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栋:创造残奥乒乓神话的邳州人

传说,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自己的生命与身体为人类创造了这个美丽的世界,鼓励人们勇于献身。最早的倾家荡产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危害人类巨大的洪水怎么抗拒?于是,人们就将女娲想象成人类最原始的母亲,她将人类从水深火热中拯救了出来……古今中外的神话灿若星辰。

神话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它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理想、强烈追求美好的生活的愿望,以及生动、丰富的语言,惊险、曲折的情节,新奇、夸张的想象,对后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科学高速发展的时代,还有没有“神话”呢?

2008年9月16日《新华日报》报道:江苏苏北地区一个小县城,今日书写残奥会历史上的神话,七人先后在残奥会乒乓球项目比赛中夺得六枚金牌、两块银牌、一块铜牌。

报道中的小县城,指的就是当代的邳州市。

邳州是块神奇的土地。

据史料记载,夏禹时代,发明车的始祖车政奚仲,因造车有功,夏中康时封国号“邳”于薛(上邳·今枣庄薛城),因战争,将国南迁,以邳为都建邳国(下邳)。(1992年将县改为市)。

古邳国是盛传神话的国都。

2000多年前,传说在下邳发生张良与黄石公杞桥纳履的故事,该故事不仅教导人们讲礼貌与孝道,还告诉人们要学会“忍”和“先”的哲理。

在 “杞桥纳履”精神的哺育下,邳州人养成了勤劳、善良、关爱、勇敢的品质,创造出许许多多神话。

从大墩子村发掘的石镰、石斧,看到远古以来邳州人的勤劳与才智:从李白的“我来圮桥上,怀古钦英风”的诗句中,看到了邳州人“破产不为家”的豪侠义气;从淮海战役前奏的碾庄阻击战,歼灭了蒋介石嫡系部队黄伯滔兵团,看到了邳州人“功成不受赏”、“拂衣从赤松”的博大胸襟;从人民解放军战士王杰为救12名民兵英勇献身的行为,看到了邳州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伟大精神;从公安干警杨清林只身同歹徒团伙作英勇搏斗,看到了邳州人捍卫正义、无私奉献的精神……邳州是盛产奇迹的宝地。

1989年夏秋之际,邳州遭遇百年不遇的洪水,洪水给邳州带来了小儿麻痹症瘟疫。当病魔出现后,全市千余名儿童受感染,648名儿童患重症,全市陷入苦难之中。同时也涌现了许许多多奉献爱心人士,他们当中有省部级高官,有政府事业机关干部,有企业老板,有农村百姓,还有国内外医学专家学者,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典型人物是张辅世、吴安安、高爱德、衡新,在他们的凝聚下,奏响了一曲曲大爱之歌,为648名儿麻患者撑起了一片蓝天,拯救了在泯灭边缘的648条生命。一群滚爬在农村的冯攀峰、曹宁宁、郭兴元、张变、刘静、顾改、周影、李倩等小儿麻痹症患者,能打出令世人瞩目的乒乓球“梦之队”,这就是当代的神话!

爱,是人类的天性,也是战胜一切恶魔的力量。

原卫生局副局长张辅世,他在医院里指挥救治儿麻患者时,每当他看着有腿不能站立、有手不能提蓝的时候,两眼不时地流出泪水。

泪水表明善良,善良就是太阳。

有了太阳,就有了温暖,就有了爱。

爱生命,爱万物生灵。

张辅世在爱心的驱动下,突发梦想:他要在邳州创造一所救治儿麻患者的集治疗、康复、学习为一体的学校。

“这真是天方夜潭呀!”

这句话在邳州城内流传着。一是邳州政府拿不出钱。当时邳州还是贫困县,政府的钱只顾发工资。二是648名不能自理的儿麻患者集中在一起,那真是难上加难。这些患者都是儿童,正处在孺教启蒙阶段,生活还不能自理,仅护理者就是个庞大的队伍。三是小儿麻痹症,国际上被称为顽疾,尚无根治方法。因此,当张辅世说出自己的想法时,家人说他神经有毛病,亲威朋友说他是找苦吃,“找罪” 受。

张辅世不信这个邪。

他怀着一颗爱心、凭着一股九牛拉不弯的韧劲,东鳞西爪、南跑北奔,把邳州儿麻瘟疫的信息传播了出去,把温暖的信息辐射了出去。素有善心的中国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邳州,向儿麻患者及家长嘘寒问暖,捐钱捐物,尤其在南京爱德基金会的牵线搭桥下,把邳州小儿麻痹症消息传播到世界,引进了巨额外资,把张辅世的梦想变为现实,一所美丽宏大的集治疗、康复、学习为一体的学校建起来了,原国家政协副主席、南京爱德基金会董事长丁光训先生题字为“邳州市希望之家”。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古代荀子说:站在高处招手,老远就使人看到,这并非加长了手臂,而是借助高处的优势;顺风呼喊,可以传播很远,这并非声音加强,而是借助风的力量。张辅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外部的潜在力量。借助吴安安之手,把关爱之火引向到国外。

吴安安女士,是南京爱德基金会福利部部长,她凭借着爱心之桥,两次把希望之家救治儿麻患者的项目引向国际,一次在香港国际扶贫会上,引进了挪威国来邳考察,考察后给予巨额援助,成立了希望之家,创造了拯救儿麻患者生命的摇篮。第二次,联合国第五届国际特教大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她靠着国际信息的敏感性,将希望之家对儿麻患者收治的经验推向了全世界,于是在国际层面上掀起了对邳州儿麻患者的关心和爱护的高潮,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派出康复专家,赠送医疗器械,使邳州希望之家爱的力量又增加了强度和厚度,营造了产生神话的土壤。

美籍高爱德女士是当代白求恩式医学专家,她为了促进世界上儿麻康复事业的发展,奔赴了几十个国家,拖延了婚恋,贻误了爱情,到50多岁还是独身。她的后半生,更是传奇,在吴安安女士的感召下,与希望之家的儿麻患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她,带领首批中外康复专家来邳考察,打开了邳州儿麻康复工作与国际合作的窗口;

是她,用英文向挪威基督教协会及挪威政府援外署写了《关于资助中国邳州市648名儿麻患者的计划》的申请,在她的努力下,使“希望之家”儿麻项目得到实施;

是她,在国际特殊教育伦敦会议上,慷慨捐赠3000美金,影响与带动国际友好人士奉献爱心大行动;

是她,带动中外康复专家对648名儿麻进行体验和脊髓矫正手术,制订康复方案,培训康复医疗队伍,灌输大爱情感;

是她,亲自撰写邳州市儿麻康复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并制订邳州市红十字会儿麻康复中心方案,使邳州儿麻患者的康复有了长期保证;

是她,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发来传真,索要儿麻患者的学习、身体的生理变化、康复情况的资料;

还是她,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念念不忘邳州儿麻患者的音容笑貌,全然不顾癌痛给她身心带来的折磨,仍笔耕不止,忍痛撰写邳州市儿麻康复项目的经验总结。

积劳成疾。高爱德仙世了,可她的高大、慈祥、温暖、微笑的形像永远铭刻在邳州人的心里。

衡新是一位不拿工资、自愿奉献爱心的乒乓球教练,双手托起希望之家的太阳,馈赠给儿麻患者金翅膀,让他们日后翱翔在幸福的空间。

为了儿麻患者的康复,他自愿请缨自带干粮为儿麻患者做乒乓球教练;

为了儿麻患者的康复,他教患者训练体育项目,培养患者自力自强自理能力;

为了克服儿麻患者的自卑心理,实现将来有能力出人头地的梦想,他引领儿麻乒乓球队员参加国内外常规比赛,越过一道道坎,攀过一座座峰,至今已冲过四届残奥会巅峰(希腊雅典、中国北京、英国伦敦、巴西里约)共获22枚金牌,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与表彰。

为了乒乓球队员不受苦、不受累,每次外出培训或参加各项赛事活动,他都坚持背队员上下车、上下楼,帮助队员背行礼;

为了让每一位队员打好每场球,他不辞劳苦、努力研究深入探讨每位队员的特长、打法和比赛方的球技,做到知已知彼,成竹在胸,指导队员立于不败之地,创造一个接一个神话。

“神话”,神就神在这些残疾患者创造出连正常人也难做出的既传奇又真实,既艰辛又酸楚的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神就神在国际体坛上,名望绝顶的“梦之队”竟然落户在一个边陲小城;神就神在贫脊农家的小儿麻痹重症患者获得了高不可攀的太阳。

有了太阳,就有了温暖,就有了大爱,就有了神奇的力量,所以,无论什么样的神话都能创造出来。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