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小说连载(作者:陈志宏)

恋爱:小说连载(作者:陈志宏)

69、

在改革开放的头十年里,虽说农民能填饱肚子,但那时候还不富裕。那时候送礼都是些物品,为了给外甥调动工作,陈冬二姨和在运河小学当校长的丈夫商量了一番,决定买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送给劳动局分管工人调动一位领导干部。这位干部是南方人,办是讲原则,一般来说是讲不进话的。但是,因为她有孩子在运河小学上学,所以,和校长关系特别好。当校长推着车子到她家时,她说:“喓!齐校长托谁买的自行车,这么新,要是五金公司有人的话,也给我搞张票,我也想买一辆。”

齐校长说:“孔主任,你要看好,这车你先骑着,你看你上班那么远,一天到晚急急忙忙的,多辛苦!我就住在学校,等你以后买了在还我。”

陈冬二姨夫,不愧为当了多年的老校长,说话做事圆滑且滴水不漏。在孔玲家坐了会儿就回来了。

齐校长回来后,陈冬二姨问:“和孔玲谈的怎样了?”

齐校长说了:“自行车送出去了,没谈陈冬调动的事。”

陈冬二姨立刻翻脸了:“齐志啊!齐志!你真行!那么贵重的东西送出去了,你确只字未提我外甥调动的事,你行,你真行!我算服了你了!”

齐校长待媳妇吼完了,慢慢悠悠酸不溜叽的说:“你吼完了,你既然叫我办的事,我答应了,你不要管我怎么办,我给办了就是了,你急什么?会办成的!”

齐校长说完了,开门就出去了,在家里气的慌。

说实话,不要小瞧小学校长。在邓小平时代,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改革开放也都八九年了,人们的思想关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改“文化大革命”批判的“知识越多越反动和读书无用”的荒唐谬论。尤其是恢复高考以来,人们普遍重视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下,齐校长是很受人们尊重的。可以这样说:“一个小校长,能撬动大社会”。况且,齐校长花重金买的是当时最紧俏的商品,一个大件名牌“永久”自行车,骑不到目的地齐校长是不能善罢甘休的!

就在齐校长送给孔玲自行车后的第二个星期六晚上,快下班的时候,齐校长到县政协教科文组织办完事,正巧路过孔玲办公室,孔玲正在锁门下班,一看齐校长,先是一惊,然后,又把办公室门的锁重又打开,她把齐校长让到了办公室。齐校长还不提为陈冬调动的事,孔玲道是先说了:“齐校长,你早先问我亲戚调动的事,还调吧?”

老谋深算的齐校长:“噢!”了一声,”孔主任你不说我还给忘了呢!调!当然调噢!怎么孔主任,有机会了?”

孔玲说:“齐校长,什么机会不机会的,只要有接收单位,给调就是了,国家不是有政策吗?两地分居能解决的尽量解决。”

齐校长说:“要不然我找找教育局局长,干脆调我们学校算了,省的找这个找那个费事。”

说真的,调动这事,尤其是跨省相隔千山万水调动是很困难的。但是,在我们齐校长手里,跟谈情说爱似的,不费多少力气就办的有鼻子有眼了。

但是,齐校长是个谋计很深的人,给陈冬办调动之事,他回家却之字未提。陈冬二姨知道已经花大价线买东西送过去了,到底办的怎样了,陈冬二姨成天闷在鼓里,一问他,齐校长的话是:“你急什么?”

就这样又过了一些日子,梅玉的肚子渐渐的大了。陈冬母亲又燥又急,于是,陈冬母亲做了一些农家豆腐,带上十多斤煎饼,又来到了妹妹家。这天正好妹妹和齐志都在家,她来妹妹和妹夫自然明白。没等陈冬母亲张口,齐校长就说:“大姐,这边我给办的差不多了,找了许多单位人家都依不需要人为借口,拒绝接收。没办法,我找教育局局长,只好先进我们学校了。

这样,陈冬的母亲喜不自胜的回家了。

陈冬母亲回到家后,非常高兴,陈冬父亲得星期六晚上才能回来,陈冬母亲等不及了。多年不写字的她,拿起生硬的笔,开始给儿子陈冬写信了。

冬儿:

今天从你二姨家回来,我心里很高兴,按那不住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我对你说,你二姨夫说,你的调动问题,我们这边办得差不多了。本来是没有人接收的,最后,实在没有办法,只有先到你二姨夫学校了。这样也好,离梅玉工厂只有一千多米,便于上下班。你二姨夫叫我让你赶快活动,他说这事最快两三个月就能办成。

另外,你多多注意身体,天冷了要保暖。冬天的病百分之七十都是冻出来的。

最后,在你没有调来之前,千万不要告诉梅玉。请你一定要听娘的话,不要问为什么?千万记住!

祝儿冬安!

娘草就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二十日

70、

娘的来信陈冬二十三日下午收到的。陈冬看完后,很高兴,高兴之后却又愁的慌,九冶这边真不愿意放怎么办呢?陈冬想,陈子丰处长这一关就过不了,别说杨平副总经理了,杨平也不全当家,上边还有一把手总经理。陈冬感叹道:就一个小小的工人蛋子,何至于此。看起来工作干好了,麻烦也就多了,四面八方的人都在盯住你呢!

陈冬看完娘的信后,似乎发现一个使人纳闷的问题,就是从娘的这封来信中,体会到娘对他调回去比爸爸迫切,这可能于娘的心细疼儿有关系吧!

在这个家庭中,娘是最疼爱陈冬的。陈冬清清楚楚的记得十二岁那年,生了一场病,高烧到三十九度五,娘用平板车拉着陈冬冒着纷飞的大雪往公社卫生院赶。每到累了实在拉不动时,娘就停下来歇一会儿,给上苍磕头,嘴里叨咕:“老天保佑我儿子不死。”然后,又吃力的在雪地里打滑的拉着。脚少不留神一打滑,整个身子倒在雪水泥泞不堪里。陈冬那可怜的母亲就这样的把他拉扯大。陈冬是她第一个孩子,他的到来,呱呱坠地的时候她就把他含在嘴里,下面四个孩子都没有疼陈冬很。陈冬想到这,禁不住的潸然泪下,啊!我可怜的娘啊!为儿受多少罪啊!所以,只要是娘的话,陈冬都是唯命是从。

既然娘一心想让儿子调回去,有再大困难,也得克服,一定调到娘的身边,孝敬老娘。

为了这事,陈冬又来找干妈、干爸,让杨平副总经理帮忙。杜清玲对陈冬说:“陈冬,你放心,我和你干爸一定帮你说服你二叔,让他放你走!”

陈冬谢过了干妈、干爸就回来了。

当杨平来哥嫂家,杜清玲跟他谈这件事时,拍门不入。杨平说:“嫂子,陈冬这小子,目前不能放,那糕点厂改扩建还没完工,管理技术上那去找陈冬这样的人去?糕点厂现在每月净利润突破七万元,就是我放了,那总经理能跟我安生吗?”

杨平说完后,杜清玲还真有点犯难了。九冶目前到处找米下锅,成天吃不饱,陈冬这样的人才确实不可多得。杜清玲对杨平说:“那陈冬家庭困难两地分居的问题你们就不考虑了吗?”

杨平说:“嫂子,怎么没考虑,赵处长一直向我反映,我当时就把陈子丰处长找来研究了。研究的结果是把她爱人调过来,安排行政处电工班。”

杨平说到这,杜清玲没有话说了。但杨丰插话了,“恐怕陈冬爱人不愿来!”

杨平问:“她愿意不愿意来,哥,你怎么知道的?”

杨丰说:“这不明摆着的吗?你看前几个月跟于燕西闹的那场,差点出人命了,谁没有个记性呢?”

杨平听哥这么说:“这个还真没考虑到,那我回去在和陈处长、赵处长他们商量商量再说行吧!哥!”

杨丰说:“你们做为领导,考虑问题要周到些,陈冬眼前的这些问题不解决,他怎么安心在这里工作呢?”

杨平答应道:“是、是是!”

星期一刚上班的时候,杨平副总经理打电话给陈子丰处长,让他通知陈冬把手头工作安排妥当后,到他办公室来一下。当陈冬到杨副总经理办公室时,办公室没有人,陈冬刚刚坐下,杨平从外面进来了,他说:“等你不来,刚出去一会你就来了。”虽然是在办公室,杨平说:“陈冬,你不拿我当领导对待,就和在你干爸、干妈家一样,我是你二叔,咱叔侄俩好好说说话。”

陈冬说:“好,二叔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杨平看了看陈冬说:“陈冬,我哥,我嫂子,真是拿你当儿子对待的,苏华在北京,她住的是集体宿舍,老公俩也没有办法前去。我想从精神上你目前是对他们的安慰。他们感觉你在他们身边是的寄托和依靠。我想说为了他们,你能不能考虑一下,调动的事暂缓一下,好给他们一个适应过程。”

陈冬答应说:“二叔这个我可以考虑一下,晚些时候调回去。”

杨平说:“那好,陈冬,你看这样好吧!我把你爱人调过来,然后我在经理办公会上提出叫行政处拿出意见,让房产科分给你一套两居室房子怎么样?”

陈冬说:“好吧!我写信给俺娘商量商量好吗?”

杨平说:“行!陈冬我给你透露一个消息,只限咱叔侄俩,等你处分满一年后,总经理跟我透露,‘象陈冬这样的人优秀青年人,要大胆使用,’到时候准备让你到机械化公司任经理,到那时,你还不到三十岁。绝不论资排辈。不拘一格降人材。”

陈冬听到这,体会到二叔对他寄托希望和器重。现在,陈冬处在一种极其的矛盾之中。杨平还对陈冬说:“等你到机械化公司任职后,考虑把你送到美国去学习一年公司管理不好吗?”

陈冬和杨平谈话内容虽然涉及到工作问题,但还是叔侄关系啦的掏心窝子话。

从那次谈话后,陈冬对调动的事有所动摇了。

恋爱:小说连载(作者:陈志宏)

71、

陈冬给母谈了这边的情况,这边暂时离不开他,还得坚持几个月再说吧!陈冬在给母亲的回信中着重谈及干妈、干爸的家庭情况,把二叔杨平说的话也多多少少的捎带了一些。陈冬讲:“娘!您从小教育我做人不要光想着自己,也得为人着想,要不就是自私。由于您在我小时候长期这样的教育,使我形成了,人不能自私,应该多帮助别人。今天二叔的一席话,使我想到了干妈、干爸对我的好,想起了九冶领导对我的好,想到了工人同志朋友们对我的好。娘!我现在真不能调过去,候上半年再说吧?还有,九冶糕点厂改扩建工程完成以后,我得给人抓几个月,引上路后我才能安心的回来。否则,是我的一块心病。还有九冶领导跟我商量能不能不调回去。如若不调回去,考虑到我们两地分居实际困难,研究决定,让梅玉调过来,公司领导给她安排到电工班。我感觉电工虽然是梅玉的本行,但必竟不安全,时不时地的还得高空作业,有危险,我觉得不合适。等到调过来,我找二叔,也就是我干爸的胞弟给调到九冶图书馆。只要梅玉过来,九冶立即给我分套两室一厅的房子,而且,由我挑选楼层。陈冬又在信里说:“娘,这些待遇邳县不管那个单位都是不能给的,工资还低。所以,我暂时不考虑调回邳县。陈冬在信中谈及了孝敬父母问题说:“娘,你和我爸现在才都五十多了,身体还好,弟弟妹妹们有的还没有成人,他们离不开你们。等你们老了,我把你们接到陕南来。这里很好,适宜养老。冬天不冷,夏天也没有老家苏北热。只要你们过来,我会经常带你们出去玩玩的,我会给你们办好吃的。咱们经常跟我干妈、干爸在一起聚聚的,多好啊!这是我的设想。总之,未来是美好的。

陈冬写好信后已经很晚了。但是,他仍然没有困意,洗了把脸,舒舒懒身,坐下把刚给娘写的回信看了一遍,感觉很好,他就拽开抽屉,找到邮票贴在信封上。然后又检查了一遍地址,邮编是否写错,封好就锁门下搂,来到了勉县邮电局定军山支局营业所前,把信塞进邮箱里。当他返回宿舍的路上,这才看到今夜的月亮特别好,大街上真静呀,又看到这八层高的九冶公司办公大楼,它是那么的高大雄伟,陈冬深深地喜爱着它。他想真要调回去,这里舍不得的人和物太多了。暂时不调,等梅玉生完孩子再说。

从结完婚到现在,梅玉就给陈冬来过一次信,是对陈冬说自己怀孕的事情。在那次来信的字里行间,看不出梅玉对陈冬工作调动的热情,细细分析,反而还有些反感的态度。那会儿那有不走后门能办成事的,不花钱怎么走后门?这不是“秃头虱子明摆着的吗?”所以,陈冬只是象征性的回了一封信,陈冬把问题想得很复杂。后来,母亲让父亲写信谈及调动的事,说是两边都开始活动的,可母亲那么急干什么?以至于从来不给陈冬写信的母亲,破天荒的给自己写了一封这么迫切的信,主要谈调动,看样子那边已经花钱了。陈冬想,现在不花钱是不好办事的。因此,陈冬给梅玉写了一封信,谈及这边调动情况和要求她生完孩子调过来事宜。

陈冬把给梅玉的信寄出去后,很快就收到了梅玉的回信。梅玉的信写得不长,主要谈陈冬调不来一定得安心工作,还说“好男儿志在四方”等大道理。梅玉说:“刚刚结婚急着调什么,她说自己坚决不调动,生完孩子也不调。”“远了香,近了脏”,一年回来一次跟度蜜月似的多好啊!她还总结,两地分居最大的好处就是双方相安无事,不发生矛盾多好啊!陈冬看完梅玉的这封信,心起疑云,没想到梅玉真能想得开,这么大度。

陈冬由于工作繁忙,也没有再给梅玉写信。过春节只给父母亲寄去五十块钱过节费,并在汇款单附言栏里写到:“娘、爸!今年春节我不回去了。其实我天天想你们,实在没有办法,我得把探亲假用在最恰当的时候,“六一”回去。那时候小宝宝就要降生了,麦子也成熟了,我回去能帮很大的忙。我知道,从我出生到现在都和你们一起过春节,今年不行了,明年我会和你们一起过。冬儿草就。

陈冬写完附言长长的出了一口气,然后,“唉!”的一声叹息,汇完款后向九冶糕点厂走去。

72、

一九八六年的春节在一片欢声笑语鞭炮齐鸣中来到了。人们庆祝着,高兴愉快着,贴春联的贴春联,办年饭的办年饭,小孩们也都三堆、五一团的聚在一起玩着游戏。

陈冬家里,父亲把刚写好的春联贴在门上。母亲和妹妹还有梅玉一起办着年饭,烧锅的烧锅,择菜的择菜。陈冬的弟弟还在屋子里看书,他看不惯这位时髦的嫂子。两个妹妹反到跟梅玉很能谈的来,嫂子长的、嫂子短的叫个不停。

陈冬家十二点整准时燃放了鞭炮,这顿过年的填仓饭就正式开始了。

今天是年三十,在农村,一年中的这一天:百无禁忌,娶媳妇,送老殡都能办。小孩子说错话大人也不管。但是,大年初一就不行了,从封建社会传承至今,一大早起来放鞭炮叫做发天纸,各家各户在家院子最显著位置摆上贡桌,上上贡品,在贡桌正中间的香炉里烧上香火,在烟雾燎绕中,家里所有成员还得给老天磕头,保佑一年四季平平安安。

当梅玉要磕头时,被老婆婆拽住了,说:“你跪不方便,今年就免了,明年和陈冬、孩子三人拜就补齐了,你就是不跪老天爷也会保佑你的。”

早上吃完饺子,没有事了,梅玉和陈冬母亲说叨起来了。当然,话题还是从陈冬开始的。老婆婆说:“每一年的今天,冬儿哪里也不去,陪我说话,今年他没回来,老天爷把你送过来了,我很高兴。”

梅玉说:“娘,是不是想陈冬了?”

陈冬母亲说:“不想是哄人的,冬儿是那么的听话,不管做什么事,都先跟我说,这孩子在我四个孩子中是最孝顺的。”

梅玉说:“娘,我也一样听你话,也和陈冬一样孝顺你。”

陈冬母亲说:“那好!我谢谢你了。”

梅玉说:“娘,说谢谢就外气了,以后,我拿你当我亲妈一样对待。”

陈冬母亲说:“那咱娘俩就感情好了,我疼儿媳妇比疼闺女还疼的,别人算不清帐,我还能算清的。”

梅玉夸赞老婆婆有文化就是好,看问题看得深远。以上婆媳俩谈话欢畅而舒心,下边就心怀叵测,各斗心眼了。

话题还是以陈冬为中心。首先是陈冬母亲问梅玉:“陈冬的调动工作,我已经托人找到了接收单位了,劳动局相关领导已经答应给办了。可那边不放,说是把你调过去,你怎么想的?”

梅玉说:“娘!我不调,那里都不去!”

陈冬母亲问:“为什么?”

梅玉说:“我辛辛苦苦的干到这么样,才将和人处好关系,我舍不得。”

陈冬母亲一听梅玉说这话,心里当时窝了一个圪塔,锥心的难受,但谈话还得继续进行。陈冬母亲说:“梅玉,你这样说,那只有陈冬调过来了?”

梅玉说:“娘,无所谓,他早调来,晚调来都行,反正我生孩子也没指望他带。”

陈冬母亲问:“没指望他带指望谁呀?”

梅玉自知说露嘴了,忙又自圆其说:“让俺妈带。”

陈冬母亲说:“那我就没什么事了,我还为这事发愁呢?”

梅玉说:“娘,你不要发愁,不管谁带,孩子不还是你的后代吗?不还管你叫奶奶吗?我考虑你忙,又顾田里又顾家里,在加上带孩子,你会受不了的。”

陈冬母亲说:“还是你孝顺,都在为我考虑,我还得谢谢你了。”

梅玉通过这番谈话,深知这位老婆婆不是一般的农村妇女,搞不好,今后有些事情一定会坏在她手里。所以,梅玉装着很困的样子,打着呵欠。陈冬母亲察眼观色的说:“梅玉,你要累了就到你屋睡会吧!”

梅玉答道:“那好,娘,我歇一会了,包饺子时你喊我?”

陈冬母亲说:“你睡你的,包饺子有人包。”

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梅玉还没有醒来,陈冬的两个妹妹外出玩去了。母亲问陈冬弟弟饿不饿?二儿子说不饿。所以,老公俩也没吃。陈冬母亲说,我活面,咱俩包饺子。包饺子的时候,陈冬母亲说及梅玉对工作调动的态度,十分犯难。陈冬母亲说:“当初要想到陈冬调动这么难,还不如就在陕南找了,看因这事他在那边闹的。”

陈冬父亲说:“谁能想到呢?早知这样,那还说什么呢!”

陈冬父亲说完后,陈冬母亲深深地叹了口气:“唉!有些事是很难预料的,就是冬儿调来小两口能过一快去吗?这是我最担心的事。”

陈冬父亲说:“调来后,时间长了,小两口因为生活琐事发生矛盾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要过于干涉!父母插手,反而会使矛盾更激化,有时候还不如不知道。”

陈冬母亲说:“这个我知道。”

说说啦啦中,老公俩快要把饺子包完了。梅玉醒来急忙要洗手包饺子,被老婆婆阻止了。陈冬母亲说:“你剥点蒜吧!”

梅玉把蒜剥好,饺子也煮好了,等一家人吃完这顿饭后。第二天梅玉就回娘家了。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