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黄河畔翰墨香(作者:张晓明)

古黄河畔翰墨香(作者:张晓明)

洋河自古因酒繁盛,南来北往的客商把各地的特色文化带到这里,长期的揉合熔融,形成了既丰富多彩又独具特色的洋河地方文化。洋河酒企的掌门人又因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打上各自的烙印。

                                            ——题记

虎年的秋天来得有点儿迟。时令已过了处暑,可气温还是那么高。秋高气爽,凉风习习,这些秋景,如今都成了人们美好的记忆。你看这群老人,手拿蒲扇,三三两两地坐在古黄河南岸的树荫下纳凉闲聊呢;金樽桥下面躲避烈日的钓客,专心与水中的鱼斗智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到海不复回”。那种波澜壮阔的景象与今天的古黄河有天然之别。如今的古黄河,安静秀美,河水清澈见底,水草随波飘荡;两岸郁郁葱葱,乔灌有序;偶尔曲径通幽,廊榭亭台点缀其间;巨石巧置,既能护堤也是景观。这里既有鬼斧神工的天然之壮美,也有独具匠心的人造之秀丽。展现了千百年来古黄河两岸的人们与自然既和谐相处,又战天斗地的大智大慧。

在这绿荫环抱之中,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今天迎来了宿迁市一批书画爱好者。他们是应国鼎书画院宋建峰院长之邀,来这里切磋书画技艺,交流创作感受的。这次笔会也是他们一展怀中绝技,用笔墨抒发人生报负,见识同道才情的机会。是书友们互相学习激发书画艺术热情的盛会。

笔会时间定在下午两点,由于我和其他人不太熟悉,怕迟到了尴尬,所以我在一点半就到了。聚会的地点位于洋河金樽路和黄河大道交叉处的国鼎酒业公司内的国鼎书画院。不久前到黄河堤游玩的时候,看到蓝天白云与两岸青葱的草木相映成趣,黄河故道波澜不惊,金樽大桥蔚为壮观。面对如此赏心悦目的景致,情不自禁拿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用手机拍照片,对于我这个用惯了相机的摄影爱好者来讲,实在是不过瘾。这不,距与金老师约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呢,所以拿着相机又来到黄河堤了。水面上非常平静,但是,由于水中有太多的水草,所以水面不那么光亮。远远望去非常开阔,却没有想象中的碧波荡漾一泻千里的宏伟壮观。尽管如此,还是拿起相机,对着周边的景色一番咔嚓。正在尽情拍摄的时候,手机响了,金老师到了。匆匆收起相机,和金老师一同走向国鼎书画院。

国鼎书画院位于金樽路的西面,靠近古黄河边上。其大门很像一个古色古香的牌坊,门楣上的题字和门柱上的对联显得端庄大气。大门里面的正对面的院墙上画着一幅迎客松和一些山水,“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既是对朋友、客商的欢迎,也是对自家企业美好的祝愿。主道的两侧是黑瓦白墙的徽式建筑。深入其间给人感觉这里仿佛不是工厂而是一个旅游景点。无论是加工车间、包装车间,还是产品展示间,门上的字迹,都向人们昭示着这里文化的厚重。

置身这样的环境,自然想到这个企业的老板一定是个热爱书法的文化人。在金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直接走向国鼎书画院。书画院在二楼,整个楼层大约有五六百平米。四面墙上挂满了书法、绘画作品,大的有两米以上的,小的有几十厘米的。墙角处堆放了不少书,上前细看,都是和书法、绘画有关的书籍。这里不仅文化氛围浓郁,而且还设置了一个乒乓球室。墨绿色的地毯上摆放着两张乒乓球台。据金老师介绍,洋河镇上、洋河酒厂有一些乒乓球爱好者,经常会来这里打球,有时甚至会把比赛场地选在这里。

在室内观看书画作品不久,书画院的院长、国鼎酒业厂长宋建峰先生就到了。衣着朴素大方的宋厂长和蔼然可亲,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在微黑的面庞上使他显得格外健康。在和老宋攀谈过程中得知,今年他63岁了。他的企业做得这么大这么火,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也许只有他自己能说得清,我们只是由衷的敬佩。

提起他和书画的关系,缘于儿时的艺术梦想和追求,而真正接触书画也才有不到十年的时间。经营企业几十年,慢慢感到自己有点倦了,不想把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企业经营上,厂里的大部分工作已交给他人。近年来花不少精力在与书画界的朋友交流上。说到书画院墙面上所挂的书画作品时,他自豪地说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还有更多更好的作品收藏在自己的家里或者厂里的仓库里。这些作品有的是征稿征来的,也有利用自己的人脉,向书画界知名人士或书画爱好者要来的或交换来的。他自己学习书法,临摹最多的是《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他的这种方法也是大部分学习行书的人做法。看了一下他的书法作品,不禁夸赞了一番,但是,老宋却很谦虚地说自己写的不好。

本次活动,是由洋河中学的金泽中老师和老宋一起策划的。被邀请的嘉宾,是逸庐书院江苏省著名书法家李双阳老师的部分宿迁籍学员。他们的到来,为书画院增添了浓郁的翰墨气息。他们来到书画院之后,对书画院展出的书画作品品鉴一番,在那些特色鲜明的作品面前还更深入地从笔法、结构、章法等方面进行品评,见仁见智的解读让我们增长了见识,提高了欣赏水平。

现场创作是交流的重头戏。一番寒暄之后,首先执笔书写的是宿豫区文联副主席张成军先生,一气呵成写就的“惠风和畅”四个大字,似乎把往昔兰亭之风带到了现场,赢得了满堂喝彩。

古黄河畔翰墨香(作者:张晓明)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宿迁市青年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储卫先生,行笔谨慎,稍有不满意的立即重写。他的“一言酒鼎”,让旁观的员工精神为之振奋,大家既为他的字所倾倒,也为他的机智而赞叹。

江苏省书协会员提俊丛先生书写的“禅观静念”,仿佛让人一下子从喧闹的市井生活中安静下来,慢慢地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让人感悟一下自己此时的真实想法,从浮躁归于平静。

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洋河书协主席蒋守军,用不同笔法和结体书写的“惠风和畅”,显得秀美大气,颇有其长辈著名书法家蒋思昉先生的风格。

宿豫区花鸟协会秘书长张顺平先生,现场作画“香生”。似乎让芝兰之香弥漫了整个大厅,把古黄河畔的绿意移到了书画院中。

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刘传雷,向来工小楷,长期临摹钟繇小楷。他现场书写的隶书大字“把酒临风”,古朴稚拙,汉晋之风在笔划间流露。

市文联委员、市教育书协会员金泽中老师书写的“观海听涛”,笔走龙蛇,洒脱厚重,波涛汹涌之势跃然纸上,力透纸背。

随着书法家们书写热情的高涨,现场气氛越来越热烈。刚开始的谨小慎微之风越来越淡了,取而代之的是热烈奔放。张成军先生又写了两副,蒋守军、张顺平、提俊丛等书法家又纷纷拿起纸笔信手作书、作画,他们那精湛的技艺让在场的人员不断鼓掌欢呼,让书画院院长宋建峰先生更是激动不已,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

时间在不知不觉间流淌着。不经意间几个小时过去了。看着窗外光线变暗,以至掌灯时分,大家仍意犹未尽。怎奈曲有终宴要散。大家只好在遗憾声中结束了这场盛会。到场的来宾还有几位虽未露身手也只好作罢,在宋院长的诚意邀请下,他们答应回家写好以后通过快递送过来。

兰亭一聚千年赞,盛况遗风传到今。国鼎之会虽已休,翰墨飘香古黄河。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