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作伪”官员的暗影(作者: 周 波)

谨防“作伪”官员的暗影(作者: 周 波)

普通百姓都知道,文物珍宝中有赝品,稻田中有稗草,开放的市场中也夹杂着不法分子制造的假烟、假酒、假药。在严肃神圣的科学殿堂中,也出现过伪科学的暗影。

假货、假烟假酒假药之类,终究还算比较容易识别。相比之下,时下干部队伍中那些作伪的屑小之徒,辨别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白居易有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辨物与辨人的时间差别如此之大,其难度可见一斑。

管子说得好:“不审不明则谬,不察不聪则过。”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教训太多了。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有杨勇、杨广两个儿子。次子杨广是个极善捣鬼的家伙。他在居室内摆上断了弦、积满灰尘的乐器,给人留下“不喜声妓”的印象;故意把一些府库封起来,不去取物,给人留下“节俭”的印象;极力讨好父母,使之留下“比杨勇更孝顺”的印象。终于,杨广取代了杨勇的太子地位。等他一当上了皇帝,便露出了骄奢淫逸的真面目,很快便断送了隋朝江山。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识人难“难于上青天”啊。开展反腐败斗争以来,一些贪官污吏为什么不收敛不收手,与一些官员的“作伪”、擅当“两面人”密切相关。有的“作伪”官员为了隐蔽,很善长耍“圈套”,让你难以捉摸透他。

在有文字记载的几千年历史中,“伪装”、“圈套”的花样变化繁多,历久不衰,而且充满各个领域,大到政治、军事斗争,小到日常生活,随手可举出例证。
“作伪”或是弄虚作假,就像一把刀,会刺伤人类社会健全的驱体,也会割断与他人的友情,成为一个众叛亲离,无人理睬的寡人。

“作伪”和弄虚作假,是人性堕落的表现。伪君子是遭人唾弃的堕落者,无论他是关在牢房里的犯人,还是上流社会中拥有大量财富和高官厚禄的人,虚假玷污了人性的纯洁,它是邪恶,是残害人们心灵的毒药。

作为识人用人的组织人事部门,要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作伪”君子迷住双眼。要把识人用人的政治生态真正的净化,以保证干部路线沿着公开、公正、公平的轨道前行!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