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清水:红色基因 鄱阳记忆

 

姜清水:红色基因 鄱阳记忆

 我们常说“红色基因”是一种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象征光明,凝聚力量,引领未来。“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面对敌对势力的阻挠诋毁,面对自然灾害的汹涌来袭,中国共产党人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现代“中国故事”。红色基因是现代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孕育了永放光芒的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积极开拓、不断创新的革命精神,他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强自立、坚持梦想、勇往直前。

      “不忘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缅怀先烈,传承遗志,继承红色基因,感恩生活”的教育活动,当是如今走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路上,思想建设的一项重大的举措。

        鄱阳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老区之一, 1926年11月,北伐军进军到了鄱阳,并创办鄱阳党政讲习所,积极发展工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中共党员汪辰和郑育民受中共江西地委的派遣,回鄱阳建立党组织,首先发展李新汉等人入党,并于当月在县立一小(现澹湖小学)成立了中共鄱阳县支部委员会。同时,县农协、工会、妇女会等群众组织相继成立,全县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开展。1927年初全县共产党员有120人,同年5月成立鄱阳县委,郑育民任书记。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4237人。       

        1927年5月,江西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江西地方党团创始人之一的方志敏与其夫人缪敏,曽经几次来鄱阳,他们夫妇具备的“耿耿丹心、铮铮铁骨”“临危不惧、不怕牺牲”共产党人的精神楷模,影响着一批批鄱阳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鄱阳人为红十军的创建从人员上与武器上都贡献了一份力量,也为中国共产党后来的新四军、八路军、解放军,以及地方工作部门输送了诸多人员。

       1927年10月,中共江西省委决定赣东北暴动以鄱阳为中心。10、11月间,鄱阳县委领导了著名的珠湖农民暴动,取得胜利。“珠湖暴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恐慌,他们急忙纠集6000余人的反动武装,于12月12日向珠湖发起进攻,珠湖暴动被镇压了下去。此前,县委机关也遭到破坏,继任县委书记林修杰等壮烈牺牲。中共江西省委迅速恢复了鄱阳县委,并指示县委以珠湖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

  

        1928年3月,鄱阳的革命斗争迅速发展,恢复和建立了5个区委、2个特支、20余个支部,党员发展到近300人。鄱阳县委十分重视武装斗争,派英豪、程文、吴绍刚、李烈等同志到肖家岭、游城等地开展工作。10月,英豪在肖家岭以烧炭为掩护组织起50余人的武装队伍,并袭击了鄱阳、都昌、彭泽三县交界一带的土豪劣绅,缴获步枪30余支和一批钱财。11月,鄱阳县委决定将这支游击队扩建为肖家岭游击大队,英豪任大队长。下设3个中队。肖岭游击大队成立后,先后袭击了鄱阳潼家滩靖卫团、谢家滩靖卫团和彭泽法堂寺靖卫团,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鄱北的武装势力。肖家岭游击大队发展到600余人,1930年3月改编为赣东北红军第二游击大队。4月,国民党当局调集近千人的反动武装对肖家岭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游击大队反“围剿”失败,被迫向湖口转移,与赣东北红军第一游击大队合并。6月,游击队从湖口返回鄱阳,7月遭敌重围,大队长英豪在肖家岭被叛徒杀害,游击队伤亡较大,余部投奔方志敏创建的红十军。

       1930年8月至11月间,红十军先后两次进军鄱阳。鄱阳的革命斗争空前高涨,建立起了县、区、乡各级苏维埃政府和地方革命武装,全县苏区几乎达到一片红。

      1932年,建立了中共鄱阳区委和中共鄱阳特支。1933年6月,中共鄱阳县委在莲花山新屋下村重新建立,隶属闽浙赣省委。1934年6月,县苏维埃政府在莲花山清溪成立。7月,县委决定,首先在舍里、八甲里、中档等村开展土地运动,将土豪劣绅的土地没收分给贫苦农民。1934年4月,县委在莲花山清溪组织了一支40余人的游击队。并与赣北游击大队第五中队合编,在莲花山一带开展武装游击活动。6月,游击队改编为鄱阳红色独立连。

      1935年1月,莲花山苏区在国民党重兵“围剿”中失陷。年底,中共余家山区委在响水滩成立,坚持艰苦的地下工作直至抗日战争爆发。抗日战争时期,鄱北地区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先后建立了新田垅、范家、吴家、东门、松江畈、江田、方家、官营畈等支部,党员增至近百人。

      1938年6月,赣北特委严向来到鄱阳,在候家岗新田垅成立了中共鄱阳县委,在狮子门、茶塘、田畈街建立了区委,在县城建立了支部。1940年5月,赣北特委机关从景德镇迁入鄱北候家岗茶塘村,曾经任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职的黄先时任特委书记,黄先在此以开杂货店为掩护,并在店中留下墨宝“银房重地”四字,至今仍在。

        

   1941年1月,国民党掀起了第二次返共高潮,鄱阳的革命斗争形势也严峻起来。特委和县委领导人被迫撤离鄱阳,特委领导撤离到江北后,指示鄱阳留下坚持斗争的党员发展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同时期,鄱阳的共产党人为抗日战争输送了不少新鲜血液与后备力量。

      鄱阳籍人或在鄱阳的共产党人,在反封建、建立新中国的历史中,以及抗美援朝与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当代史实与人文故事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有不少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印迹与活动遗址,有着许许多多的、非常珍贵的“红色基因”在这里得以留传与延续,他们用热血或生命铸就的“鄱阳县特委、风雨山会议、太极山会议、赣北特委、红十军、珠湖暴动、苏维埃政府、肖家岭根据地、方志敏、黄先、彭涛、田青、李新汉、汪辰、林修杰、郑育民、英豪、程文、吴绍刚、李烈、陈筠、潘泳流、程翊、刘水泉”等等,这些“红色基因”与“鄱阳记忆”及人文符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留给鄱阳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