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化佳园》(杨玲)

  微信公众号《文化佳园》从2015年2月17创刊到现在,整整三年了,影响越来越大,许多文章被各大网媒与报刊转载,受到全国各地网络文学爱好者的青睐,投稿者趋之如鹜。微刊一两天一期,每期七八篇文章,算起来发行量已达500期之多,发表的文章达到三千多篇。可大家想不到的是,它是由徐景洲主编一人操作的,可以说是一位网络与文坛奇葩。

   年过花甲的徐主编,可是个忙人、能人,说他才华横溢绝对不是溢美夸张之词。三十年前主编《邳州日报》副刊,深受读者喜爱,有口皆碑。二十五年前是我们邳州最早拥有个人电脑一族。十九年前,当大家还不知网络为何物时,他已是邳州市最早的网络达人,创办了名为“乘兴走笔”的文学网站,一度全国个人文学网站排名36位。2000年创办的用电子信箱订阅的《乘兴走笔》网络文学杂志期发行量达七万份,总发行一千多期,发文一万多篇,被《电脑报》评为国内创办最早、发行量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原创网刊,《人民日报》作过介绍,始终位于全国最大电子杂志发行网站“希网”最佳刊物第一名。不仅如此,他还为本市网友主编过邳州网络文学集《键盘之歌》,他还曾是邳州市政府网站的负责人,创办邳州文化网,《邳州文化》创刊时的主编,一共编了十九期,为邳州历史文化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从他上述简历可知,创办《文化佳园》是行家里手,轻车熟路,称他为网络大咖绝不为过。而他在文学创作与研究上也成绩斐然,网络长篇小说写了好几部,各级报刊发表散文、文学评论文章数百篇,多有被报刊转载入书,他在网络上连载的读《金瓶梅札记》被浙江古籍出版社以《读破金瓶梅》为书名正式出版,而他的怀旧散文集《小城旧事》更受读者激赏。

而我呢,在网络方面就没有可比性了,真是天壤之别。我是个年过八旬的退休教师,接触网络也只是近年的事,在平板电脑上打打字,写写文稿,自娱自乐而已,遇到困难还要叫儿孙帮助解决。虽然我比徐主编整整大了20岁,却和他有着25年的忘年交。在这20多年中,我们有着难忘的交往,我发表在《邳州日报》、《邳州文化》上的每一篇文稿他都认真审阅修改过,都有他的心血。我开了红烛书店后,他只要路过就要光顾,他还写《小城书香飘起来》发表在《邳州日报》上,为之点赞,鼓励红烛书店和所有民营书店对邳州文化事业作出贡献。他在《醉美夕阳》的序言里深情回忆道:“每次上下班,都要路过红烛书店,都要进书店逛一逛。畅游书海,悠哉乐哉,每次都能买上几本心仪之书。《围城》再版,洛阳纸贵,我第一时间买到,特写买《围城》一文记此得意事。《金瓶梅》奇货偶得,成为我研究金学起点……杨老师虽长我二十岁,遂成忘年之交。春去秋来二十多载,他已耄耋,我正花甲,依然往来说文章,谈笑书话长。”

徐主编还为我出的第一版回忆录《红烛春秋》的书名提出建议,一锤定音,出席首发并致辞祝贺;对第二本散文集《杏坛春暖》章节的编排提出宝贵的建议;尤其对第三本《醉美夕阳》的出版,在百忙中写了序言,对其他方面也提出过真知灼见、大力支持。还在政府网站上做李芳艺术创作的介绍,在《邳州日报》上,也发表过李芳的多篇作品,有一次我们父女的作品发表在同期副刊,传为佳话。我们可以说不是一般的朋友,是可以推心置腹交谈的好友。

 2017年3月的一天,我们在两家附近的青年东路环卫处公交站相遇,交谈中我说起从台湾找到我半个世纪梦寐以求的父亲黄埔十五期的毕业照片,徐主编激动地说:太好了,你可以写篇文章啊!我应道:我正准备写呢。徐主编说:你写好交给我在《文化佳园》上发。2017年3月31日写好《寻找父亲照片的故事》,下午3:30带着台北来信,父亲照片、U盘等到徐主编家交谈多时。4月1日《文化佳园》办了我和女儿李芳的一期专栏,发表我4篇文稿《缅怀抗战中的父亲》、《寻找父亲照片的故事》、《<红烛春秋>发行侧记》、《浅谈李芳的油画艺术创作》,李芳的《我的艺术之路》和50幅作品。这一期在网络上引起很大反响,阅读量很大,黄埔网下载了《寻找父亲的故事》,百度网下载了《<红烛春秋>首发侧记》,这是我和《文化佳园》的首次交集。

此后,我把文稿经常发给《文化佳园》,经徐主编审阅后多数发表了,5月份,市政协为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支援邳县教育的外籍教师,编写《第二故乡》,责成教育局编写教育卷,教育局同志找到我,请我给在运河中学外籍的老同事帮忙整理、代写几篇文稿。我义不容辞,责无旁贷,欣然应允。在20天里,整理了一篇文稿,写出了《我和袁道传冯秀华伉俪的友情》、《扎很邳州60年的刘寿凯李娟老师》、《化学教师翘楚王桂君》《运河中学元老陈兴之老师》4篇文稿,全部在《文化佳园》上发表。

 2017年9月,在第33个教师节前夕,作为一个老教师感慨万千,我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初为人师》发表在《文化佳园》上,被2017年9月10日《邳州日报》副刊转载在头条,并在文前红色套印“为纪念教师节33周年而作”,还转载了《文化佳园》上徐景洲老师发表的《迟到的高考分数》,画家诗人李法潮的诗歌《老师很美》。总之,《邳州日报》副刊经常转载《文化佳园》发表的作品,一期转载两三篇是很常见的,《文化佳园》文章的数量和质量可见一斑。

2017年11月9日,《文化佳园》发表我的文稿《解放初小学生的我享受了两次供给制》,到12号上午,徐主编给我发来微信:该文被转发到“今日头条”上,阅读量近十万,评论好几百条,可见反响之大。

我在《文化佳园》上还发表过《邳州的青年路》、《老城那片水杉林》、《运河小学的”三玲(陵)一淦”》、《学编织的九岁男孩》、《我的三位高龄恩师》、《万里迢迢师生情》、《相见时难的表姐妹》、《法国小伙万里走单骑》及巴黎游记等反响较大的文稿。

从2017年4月至今,我在《文化佳园》发表文稿约30篇,耗费了徐主编不少时间和心血。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创办《文化佳园》的徐景洲老师健康快乐,阖家幸福!祝《文化佳园》越办越好!作为网络文学写作的新手祝《文化佳园》的供稿文友新春快乐,佳作连连!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