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习惯了。写作的写字台临窗靠阳台,低头写几行,就抬头看窗外。如在乡村,能看到蓝天,天上飘着白云。窗外是静悄悄世界,活生生的自然,似乎能隐隐感到来自乡野的脉脉关爱。
而当下住进城市了,窗外就是高楼林立,躁音、喧嚣总是少不了。写作者总想清静中作文,文思泉涌,美妙句子纷纷然不期而至。
清静中,宜于品察人情物理,世事沧桑,才能字斟句酌,从容爬格子。终日酱在官场、名利场、是非场,即使才高八斗,也会销铄殆尽;若硬写,只能弄些粗糙文字,写不出隽永之作。
做文章到深宵。是否能透过高楼之缝,看到几颗星星,更觉高远神秘。要是在乡村,可以听到天籁虫鸣。
一旦住进了城市,养尊处优,哪能听得到?如真想听、看窗外的世界,那只有放下笔,到城市广场,才能实现奢望。
仰视星空,天不大,满是星星。星星世界,十分热闹,也有冷静,好似正发生着种种诡谲的故事。看星星,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儿时相识,相识在乡村的夏夜;陌生的是多年暌违,早把它们遗忘在进城以前的岁月深处。
终于月儿出现,是一弯缺月,如弓,月光轻微,传递绵绵的意韵。
缺月也好。圆满是一时的,残缺是长久的。月亮如此,何物何事不如此?时时追求圆满,常常落得缺憾;不计盈亏,反能够心平气和,日子舒坦。其实,这也是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