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情:小说连载(作者:陈志宏)

乡情:小说连载(作者:陈志宏)

   (五)

        新县公安局进罗村的第二天就锁住了目标,可他们万万没想到那个年龄最大的妇女夜里突然上吊自杀了。其他三人有两个向公安人员投案自首,当场被控制起来,还有一个外逃,不知去向。

罗村出了这样的大事,对罗汉打击很大,罗汉的母亲哭得要死要活的。罗秀成也不多家门,他接受不了这样的事实,三个儿子,死了两个,大儿子是为国捐躯的,还好说,可这活蹦乱跳的三儿子说没就没了,这样的现实谁能接受了呢?

三憨没了,涉及到五个家庭的悲剧。本来是一场玩笑,一直不抽出的灌溉站怎么能突然抽水呢?而且还是罗汉亲自布置的,临边徐庄大队让帮下忙,能不帮吗?罗汉对媳妇讲,一切都是天意。媳妇劝他不要过于自责了,当务之急是要安顿好二位老人,别在生出什么意外。还要去关心关心那四家人,吕昌民的媳妇死的也很冤啊!那两个已经让公安局给带走了,既然是意外,就不要对他们施加压力了,就是都判死刑,你弟也不能起死回生,还是得饶人处且饶人吧!三黑媳妇还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唉!不管在哪,日子都不好过。你这个罗庄当家人,一定要从稳定社员情绪出发,可不能给他们四家施加压力了。看看能不能到公安机关把人弄出来。

罗汉听媳妇这番话,句句在理,到底还是城里人,眼界开阔,识大体、顾大局,罗汉茅塞顿开,原先如坠五里迷雾,顿时豁然开朗。在这次案件中,对五个家庭来说,全是悲剧。罗汉想,尽量到公安机关把人弄出来,才不失自己大度,主要是她们四个只是开个玩笑,没有任何恶意,而且平时和三憨关系都很好,不过这个玩笑开的太大了,弄得人很难收拾。

罗汉媳妇沈秀芬,天天来看婆婆,劝说婆婆节哀,这样的年龄不能过度悲伤,否则,对身体健康不好。婆婆听秀芬的,看看秀芬那么孝顺自己,又看看秀芬接连给罗家生了三个男孩,婆婆终于起床吃了点东西了。秀芬很同情婆婆,可怜老年丧子,那种悲痛是可想而知的。婆婆的情绪稍稍的好点后,秀芬又去劝公公。公公是军人出身,经过战场硝烟,穿过枪林弹雨过来之人。对秀芬说:“秀芬,我能想开,只是这些女人开这样的玩笑也太龌龊了,就是有点想不通。”

秀芬说:”她们只顾开玩笑打打闹闹的,考虑不周,闹成这样的悲剧,她们也后悔呀!我们真不能再给她们施加压力了,何况已经弄得这么悲惨了。”

罗秀成想,秀芬的话是对的。罗庄社员活的都不容易,现在连肚子都填不饱,不能在这件事情上纠缠的没完没了,应该是凝心聚力,尽快的摆脱这一问题。到底还是参加过革命的人看问题清楚。他要对儿子罗汉说清楚这个问题,要让罗庄社员明白,农民只有把地种好,才叫务正业。否则,光喊口号无用,都是胡扯淡!

罗汉在地里寻查的时候,发现稻苗返青后黄瘦。他立即召开生产队长会议,布置追施化肥。一些队长反应说化肥不够。罗汉和他们研究决定,各生产队到新县化肥厂拉氨水补充化肥不足的问题。罗汉还对防汛问题作了布署和安排,确保六保河不能溃堤。

一切安排妥当后,罗汉终于松了一口气,来到了家,沈秀芬已经把饭做好了。虽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秀芬还是千方百计的炒了可口的菜,尽量使丈夫吃的如适些。罗汉对秀芬非常恩爱,这不能说城里长大的闺女一定就好。罗汉想,这于他师傅的家风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弟弟死了,罗汉看见自己如此贤惠的妻子和虎头虎脑的三个儿子,顿时觉得悲伤减轻了许多,自己的小家还是很温馨的。他端起新县大曲喝了起来。

          (六)  

        进入夏季,天气老是接二连三的下雨,六保河又发大水了。罗庄大队的社员们都全力以赴,不分昼夜奋战在六保河大堤上。

秀芬和许多妇女们一样,拼命从田野里抬着一包包泥土加高六保河堤堰。这时,雨还在下着,那六保河的波浪急烈的拍打着河岸,人们真的担心假若守不住这凶猛的河水,满地长势喜人的庄稼就要毁于一旦了。秀芬对大伙们说:“姐妹们,咱们吃完晚饭还得来,守着这河堰,熬过这几天,我们就能好好的睡安稳觉了!”好多妇女都说:“秀芬嫂子,听你的,罗汉哥是一把手,你是管一把手的,你说来咱们一起都来好吗?”这时,一群妇女都积极的影响,大声的回答:“好!”

罗汉寻查来了,看到这种场面情绪非常激动。随行身旁的卢克服会计说:“罗书记,不能这样,得让妇女们赶快收工,回家做饭,把饭送来,让男劳力填饱肚子,好安心守候在这大堤上。要是都耗在这大堤上,反而不好,明天怎么办,后天怎么办呢?妇女们能做好后勤工作安顿好家庭,白天来大堤上干点就不错了。罗书记,现在这个时候可得用好劳动力噢!”

罗汉也觉得卢会计讲的有道理,就在雨中和波浪涛声中大声的喊道:“婶子大娘、姐妹们!现在就收工,赶快回家,把饭做好,让爷们有饭吃,就是对抗洪抢险的最大贡献!听我的好吗?”

天快要黑下来的时候,人们吃饭还没有回来,星星点点的马灯被巡查大堤的人提着,来来回回一遍一遍仔细的巡查险情。

罗庄的三个机排灌站日夜不停的在抽水排涝。罗庄这几年,在罗汉的带领下,在原来只有一个机灌站的基础上,到公社,县水利局多次奔跑,总算把电扯到了机灌站改为用电了,而后,又建了两个电力排灌站。这回,只要把六保河守住,庄稼就不能被淹,过两个月后,一定会大丰收的。

经过半个月的苦战,罗庄社员在罗汉的领导下,战胜了六保河巨大的洪水。罗庄田野外的其他村庄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不得不在洪水下去改种其他晚秋作物,和罗庄比起来日子就不好过了。

罗汉和罗庄的全体村民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秀芬在一天吃中午饭时对罗汉说:“这几年为了咱们村,你出了不少力,我最近想回趟娘家,想把俺爸叫来咱庄说上一段时间的书,算是慰劳慰劳社员行吗?”罗汉一听,心中大喜,满口答应:“行!可就是不知道咱爸能不能抽出时间来?”秀芬说:“这个你不要管,我这趟回去问问,只要他想来,你得和罗庄社员说好,有人捧场就行。”罗汉答应了秀芬说:“这个你不要担心,罗庄人很早就有听书的历史。到时候我会安排好咱爸的食宿问题的。”秀芬说:“吃住都在咱家,这个不让你操心,你只管动员社员们来听书就行了。”

沈先生来罗庄说书是在天完全黑下来七点半进行的。那时候的农村,文娱活动十分的匮乏,只有广播,有些家庭条件好的,能买台收音机就不错了。沈先生说书那鼓声一响,立即就招来不少社员。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他们最爱听书。当时,我虽说还没到成年人,也已经十六岁了,我记得每天吃完晚饭都早早的到大队部小广场上听沈先生说《五梅七枪反唐传》。我听得如痴如醉,比现在看电视连续剧还上瘾。

沈先生每天从七点半开场讲,一般来说都讲到十一点钟。两个半小时,中间也不休息,讲到最热闹之时嘎然而止,弄得我们意尤未尽,带着希望期盼明天晚上早早的到来。

乡情:小说连载(作者:陈志宏)

         (七) 

        秀芬对父亲来为罗村说书感到很有面子,况且父亲的口艺在新县是出了名的。罗庄的社员们也很讲究,不能白听人家沈先生的书。这家送点菜,那家送来十个八个鸡蛋,也还有送小麦煎饼,送大米的,一时间罗汉的家送东西的人络驿不绝。秀芬是个热心肠子人,她不贪念人家的东西,她也不贴本。就把张家送来的东西给李家,李家送来的给刘家,从来不让给她们家送东西人空手回去。这样时间长了,秀芬赚了满村人情,社员们都说秀芬非常讲究,是个好人。有时候社员们闹点矛盾口决什么的,罗汉解决不了的家务事,秀芬去了,三言两语就给说和了。双方都说:俺是看着秀芬嫂子的面子,俺是给秀芬面子才不跟你计较的,要不跟你没有完!

沈先生了解二丫头在罗庄威信这么好,很高兴。和亲家罗秀成一起喝酒时,还谦虚的说:“二丫头不听话,有时候要是犯性子,还望老哥哥多担待些。”罗秀成听到这话直摇头,然后欣喜的对沈先生说:“感谢你呀!老弟,你家教好,秀芬是个好儿媳妇,尊老爱幼,对我和老伴很好,社员们都夸不够呢!”

沈先生听到罗秀成说这些话,自然很高兴,就多喝了两杯,下午睡了三四个小时。直到吃晚饭时,罗秀成和罗汉让他在喝点,沈先生说什么也不喝了。只是对二闺女婿罗汉说:“罗汉,我头有点晕,你先说段小篇,然后我接着说正书,也算是没白跟我学几年口艺行吗?”

罗汉为难的说:“爸!这怎么能行呢?我那会说书呢?不行!不行!”

沈先生说:“罗汉,这样不好吧?长篇大部头说不好,我不怪你,这二三十分钟小篇真的说不了?”

罗汉说:“爸!你让我说什么呢?”

沈先生说:“捡你最熟的说,《小神仙》怎么样?”

罗汉只有免强的答应了。

沈先生也怕罗汉嘴生,开篇说砸了,他又对罗汉把《小神仙》的故事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让他知道那些地方该快,那些地方该慢,鼓点和曲调要配合默契,独白要灵活利索,不能自带口语,收收合合,要注意起落得当等等。罗汉都一一记在心里,但还是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的。

沈先生看出他的顾虑,鼓励说:“这是在你们庄里第一次登场,放开胆子、大胆子说,就和你平常开会讲话的一样,不过这里面有故事情节吸引人,比开会讲话要生动的多。祝你成功!”

听了岳父这番话,罗汉心里有底了,不管怎么推辞,看起来岳父想让他这位徒弟亮像早以蓄谋已久了。

傍晚,罗庄的社员们收工以后,都早早的吃完晚饭,搬着小板凳来到了大队部前的小广场上,等待着沈先生继续说书。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听书迷,娘刚熬好稀饭,就急急忙忙的盛一碗,吃完煎饼,喝完稀饭后,也跟随大伙来到了广场。

这时,天就要黑了,沈先生来了,他坐下后,端起茶杯悠闲自在喝着茶。罗汉书记来了,他穿着鱼白色的短袖衬衫,掖在深兰色的西裤里,那时候,有这身穿着,真是帅呆了,大有鹤立鸡群之感。本认为他和平常一样,要讲两句遵守规矩什么的,可令人意外的是,他一腚坐在了大鼓后面说书沈先生的位子上。我不由得的想笑。人们也都想笑,听书的场子上,一阵骚动,许多人在嘁嘁喳喳的议论着什么。就在这时,沈先生站起来讲话了:“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们!今天,我的开篇由我的二女婿,也是我的徒弟,你们的书记罗汉来说,希望你们认真的听,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明天反馈给我好吗?下面就由罗汉为你们说讲今晚开篇《小神仙》。”

今晚听书的人很多,我的父母来了,罗汉书记的父母也来了,我最喜欢的小姑也来了。罗庄大队部前的小广场上,满满的都是人,黑鸦鸦的一大片。这时,罗汉拎起铃片,夾在手指中间,铜板倾斜碰撞,顿时响起了清脆悦耳的:”叮、叮、叮”的铃声。只见罗汉,拿起鼓锤敲击着大鼓,立刻发出:“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那震耳欲聋的大鼓声。

(八)

        罗汉捶了一阵子鼓,突然站起来说:“各位乡亲们,今晚开篇就由我给大家续说,然后就开始了。“只见那小神仙,出滩在新市口大街旁边的一侧,穿着黄袍马袿,带着一顶圆型的礼帽,站在他那滩位前一看就是一位不俗之人……”

讲到这,只听到下面有人议论说:“好家伙,真不赖,还真有两下子吗?”我也觉得罗汉不简单,到底是学过几年的,虽然没有从事说书卖艺这个行业,必竟罗汉不是一般平凡之人。

当罗汉交待小神仙身世是孤苦伶仃之人时,独白是罗汉的强项。他那灵活利落的口才,巧舌如簧,真是活活死死,听起来亦真亦假,你不知信还是非信。有的人又评论了:“乖乖这么好的口才不说书,亏大了。”又有人接着话茬说了:”人家才不亏呢!人家管着咱这几千人的大庄子,说不定那天上级领导人,头脑发烧,一下子就把罗汉提拔走了,将来说不定还能当县长呢?”我对罗汉讲的小神仙到没有听进去,反而对下边人对话感到津津有味。他们的声音变小了,罗汉的声音加大了。只听道:“那人匆匆忙忙来到了小神仙滩前,急急忙忙的叫小神仙算一算这月十八,在牲口市场上买了一头葱白色的大草驴,刚买两天就不见了,让小神仙给算一算到底跑哪里了?小神仙掐指一算,嘴里叨咕了一阵子,然后,对丢驴的说,你到我右边卖药的滩位买三块钱的药,我保管你驴自动的跑回来。丢驴的,果真到了卖药的滩子上按小神仙开的单子买三块钱药。卖药的和丢驴的商议,大哥你不能买两块九毛钱的吗?丢驴的说,不行。卖药的又说,那你买三块一毛钱的也没关系。丢驴的还是说不行。丢驴的活喳喳把卖药的气得半死,只得给丢驴的称了三块钱的药。丢驴的走后,买药的说了一句话,妈的B,到家拉死你。为什么卖药的如此生气呢?原来早上刚刚出滩子的时,卖药让小神仙给算了一卦,说今天能卖多少钱的药,并且二人还打了赌。卖药的一天没开市,到了快罢集时来了个犟种,非要三块钱的药。卖药的自认倒霉,买卖不好也就罢了,卖给他三块钱的药,还得给小神仙五块打赌的钱,倒霉透了,卖了三块钱的药,连本搭进去了就算了,还得赊两块钱。”

讲到这,罗汉已经觉得嘴干舌燥了。但是,还得讲完。他喝了一口水,然后偷工减料,删减内容又用五分钟就讲完了开篇《小神仙》。沈先生接着说《五梅七枪反唐传》。在这部书里,我到现在还记住了罗成,记住了沈先生把罗成塑造成天下最美的男人,五梅都与罗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后都想以身相许,成为夫妻关系。这样的一部书,以反抗封建王朝独权专政的统治,书中穿叉一段段动人心魂的爱情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是理所当然的。到现在书中的大段大段情节我还记得呢!

罗汉的开篇说的很精彩,第二天许多社员还议论着。许多人说,真没想到,罗书记还有两下子,口艺这么好。沈先生也说罗汉把《小神仙》说活了。从客观上批判了封建迷信思想,所谓的算命准,那都是巧合。有的人吹牛说,小神仙能前算五百年,后知五百载。这些都是骗人的鬼话,千万不要当真。罗秀成也说,老弟说的实在,这讲的小神仙是过去的事情了,要是现在,他也不敢乱说乱动。他们说着说着,秀芬来喊吃饭了。罗汉、沈先生、罗秀成都来到了厨房隔壁的另一间屋吃饭了。

沈先生在罗庄说了半个月的书,把一部《五梅七枪反唐传》说完了。有的生产队还要挽留沈先生在说些晚上。沈先生对二女婿罗汉说:”来的时间不短了,我上午还得顾新县文化书场,天气很热,天天这样跑,感觉身体吃不消,等天气凉快了,收完秋后我再来。”罗汉找来手扶拖拉机,把三队、四队、十队分别送给沈先生的三袋大米搬进车箱里,然后嘱咐拖拉机手,路不好,开慢点。沈先生上了车和罗庄一些社员们再见了!

我现在的想想,那时候的农民,真的很可怜,摸打滚爬浑身泥水苦战半个多月,总算把六保河的大水控制住了。秀芬嫂子想了这个招来慰劳社员,也真不容易啊!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