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
一九八六年的春节,杨苏华也没回陕南和父母亲团聚。因为中央电视台集中精力办春晚,杨苏华被临时抽调到春晚制作组帮助工作去了。杨苏华主要是协助配音工作,导演不想用老手,用新手配音让观众有个耳目一新的新鲜感。
陈冬今年春节是第一年没有回去,他也想父母弟弟妹妹,也想梅玉。但是,今年不回去也主要是为了梅玉。陈冬是个细心的人,给父母亲汇完春节款后的第三天也给梅玉寄了三十块钱。让她买点节礼给岳父岳母大人送去。
杜清玲知道杨苏华打电话说今年春节有任务不回来过春节。杜清玲一阵难过,女儿长这么大的还是第一次没有和自己一起过春节。倒是杨丰能想得开,他说:“苏华今年不回来,咱也不在家过,回老家扬州过去?”
杜清玲有些犹豫不定,说着说着陈冬来了。陈冬对干妈说今年不能回家过春节,杜清玲当时就喜出望外地说:“不能回去好!”
陈冬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怎么不回去过春节还好呢?后又听干妈说了苏华也不回来,陈冬才释然。杜清玲说:“陈冬咱们一起过?”
陈冬说:“你说还缺什么年货,我去买,咱们好好在一起过春节。”
这对于杜清玲和杨丰来说也确实是件高兴的事。
陈冬厂里和九冶机关食堂发了许多过节礼物,陈冬都给干妈送过来。陈冬又给干妈五十块钱的过节费,杜清玲说什么都不要。陈冬说这怎么能行呢?一年到头,我就这点心意还能不收下?没有办法,杜清玲只得收下。
杜清玲对陈冬说:“陈冬,咱们三十办六个可口的菜,让你干爸拿出他舍不得喝的茅台酒,咱三个人平均一人三两三钱三分三,慢慢悠悠的喝,尽享春天之乐,不是很好吗?”
陈冬说:“干妈,我三十放假,到食堂看一下。安排三十春节两天免费就餐事情后,我就回来和你一起办饭。杜清玲说:“有事你忙你的,就这几道菜,好办,还有你干爸打下手,你要是来的早,我留一道糖醋高丽肉到时你做就行!”
陈冬说:“行!”
陈冬临走的时候,杜清玲说:“陈冬,咱说好了,三十正午十二点你放鞭炮后咱一起吃饭。不过你十一点就得到家,否则,完不成任何事。”
陈冬答应后离开了。
九冶机关食堂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只要春节不回家的职工,每人都发两天的免费餐卷。陈冬算了一下,一共才五十八人。陈冬请示了陈子丰处长,从九冶糕点厂经费中,从每个人拔五块钱的糕点费中,发放给没有回家过春节在九冶机关食堂就餐的职工。当然,也有陈冬一份。陈冬还是把这份糕点提给了干妈。
年三十的中午十点,陈冬给九冶糕点厂值班的门卫送去了许多吃的,又去九冶机关食堂安排了一番,就上干妈家来了。干妈、干爸见到陈冬来了很高兴。干爸早早的把春联写好了,专等陈冬来贴,干妈杜清玲也把糨糊打好,陈冬先在大门两侧贴好两个大福子,然后贴好了春联,喜滋滋的观赏了一番。干爸的书法水平的确是一般人未能所及的,字写得苍劲有力,美观大气,春联的内容也特别的好,“向阳门第春常在,吉祥人家庆有余”。是的,国泰民安,人民幸福,以后的日子还会象芝麻开花,节节高的。
陈冬自贴自赏了一番,心情特别的好,和干妈做好了菜后就开饭了。干爸杨丰启开一瓶银玉色的白酒,拿来三支喝葡萄酒的高脚杯子,把一瓶茅台酒分成三份后,一人举起一杯银色的酒杯,然后,干爸说了一句祝福语:“祖国繁荣昌盛”的吉祥话,喝了一小口,就都坐下了。杜清玲平时不喝酒,喝了这口酒,似火碳一般顺溜溜蹿火下肚子了。嘴不由得“哈”的一下说:“真辣啊!在喝第二口时,就好了许多,还能感觉到这酒粘液液的香,好喝。”
杨丰不无讽刺的说:”你说这冠以国酒白命名字的吗?”
这顿年饭吃得很好,待到他们把酒一饮而尽的时候,杜清玲义尤未尽的说:“老杨,再开一瓶,喝!”
杨丰阻止住了:“大过年的,酒不能喝得太多,免得难受。”杜清玲说:“杨丰,你等着,你不让我喝好,有你好日子过!”
杨丰不无讥笑的说:“我成天等着,恭候你的虎威,我不怕!”
陈冬在一旁笑个不停。
吃完三十这顿饭,陈冬第二天又在干妈家过了一天,大年初二就随干妈、干妈到汉中南郑干爸战友家串门去了。直到大年初五才返回勉县,初六一过就上班了。
初七上班的时候,九冶糕点厂召开了中层干部会。陈冬厂长说:“同志们!我们过年把心过散了,现在赶快把心收回来,为一九八六年全年计划的完成,我们每个人排除一切困难,奋力拼搏,为完成计划而努力。当然,这次会议是鼓劲的会议,陈冬感觉很及时效果很好,他只要不调回去,一定会实现的!
黄湖镇卫生院的救护车飞驰闪电般的朝邳市人民医院奔去。
兰青从得知陈冬出事的消息后滴水未进,身体已经严重透支,她睡在床上起不来了。可怜的人那,到现在她对陈冬不在抱任何希望了。从昨天出事到如今眼看就要二十四小时了,一点消息都没有,生还的希望几乎等于零,兰青想着想着渐渐的也睡着了。可怜的人呢!她太累了,这样的打击谁能受得了呢?
陈冬书记坚持不往院,但是身体还很虚弱,走起路来有点晕。医护人员对陈冬说:“住市人民医院是晁市长安排的。”
陈冬书记这才勉强答应住下来。
把陈冬安顿下来之后二十分钟,晁市长来了。晁市长双手握住陈冬的手说:“万幸!万幸!安下心来,住几天,把身体作一次全面检查,多歇几天,平时白天黑夜的干,对你下去的这两年我是非常了解的。”
陈冬说了些感激领导的话。晁市长然后问身边工作人员:“唉!陈书记的情况他家属知道了嘛?”
人们这才想起来该告诉他家属一声。
当兰青和孩子见到陈冬时,兰青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急忙忙的说:“我不是在做梦吧!我不是在做梦吧!”
兰青连拍带打,又笑又哭,又说:“你把我吓死了。”
孩子们围在陈冬身边问长问短。陈冬给他们谈着当时的情景,他们都聚精会神的听。讲完后陈冬问兰青父母亲知道了吧?兰青这才想起来,陈冬发生了这么大的事,竟然没有一个人告诉他的父母。兰青有点后悔,陈冬说这样也好,免得老人们知道了受不了。
陈冬的事情很快传遍了邳市的大街小巷。陈冬只在市人民医院住了三天,实在受不了啦。本来想听晁市长的话多休息几天的,可来看望他的人实在太多了。陈冬只得出院,在家又休息两天就返回镇里上班了。这时,天不下雨,抗洪救灾也结束了。在这次灾难中有两名村民不幸遇难,徐虎镇长已经着手处理了。这件事不让陈书记过问,但是,有一件事得让他亲自去办,得找着那三位卖菜的村民,得看望那位老船工,得当面谢谢他们,假若没有他们的搭救,自己的生还不知什么样呢?
经过这场大灾过后,黄湖养殖业的创伤非常严重。所好的是,今年开春所有的养殖户在陈冬书记的强行安排下,从镇财政抽出一部分资金,养殖户自己拿了一点钱,都买了保险。这样,养殖户们损失不大,他们都感谢陈书记,当时还对陈书记有意见呢!没想到还是买了保险好。
陈冬书记把这些天积压的事情都处理完后,他买上了四份礼品,和司机一起来到黄墩渡口,他要好好的感谢救他的恩人们。
老人家对陈冬书记说:“谢什么谢,你是大忙人,你来了我高兴。”
陈冬问老人:“你屋没有电?”老人说:“这里离村子远,电工说不好扯,于是就一直没有电。”
陈冬都一一记在工作日记本上。一个星期后,老人的小屋通了电。陈冬书记又派司机师傅给船工老人送去了台式电风扇和一个电饭煲,老人高兴的不得了,连声说让司机师傅捎话,感谢、感谢陈书记。他还真感谢对了,陈书记所做这些事情都是掏自己的工资办的。
陈冬当官从政以来,才真正体会到,工人、老师、学生、农民、干部怎么才能喜欢你,你得心里装着他们,一心为他们做事。不能光顾小家,不顾大家,你得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千万不要在他们身上索取,求回报,这样的干部,人民就会拥护你,喜欢你。耍心眼,使计谋,任何诀窍都是没有用的。
媒体最近大肆报道了孔繁森同志的先进事迹,陈冬书记学了。但是,那并不是只挂在口头上,而是必须落实在行动上。孔繁森说:“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无论在偏远贫穷艰苦的地方,都要带领人民去奋斗,去拼搏,去致富,摆脱落后的贫穷面貌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
是的,孔书记心里想着百姓,装着人民,在那样恶劣的地方开展扶贫济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我陈冬在这样好的条件下,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干呢?向孔繁森书记学习,学习好孔书记的先进事迹,也是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职责,也没有愧对入党誓词的宣誓。陈冬想,只有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才没有白举一回拳头。
74、
一年四季,周而复始,过完年后,真正的春天开始了。新年新气象,改革开放的春潮仍在神州大地上涌动着。九冶探亲的人们陆陆续续的回来了,九冶机关食堂又呈现出繁忙热闹的景象。人们又在排着长长的队伍在九冶机关食堂买饭。陈冬庆幸自己没有回家攒下了这么多的探亲假,如果回家也就过完了。待到一切恢复正常后,陈冬母亲来了一封信又迫不及待的重提调动的事。
九冶这边没有什么变化,还是不放。陈冬给母亲回信说了此事,母亲心急火燎,坐卧不安,跟陈冬父亲商量也没想出什么好结果,一点办法都想不出时,陈冬母又来找梅玉了。从表面上美其名曰,是来看儿媳妇的,其实真正的目的是来探探儿媳妇到底能不能调往陈冬那里的。由于来的较晚,陈冬母亲整整在梅玉宿舍门口等了一个多小时。直到晚上六点钟,梅玉才下班回来。
梅玉一见婆婆,激动不已的问:“娘你什么时候来的?”
陈冬母亲说,“来有一个多小时了。”
梅玉感忙自责的说:“对不起、对不起,让你等了这么久。”
陈冬母亲说:“这怎么能怪你呢?我又没叫人喊你!”
梅玉这才想起来把锅屋的炉门拉开,烧稀饭,接着她说:“娘,我到食堂买点饭,你看着稀饭锅噢!”
梅玉走了,陈冬母亲到堂屋看了看,房子的各个角落都整理的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可以用一尘不染这个词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外间的沙发、桌椅、写字台上面的东西也井井有条。让陈冬的母亲感觉到,梅玉是个心细而又勤劳的人。陈冬母顺手推开里间卧室的门,哇塞!里面的灯还在亮着。这间屋子用金壁辉煌,耀眼夺目来形容是很恰当的。若大的一个双人床,褥子床单铺得平平展展,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大床对面一对小而精的沙发,让人一看它的价值不菲,可以说整个卧室全部物品极尽富豪华而奢侈。她看了看床头柜上一本精装版的小说《金陵春梦》,陈冬母亲随手拿起来翻了翻,里面夾着一张梅玉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四的化验单,报告写着最后一次例假的信息是九月二日,陈冬母亲看了看死记于心,把书放回原处,急忙到锅屋来一看,我的天哪!稀饭淌了一地。无奈,陈冬母亲又添了点水继续烧,随后找来托把擦地。正擦着,梅玉回来了。梅玉进屋就问:“娘,锅淌了?”
陈冬母亲说:“看着、看着打盹了,锅里的稀饭淌了一地,扑了一炉子热气才把我惊醒,真是老了,没用了。”
梅玉说:“娘,看你说的,你那点老的,俊俏、好看着哪!”说得陈冬母亲有些不好意思的:“哈、哈、哈”的大笑起来。
梅玉从食堂买来了六个大肉包子,两个炒菜,还有点咸菜和四个咸鸭蛋。梅玉盛好稀饭,婆媳俩就吃饭了。
梅玉说:“娘,喝两杯吧?”
梅玉随手到菜厨里拿出来一瓶邳县产的“运河香醇”
陈冬母亲说:“不喝、不喝!”
梅玉也不好意思,也就放下了,自知是怀孕的人,喝酒不好那就让婆婆吃饭。从这个举动来看,陈冬母亲心想,这里时常有酒场。陈冬母亲就有些微微的不爽。但这位大妈是心能盛事的女人,从不表形于色,和梅玉有说有笑的吃着晚饭。吃完晚饭后,陈冬母亲说要走。梅王说:“娘这么晚了,你就在这里住吧!等到明天早上吃完早饭再走行吗?”
陈冬母亲看了看菜厨上的小闹钟,已经快八点了,也就没再坚持要走。
梅玉说:“娘,我带你去浴室洗个澡去吧?”
陈冬母亲说:“行!”婆媳俩就洗澡去了。
婆媳俩脱光衣服向淋浴房走去时,不是梅玉扶着婆婆,反而是婆婆嘱咐梅玉要小心。婆婆上前扶着梅玉。梅玉穿着棉衣还不显肚子,脱光衣服那肚子已经隆起了。梅玉让婆婆坐在带来的浴盆里的小板凳上,小心翼翼的给婆婆搓着背,婆婆身上还算干净。然后,婆婆也给梅玉搓。
陈冬母亲说:“梅玉,我看你这次准能生个男孩,肚子尖尖的,从走路的姿势看也是男孩。”
梅玉说:“是吗?”
陈冬母亲说:“是!一定是!我有把握。”
梅玉喜不自胜地说:“生男孩那就好,现在计划生育这么紧,要是真的,我可感谢娘的吉言。”
陈冬母亲说:“要感谢的到是你,为我生了个孙子,给我们老陈家生个好后代,我感谢你还来不及呢?”
说着说着婆媳俩已经洗好了。梅玉从家里拿来自己未上身的崭新的北极绒内衣,婆婆不要。
梅玉说:“娘,哪有洗澡不换衣服的,内衣裤头袜子都得换,这样才能不二次污染。”
婆婆无奈,只得听从儿媳妇的意见换上了。把自己换下来的脏衣服用包装好,婆媳俩就回来了。
今夜婆媳俩谈的很多,其焦点还在调动上。陈冬母亲说陈冬调不过来,你为什么不调过去呢?梅玉说有些事情不是一时半会能说清楚的,有些事情是没法对你说的,陕南那地方我不会再踏上去的,那是我的伤心地。说到这,不管陈冬母亲怎么问,梅玉捏死气就是不讲。实在没有办法陈冬母亲也就不问了。反正陈冬母亲这趟来不仅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反而更加扑朔迷离了。
75、
陈冬母亲第二天一大早从梅玉那里回来,更加心魂不安了,梅玉到陈冬那里到底发生什么?这次到梅玉那去,知道梅玉不会往陕南去的,那只有冬儿调回来了。调回来小俩口和和美美,两个大人带个小孩多好呢?陈冬母亲等到星期六陈冬父亲回来时,跟陈冬父亲反复商量来商量去。最后,还得想办法把冬儿调回来。所以,就让陈冬父亲写了一封信,让陈冬再加快活动,一定要尽快调回来。
陈冬收到父亲的信后,陈冬及时的给父母亲回了一封信说,九冶公司还是不放人。公司领导让陈冬媳妇调过去。母亲很着急,这可怎么办呢?母亲翻来覆去的想,梅玉这种情况绝不能久拖,否则,事情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办。不管如何,冬儿调回来还是正事,一个人在外地总有诸多不便。陈冬母亲一张火车票来到了陕西勉县。
陈冬母亲来到了勉县,找到了九冶,正值十点钟,机关工作人员都在上班。她不去找儿子,她打听到总经理办公室的楼层,直接找总经理。陈冬母亲气喘吁吁的爬到了总经理办公室的五层楼。她从西挨门找,找到了最东头的一间门牌上写着总经理室。她敲了敲门,屋子里没有人,没有办法,她就站在搂梯的转折处,看着总经理室的门。不一会儿一个五十岁的人走到总经理室开开门进了室内。陈冬母亲跟着就进去了,总经理问:“大姐有事吗?”
陈冬母亲问:“这位同志,你是总经理吧?”
这位中年人说:“是!”
陈冬母亲一听说这位就是总经理,扑嗵一下跪倒在地。总经理忙过来拉起陈冬母亲说:“大姐,你有什么事,起来说。”
陈冬母亲起来后,总经理让她坐在沙发上。这时,总经理到茶柜里,取出一个茶杯,倒上一杯茶,递到陈冬母亲跟前的茶几上说:“大姐你喝茶!”
陈冬母亲也客气的站起来说:“谢谢总经理。”
总经理说:“不要客气大姐,有什么事,大姐你慢慢的说。”
陈冬母亲自我介绍是陈冬的母亲。就因陈冬要求调动你们不放,儿媳妇要生孩子等等问题。陈冬母亲对总经理说了一遍。总经理给陈冬母亲夸赞了陈冬一番,说陈冬是我们培养最优秀的青年管理人材等等。并解释说,大姐你不要急,事情总会解决的。
陈冬母亲说:“总经理,我千里迢迢的来一趟不容易啊!我从勉县下车直接就找到你办公室来了。
总经理惊讶的问道:“大姐,你还没有见到陈冬啊!”
陈冬母亲说:“没有!”
总经理拿起办公桌上电话打了一下说:“杨副总经理,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不多会,杨平副总经理来到了总经理室。
总经理给杨平副总经理介绍陈冬母亲来的意图,并对陈冬母亲说:“大姐,这位是我们公司的杨副总经理。
杨平上前说:“大姐你好!”
陈冬母亲说:“杨副总经理好!”
互致问候后。总经理对杨平副总经理说了大概。并又对陈冬母亲说:“大姐,这位杨副总经理是分管三产的,你儿子陈冬就归他管,让他给你解决好吗?”
陈冬母亲谢过总经理,跟着杨平副总经理来到了他的办公室。杨平副总经理让陈冬母亲坐下,给她沏了一杯茶后。
陈冬母亲说:“谢谢扬总经理。”
杨平副总经理说:“大姐,别客气。”
然后,把电话打到陈子丰处长那,让他把陈冬叫来。
不一会儿,陈冬来了。陈冬一进杨副总经理办公室禁不住的惊讶起来了,大声喊道:“娘,你怎么来了呢?”
陈冬赶紧到娘的跟前,半跪下,双手握着娘的手,不无报怨地说:“娘啊!你也不给俺个信,怎么直接来杨副总经理室呢。”
母亲说:“不要问,等会儿再跟你说。”
陈冬说:“娘,这就是俺给你常说起来的二叔,我干爸的亲弟弟。”
杨平副总经理离开办公桌,到陈冬母亲面前说:“大姐,好不容易来了一趟,好好和俺嫂子和俺哥哥相聚聚,在一起吃顿饭也热伙热伙。干亲亲们一起到陕南各处走走转转,这里三国时期留下的景点不少,我给陈子丰处长说说,准陈冬几天假,带你到处看看好吗?”
陈冬母亲说:“谢谢杨副总经理了,我家里一心事,等陈冬的事办的有点门目,我就回去了。”
杨平副总经理站起来说:“大姐,可不要一口一个副总经理,你喊我杨平就行了。”
陈冬母亲说:“行!那我就叫你二弟吧!”
杨平说:“行!”
说着,说着,杨平拿起电话打给陈子丰处长,叫他去招待所,给陈冬母亲安排一间最好的房间。然后,对陈冬说:“陈冬,带你母亲休息去吧!大姐,你跟陈冬到招待所休息去,好好歇歇,明天到俺哥家咱们再聚。”
陈冬母亲说:“谢谢二弟了,让你操心了。”
杨平说:“哪里!哪里!应该的。”
陈冬带着母亲来到了招待所,所长已经候在那里了。她把陈冬母子送到了301客房,陈冬母亲说什么也不愿意住,这么豪华,二十四寸大彩电,尚品的地毯,总之极尽奢侈之能事。招待所所长说:“大姐,你傻啊!公司领导安排的吃住又不收费,就住这。”
说完,所长走了。陈冬带母亲到了九冶机关食堂小餐厅吃完饭又回招待所,娘俩便啦开了。
76、
针对陈冬问题,杨平副总经理还真当件大事来办的。因为陈冬母亲的到来,哥嫂请干亲家吃饭的时候,他作为杨家人的重要代表,也赴宴了。在宴会上啦呱中自然是少不了陈冬调动的话题。谈到这个问题时,杨丰严肃的批评了杨平:“你们这些当领导的就是鞭打快牛,为什么不替下层工人们多考虑考虑呢?出了问题往死里惩治人家,人家家庭困难又没有帮助彻底解决,你们到底想干什么?”
杨平觉得有点下不平台,刚要辩驳,被杨丰用手阻止住了。“我干儿是犯了错误,你们往死里整,想一想,他就九冶彩印厂,从即将面临倒闭的烂摊子起步,现在是什么样了?三百多人的企业,年创净利润三百多万元,每人年挣一万元钱,你们给陈冬什么好处?杨平亏待没有亏待我干儿子?”
这时,杨丰让杨平讲话了,杨平反而说不出来了。无奈站了起来,给陈冬母亲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说道:“大姐,我对不起你。”
陈冬母亲也赶忙站起来说:“你看二弟,你这样干什么?”
杨丰用手止住了,两人都坐下了。杨平本以为哥哥让说了,刚想说,哥哥还是不让他说。
一项好插言的杜清玲今天异常的反常,只是在静静的听着。当陈冬母亲有一事情不懂时,偶尔在干亲家母耳边小声的解释着,起到了一个讲解员的作用,让干亲家母释然。
杨丰不让杨平说话,自己却没有闲着。这不,他又说了:“你们在处理陈冬的问题上,其实,你们当中就有王亚萍的亲戚关系,想把陈冬问题挑大,要不是总经理护着,陈冬今天恐怕不会在这里吃饭了吧?”
杨平这回发话了,而且杨丰没有阻止。杨平说:“哥,对于陈冬的处理,方案是我拿的,最后是总经理定的,现在考虑确实实处理的有点过了,不该开除厂长职务。不过,事情要从‘一分为二’观点上来看,对陈冬不失为好事,到了九冶机关食堂,干的更出色,又创办了九冶糕点厂。”
杨平刚说到这,杨丰一拍桌子猛的阻止到:“杨平你不要说了,陈冬又给九冶创办一个厂,而且年利润超过一百多万元,又解决了二百多口人的就业问题,你们是怎么回报人家的,噢!年终总结表彰大会上九冶彩印厂又是‘双文明’,厂长奖金一万元,换了厂长,你们就给他发了这么大的奖金,陈冬当厂长的时候,怎么一分都没有呢?这个咱暂且不说,那陈冬创办的九冶糕点厂效益比彩印厂差吗?怎么什么都没有得着呢?”
“是的,杨平,你哥说的在理,你们这些当领导的是怎么当的?”
杜清玲终于憋不住了,就说了这句话。杨平真有点坐不住了,是陈冬站起来给解的围。这顿饭本来能吃的欢欢喜喜的,可叫杨丰的一席话弄得个个心里不舒服,最后,不欢而散。
陈冬陪母来到了九冶招待所,虽然饭桌上杜清玲支离破碎的给她解释了一些。但是,她心里不清楚的事还多着呢?她问陈冬:“冬,你把公司处理你的前因后果一一给我说清楚,也好了却我窝在在心里的这块心病。”
既然母亲要求了,陈冬就把从于燕西流产开始,和杨苏华相爱以及梅玉来到九冶和于燕西双方争打住院,到最后公司给处理这一系列的事详细给母亲说了一遍。陈冬母亲朝儿子的胸部连拍带打,报怨地说:“你干爸还怨人家杨平副总经理,要在咱家,人家早逮你蹾牢了。你看你爸,‘莫须有’的罪名打成‘反革命’被开除厂籍,十几年后才得以平反。”
陈冬母亲想,怪不得梅玉说陕南这里是“伤心地”一点都不假,这样说来陈冬你也对不起人家梅玉,搁我我也不调来。
这个周六的晚上,杨苏华回来了,一听妈妈说陈冬母亲回来了,她迫不及待的吃完晚饭到九冶招待所来看陈冬母亲了。
杨苏华找到了301房间敲了好一会儿门,没人开,杨苏华心想,难倒说在冬哥宿舍?她又心急火燎的来到了冬哥的宿舍,一看是铁将军把门,杨苏华很扫兴,怏怏不乐地在宿舍小广场上来来回回的转悠着。她一等也不来,二等也不来,当她等的实在燥起来,又加上坐了近二十个小时的火车,有点累了,她想明天在来看陈冬母亲吧!
当她走到九治招待所抬头向301房间看看时,301房间的灯亮了。杨苏华又爬上了三楼,敲开了门,陈冬和陈冬母亲都在。这时,有点冷场,陈冬一看这情形,赶紧给介绍。杨苏华喊了声“姨”!双手握住了陈冬母亲的双手。陈冬母亲说:“这苏华长得跟仙女似的,怎么这么好看呢?”
杨苏华坐在床沿不好意思的看了看陈冬,脸红了。
陈冬母亲和杨苏华很能谈的来。当知道杨苏华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时,陈冬母亲羡慕的说:“闺女长得好,工作单位又好,一看闺女就有福相的人。”
杨苏华被陈冬母亲夸点不好意思的说:“姨,俺冬哥可好了,我最喜欢他啦!”
陈冬母亲说:“冬,是好,干什么都好,就是婚姻大事上犯糊涂。”
杨苏华说:“事从两来,莫怪冬哥,这些事是很难说得清楚,怪谁不怪让的。”
陈冬母亲觉得,杨苏华不仅长得好,心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