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善自带福,心静多康宁。"这幅对联写出了人要向善,心要平静,不要对人奸操拐坏,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积德聚福。是的,在我和刘波涛先生近些年相处中,深深体会了这幅对联的含义。
我和刘波涛先生认识是在请黄老师酒席上,那天本不想多请人的,打算把书法老师张恒成介绍给黄老师认识一下,因为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辈子要干好一件事。黄老师是写作;张老师是写字,他们俩坚强毅力令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堪称我的楷模,是我学习的光辉榜样!
然而,我们一坐下后,黄老师对我说:"听说你请酒,今天来的人很多,刘波涛,孟庆勤,陈亚军,陈国伟,陈俊江闻讯都要过来啦,恐怕打破了你的计划了。"我一听,有些失算,看起来我带的两瓶酒打不开场子了。我就对黄老师说:"我到吧台再拿两瓶酒吧?"黄老师说:"喝喝看,不够再拿。"
这时,来迟了的刘波涛急匆匆进门而入,并说:"不好意思,我接二表哥耽误了,并和二表哥一起来了。"我一看刘波涛身后的二表哥,一下子愣住了,他是我非常敬重的表侄顾遵亚。我喜出望外,真是想请都请不来的人,今天我没请自到了。我们热火朝天,互致问候,那话似海洋一样,无边无际的啦着,那酒一杯一杯的喝着,好不热闹的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
席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刘波涛先生,他热情大方,中等身材,不胖不瘦,匀称的身体,长着一张好看的脸型。通稍鼻子上一双浓眉大眼,给人一种慈善敏瑞善良忠厚老实人印象。他对每一位赴宴者都很热情,对我更是亲近些,因为我和他表哥既是老乡又是亲戚,而且今天我是东道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刘波涛先生爱笑,也善于言辞,在互相交谈中,我们互加微信。为了表示我对文学兴趣爱好,当即给他发了一篇《乐游艾山》的游记文章。可是,令我意想不到是,他竟然在自媒体《邳州文化网》上发表了,我很高兴。我心想,有了这个平台,今后,要有自己感觉不错的小文章,就能让他给修改修改,发表就方便了许多。可是,我有自知之明,当时,我的文字离发表的水平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刘波涛先生对我的写作,给予了大力支持,我在《邳州文化网》发表的每一篇文章,他都反复修改,尤其我文章里错别字比较多,他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校对,无形中就给他的编辑工作增加了工作量,这使我感到很愧疚,也很感动。于是,就在回邳州时,经常找几个朋友在一起说说聊聊,一来二去,我们的友谊就更加深厚了。后来,把我的习作《恋爱》、《林五凤的婚事》、《离婚》和《情感流淌的岁月》转发给他。他都仔细的修改校对,并在《邳州文化网》上一一发表。这样以来,我的创作热情倍增,每天都在坚持写点东西,如果我今后能写出一部两部好作品的话,这和刘波涛先生的扶持鼓励是分不开的。因此,我大初三开车从南京回邳州,初四专程到他府上看望他。
大年初四,是一个早春中少有的好天气,我两点多钟来到了刘波涛先生的家中。房子虽小,到也整齐,在他那不大的会客厅中,三人沙发前,他让我坐下,而自己坐在沙发前茶几那边我的对面。茶几上是瓜子和早就准备好的水果盘子。我坐下后,刘波涛先生热情的给我沏茶到水。我有些过意不去,让他别客气,我又不是外人,按亲戚关系叙道话,我母亲还翁他一辈,他也是坊上刘,并且还和母亲都是西坊上的人,辈分和我外公同辈。有了这层关系,我们就更加亲近了。他讲起他的家族史,滔滔不绝,我如听天书一般。不过,他讲的,和我母亲早年给我讲的许多事情,重合的比较多。比如她讲到留美医学博士,创办上海广慈医院的刘剑秋姑太太,他叫姑奶奶。北方学者刘仁航他也知道,他对我说:"刘仁航不简单,曾任《慈善画报》总编辑,一生文章甚丰,写出许多文章。比如《印度游记》、《东方大同学案》、《天下太平书》、《比翼集》、《佛教理论学丛书》、《禅与健康》、《北美瑜伽学说》、《民法与社会主义》、《近世美学》、《七大健康法》、《冷水浴》等等。他平生主张扩大女权,笃信佛教并专业研究。这人一生致力于教育,为咱们的邳州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我听了刘波涛先生的这番话,心情激动,感慨万千,没想到先生的记忆这么好,对他宗族这名学者研究的这么透。这时候我问他:"刘仁航是怎么死的?"他说:"这我还真不知道!"后来我回到家里翻看家父写的《刘仁航传》中得知,是被日本人飞机扔炸弹,把他所坐的船在长江上炸沉遇难的。
从这番话中,我体会到,刘波涛是位热爱生活与学习的人。他的散文,写的精致细腻,有时能让人体会到油光水滑的感觉。写家乡的小盐豆,味道及佳;写到家乡的粥和油条,香酥可口,让人回味无穷。他是反映家乡生活的好写手,同时也是一位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好编辑。
我问他:"你每天为《邳州文化网》编发那么多的稿件不累吗?"他说:"怎么不累,累是累点,能为大家服务,愉快大于疲劳,每次把稿件发完,那种快乐的心情是很幸福的。"是的,人是得有点追求的,那些没有追求的人,天天打麻将下橡棋,终天无所事事的人,如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真的没有意义。"
刘波涛先生很客气,他又一次起身为我到水。就在这时,我看到对面靠墙的书柜里,满满的书籍,我心想,刘波涛先生一定是位好学习型的人。从他所写的文章里,就能体会到,他文化底蕴深厚,知识渊博。要不,也不能胜任编辑工作。比如,我文章里,有时犯了逻辑错误,思维紊乱时,他都能及时给予纠正,并让我注意。我知道自己上学时,双基未打好,由于受文化限制,上述差错不是我大意的,而是因为基础差造成的。所以,刘波涛先生提出来,我都虚心接受。再就是,我的"得地的"运用混乱,尤其是"的"字,作为连词,往往在一个单句里,就有反复重复使用情况,让人产生累赘之感。自从他提出来,我就时刻注意,现在已经好多了。有时候我文章中一些不符合哲理带有名显错误时,刘波涛先生都毫不留情的删掉,就连标题有时启的不当时,他都给更换。这样,使我从中吸取教训,改正错误,所以,自从认识刘波涛先生后,自我感觉写作能力有所提高。现在,基本上能抓住文章的中心,"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不会发生了。人说:"文以载道",这话我现在才算弄清楚了。刘波涛先生经常说:"道不同不相为谋!"是的,道之同,言则通;言则通,才能有共同语言。也只有有共同语言,人才能合得来,处得近,才能有愉快幸福可言。"今天,我们海阔天空,山南海北什么都能啦!什么都能说,这难道说我们不幸福吗?
也不是因为大年节,我们就快乐,因为我们生活在中国这个安定的国度里,人民太幸福了。翻开我们国家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史,请你看一看,哪个朝代能比得上当今社会吗?我们摆脱了贫穷落后挨打的局面,改革开放后,我们大力发展生产,调整了生产关系,使得我们的分配制度日驱合理,走向共同富裕。这一点我们国家做的很好。我听到刘波涛先生的这些观点,使我很受启发,并且感觉到接识刘波涛先生,真是三生有幸。他虽小我一些,但在文化政治层面上,他堪称我的良师益友。
刘波涛先生是一位很讲究的人,他能做到平易近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你有求于他,他都能顶力相助,尽力给你解决困难。在这段时间里我深有体会,我不会把文章做成电子档,就在黄兴州老师急等编书之际,他也不会做成电子档,他给我推荐刘波涛先生帮忙。我心想,他一天到晚都那么忙,哪里有时间替我做电子稿。于是,当我踌躇不定的时候,黄老师又一次让我找他,无奈之下我给刘波涛先生打电话,他居然同意了,就这样,我的一部小说稿,他在百忙中抽空给我做好了,没有耽误黄老师用稿。
我过去只讲做好本职工作,不善于帮助别人,现在,受到刘波涛先生的影响,我也学会了帮助别人,经常接济一些困难学生。从中我体会到帮助别人是幸福快乐的;可是,我更能感觉到,得到别人的帮助更是愉快幸福的,因此,我心存感激之情。
邳州西坊村,是名人辈出的地方,受儒家思想文化的影响,刘波涛天生的儒雅气质浓厚。他从相貌到内涵都是集美于一身。就在2023年11月份刊出的《徐州文化艺术交流》期刊的封面上,把刘波涛先生作为封面人物,真是耀眼夺目啊!看他五官端正,头发茂密,一身笔挺西装显得格外雍容华贵。他目视前方,看似在考虑问题,又像是悠闲自得,从他的面部表情,现在的心情特别好。作为封面人物,充分说明刘波涛先生在文化领域是做出突出贡献的。是的,由他主编的《邳州文化网》,不管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是很好的,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得到专家的认可,在社会上赢得许多赞美。相信,刘波涛先生会更加努力,定会创作出许多脍炙人口佳作;《邳州文化网》定会越办越好的。
评论列表(4条)
陈志宏老弟的文章写人写事注重写实,以事实彰显要写的人物风格,令人肃然起敬。
陈老师的这篇文章,对刘波涛主编的任劳任怨精神,为《邳州文化网》健康发展作出的贡献,写得真实,评价到位,主编的工作态度值得发扬!我为他点赞
!
@顾遵亚:谢谢
感情老陈的高抬,汗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