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运:读史消夏记

李修运:读史消夏记

《史记》捧读,又厚又重,手酸臂麻;于是改读《史记菁华录》。想来我等都是懒鬼,太史公一字一字写在竹简上,何等浩繁,都不嫌累;后世我们欣赏“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还觉得辛苦,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姚苎田先生选得精当,但太史公原著没有一个字是多余的啊,所以觉得《菁华录》单薄了。

丰生沛养的汉高祖刘邦,能从一个“小混混”成为千古一帝,其中必有过人之处。“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刘邦胜在会用人。高祖击败黔布,路过沛县,“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酒酣击筑作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何等气派!男儿真该做大事;便是现在的我,读到此处也被感染得血脉贲张。

我曾两次全文抄录《货殖列传》,对于做生意、对于人性,司马迁说得太深刻了,虽然个别地方有点过头。“贤能之人在朝廷上出谋划策,论辩争议,守信尽节及隐居深山之士自命清高,保全名声,他们究竟都是为着什么呢?都是为了财富。因此,为官清廉就能长久做官,时间长了,便会更加富有;商人买卖公道,营业发达,就能多赚钱而致富。求富,是人们的本性,用不着学习,就都会去追求。所以,壮士在军队中,打仗时攻城先登,遇敌时冲锋陷阵,斩将夺旗,冒着箭射石击,不避赴汤蹈火,艰难险阻,是因为重赏的驱使。那些住在乡里的青少年,拦路抢劫,盗掘坟墓,私铸钱币,伪托侠义,侵吞霸占,借助同伙,图报私仇,暗中追逐掠夺,不避法律禁令,往死路上跑如同快马奔驰,其实都是为了钱财罢了。如今赵国、郑国的女子,打扮得漂漂亮亮,弹着琴瑟,舞动长袖,踩着轻便舞鞋,用眼挑逗,用心勾引,出外不远千里,不择年老年少,招来男人,也是为财利而奔忙。游手好闲的贵族公子,帽子宝剑装饰讲究,外出时车辆马匹成排结队,也是为大摆富贵的架子。猎人渔夫,起早贪黑,冒着霜雪,奔跑在深山大谷,不避猛兽伤害,为的是获得各种野味。进出赌场,斗鸡走狗,个个争得面红耳赤,自我夸耀,必定要争取胜利,是因为重视输赢。医生方士及各种靠技艺谋生的人,劳神过度,极尽其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报酬。官府吏士,舞文弄墨,私刻公章,伪造文书,不避斫脚杀头,这是由于陷没在他人的贿赂之中。至于农、工、商、贾储蓄增殖,原本就是为了谋求增添个人的财富。如此绞尽脑汁,用尽力量地索取,终究是为了不遗余力地争夺财物”。

天气那么热,读太史公,顿觉丝丝凉意袭来。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三联书店版。黄仁宇著。

黄仁宇先生的书,我只读过《万历十五年》。他的笔法较为中肯。我们有时过于强调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致使很多现象解释不清;现在盛行的王阳明学说,又是什么主义?

赫逊河就是哈得逊河,老的译法。这是一部有关中国自先秦到元末历史的漫笔集。列举了从春秋战国到元顺帝北撤约2000年之间的几十个重要人物,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中国历史进程因果。以人物为中心,通过其人其事及在历史关键处的作为,探究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特点,并以今天的立场加以分析。作者治史,每每从常人不经意的细节处入手,挖掘出极富启发性的新见,娓娓叙来,发人深省。其重点则在用“大历史观”论述中国历史,及表彰中国历史有它的特色,经过各朝代及政治上分裂的阶段,前后连贯。各篇虽大致以人物传记为主,所叙事之影响,已远远超出当时人的人身经验了。

举几例。评王莽他这样说,“王莽纵矫诈,他所处的背景,则是当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西汉的朝廷就产生不了一个强有力的领袖。从他的立场来看,除了篡位以外,也没有办法打开出路了。”评王安石变法,“王安石能在今日引起中外学者的兴趣,端在他的经济思想和我们的目光接近。他所谓的新法,不外乎将财政税收大规模的商业化。”王安石的思想多么超前!

大历史观,犹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把个体事件放在历史长河中考量,站在最高处用望眼镜俯视,一切尽在眼中,真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啊。

《中华史纲》

中国长安出版社。李定一著。

板着脸的历史专著,我们都不待见。李定一先生的《中华史纲》读起来很亲切。

写一本好书需要好多年的琢磨。李定一先生三十年前立下宏愿,要撰写一本一般人都能够阅读而且愿意读下去的中国史书,并给自己订四条规矩。一、这本书必须将古籍融会贯通,透过缜密思考,用现代的文体,叙述古代的事物。二、对史实的排列组合,尽可能按发生的时间顺序叙述。三、以极郑重的态度选择所要叙述的事物,即我们所要叙述的历史,不是“过去的事都是历史”,而是“我们今日所需要知道的过去的事”。四、篇幅不可过繁重。

他成功了。这本书我正在细读,他评价古人往往很独到。他笔下的秦始皇是:“一切措施的大目标——天下大同,人民永远享受和平幸福”,在他看来反对秦始皇实现崇高理念的是各国残余贵族和贵族“豢养的死士”,这一些反对者,被李定一称为“时代的渣滓”,何等真实客观。另外,所谓“焚书坑儒”,烧的都是迷信书,坑的是方士等邪恶之人。

一本书写了三十年,这是一本心平气和的书,这是一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书。

《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

春风文艺出版社。王国华著。

前面读了三本“正史”,这本是笔名易水寒的王国华先生写的“大历史小细节、大人物小故、大手笔小文章”。

嵇康的“扪虱而谈”。嵇康等众多贤人喜欢一边捉虱子一边聊天。有这个爱好,多么不雅!呵呵,到了宋朝,王安石被皇帝召见时,一个虱子不安分地从他脖子里爬出来,站在白胡子上荡秋千,逗得皇帝直乐。宋徽宗被金兵掠走,身上生了虱子,居然不知何物,遂给旧臣写信咨询:“朕身上生虫,形如琵琶。”

关于数学。古代科举制度考数学吗?不考。但是唐朝显庆元年(656年),国子监开办了数学专科学校—“算学馆”,招收学生三十人。到晚唐,算学科考试戛然而止。否则的话,我们恐怕几个菲尔兹奖(国际数学最高奖)、诺贝尔物理奖稳稳到手了。皇帝以为数学没用啊。

龙的样子。龙长什么样?汉武帝常常于金秋九月泛舟于琳池之上。一天,他以香金为购,以鲤鱼为饵,钓上来一条三四丈长的白蛟,侍卫很害怕,以为是龙,仔细观察,又无麟甲。武帝说:这不是龙!命令后厨做熟了赏给大家吃。白蛟肉色紫青,又脆又鲜。至今也没人说得出龙到底什么样。

今夏热得持久,长时间吹空调不好;读书读进去了,心静自然凉。拉拉杂杂记下这些,供你一哂。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