先驱解慕唐画传:3、觉醒 4、新知(作者:文/张可春文、 画/姚兴宏 、姚圣夫)

当时,共产主义者李大钊对徐州青年的进步寄予很大的希望,并直接给予指导。在1920年至1921年期间,李大钊曾亲自派北大学生陈德荣、毕瑞生多次来徐,及时传达北京革命运动的新形势,使解慕唐及七师的进步青年逐步认识到,要走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必须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1920年下半年,中共上海发起组织,北京、湖北、广东的共产主义小组,济南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等纷纷成立。这对徐州七师影响极大。于是,1921年初,解慕唐他们在原来自由结合的“群益阅书会”小团体的基础上,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解慕唐是这个共产主义小组的领导人之一。

当时,这个共产主义小组或叫做马列主义研究小组的活动地点,就是七师对面的公园里(即现在的徐州快哉亭公园)。公园的东南角上有座快哉亭,他们经常在那里开会,有时也有北京派来的人参加。来人都喜欢上着长袍,下穿西裤,一来就进行长时间的演讲,宣传马列主义。当时参加这个小组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七师的学生,其中还有徐州十中的进步学生徐彬如(曾任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和石民宗二人。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