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高子亮馆长 (作者: 张玉迎)

怀念高子亮馆长 (作者: 张玉迎)

一九七七年三月,我在徐塘教初中,校长又催我去公社做文化站工作。我还是不愿去,说:“我还在徐州师范学院进修学习还没毕业,怎么去?请你回话让别人去吧!”校长急了,忙说:“公社已来人三次了,这次是刘书记(刘国斌)亲自来请你的,我实在抗不住了;下午上完课,去公社找宣传委员报到,课安排别人顶替了!”无奈之中,我和朝夕相处的学生们洒泪而别,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一九七九年三月,公社成立了文艺宣传队,为了第一年公社宣传队能在全县农村业余会演中打响第一炮,我将在教学业余时间写的剧本挑出《法律不容情》的小戏进行修改后,拿给高馆长看。高馆长是写剧本的行家里手,出名的剧作家,他看后提出几点意见?让我回去修改二稿后,高馆长说,剧本给我,三天后,高馆长又写了几条意见,再让我修改,经过反复修改后,高馆长将剧本名称改为《儿女情》,更为符合剧情。决定以此剧作为1980年农村业余文艺会演的剧目参加会演。我请来了邳县文化馆的冯召银导演(部队文艺兵转业)来执导。导演按舞台调度等将剧本升华。我们二人关在宣传队的厨房间研究修改了一夜的剧本。天明开门时,大雪将门埋了半截。经过一周的排练,在公社三干会上演出,我骑着借来的破旧自行车,冒着小雨,一气骑了五十多里路,赶到了铁佛寺公社粮管所去报到;参加恢复邳县壁画县的现场交流会。大雨中一进门,有个五十多岁的中年人问:“哪个公社的?”我急忙回答:“徐塘公社的!”他说:“快把车子扔在院中,进屋来烤火、烤衣服!”在和别人的交谈中,我才得知刚才招呼我的人是邳县文化馆的高子亮馆长。从那开始,我认识了高馆长。在我以后的群众文化工作中和高馆长结下不解之缘。

春节中的大年初六,全县农村业余文艺调演,在文化馆礼堂举行。全县精挑细选的各公社文艺宣传队集中住在县第二招待所。轮到徐塘公社演出时,高馆长坐在前排,仔细认真的看着我们的演出,非常关心我们的演出效果。演出时,从演员的表演剧情到熟练口中道白,水灵灵的唱腔伴着优美动听的音乐,熟练自如的动作引人入戏,全场几百名观众鸦雀无声,神情全集中在舞台上。54分钟的戏演结束了,观众才回过神来,全场报以热烈长时间的掌声。“成功了!”我参加伴奏时将二胡放在一边站起来大声说。接着,高馆长大声招呼我说:“中饭后你集合演员到邳县广播站去录音向全县播放!”下午在文化局李玉侠局长的带领下去广播站录音后,全县各家各户的小喇叭里都能听到徐塘公社文艺宣传队演出的《儿女情》。在高馆长的鼓励和鞭策下,更增强了我对剧本创作的信心,给我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请来高馆长和文化馆周唯一、陈登琴老师看演出。三天后接到通知让我们参加县里的文艺调演。

“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一个剧团要想演出好的剧目,必须要有好的剧本。文化馆每年在春秋两季举办全县戏剧创作学习班,主要是为来年春节全县文艺会演创作新戏。每年的会(调)演必须是创作出来的新节目。要求文艺工作者是多面手,必须是自己新编的文艺节目。戏剧是文艺会演的重头戏,年年出新剧本,这可忙坏了高馆长。他在夜深人静时,自己创作新剧本。白天忙着辅导全县的业余创作班和接待来访,求教的业余作者,接受上级新的中心任务开会等事。挤出时间走基层去体验生活,深入创作源泉地,丰富创作营养。上个世纪50年代他创作的《相女婿》曾参加华东地区戏剧会演获奖。并且被编入《中国戏曲集成(江苏卷)中》。1963年创作的大戏《志群接鞭》在1964年江苏省文艺汇演中,荣获编剧一等奖,邳县柳琴剧团演出一等奖。剧本被《新华日报》整版转载。精排后准备进京为中央领导人汇报演出时,接着铺天盖地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七八十年代他写的《红桃图》剧本经刘志林导演精心细致的排练,在邳县柳琴剧团克服重重困难的努力下,于1982年参加江苏省文艺会演,又夺得江苏省编剧演出大奖。戏剧是集文学艺术综合性的艺术作品。

可老馆长创作二十多个剧本,有大戏、小戏;古装戏、现代戏,一生呕心沥血,为繁荣社会主义的文艺事业肝脑涂地。他说:“我是挤时间来创作的。白天行政事务和琐事太多,夜晚是我的创作的天地。”老馆长习惯挑灯夜战,夜深人静时,开动大脑灵感推敲剧情中每句道白的含义是否符合这个人物的形象和表情才能落笔。斟酌唱词的每个字词是否和辙押韵,该用什么韵调比较适合这个人物的性格。他坐在微弱的电灯泡下,一句句的反复揣摩,一次次的反复修改;酷暑天肩搭毛巾擦把汗水,三九天里脚穿棉鞋披着旧大衣伏案写作;夜梦中灵感来了想起剧中白口或唱词时,急忙拉灯摸笔记下,唯恐脑海中记忆的词句跑掉。创作剧本是剧作家最辛苦最累的活,为了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只要它坐下来创作剧本或修改别人的剧本,烟不离手,廉价低劣的香烟,一颗接着一颗的吸着;有时烟燃到尽头烧到手指上才觉得疼,将烟头掐掉,手指早已被香烟熏得黄中带黑,脑海中还在思考着戏中的唱词用什么韵调合适,这句唱词用什么语言来表达能打动人。老馆长在给我们讲课时,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创作剧本要出新意,就是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事件在情理之中可以写,剧本才能出新,胜人一筹。在剧本出新时还得深挖剧本,就得用情来写,把剧中的人物写活,人物在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必须用贴切的语言信服人;用适合特定人物的动作写的唯妙唯俏打动人,使观众心悦诚服可信;这需要创作者挖脑壳,动心思,剧本才能挖得深。剧本出新了,剧情挖深了,这才是好剧本。交给剧团排成戏,最后彩排一遍再进行试演。在排练中不断地修改剧本,直到回报演出时,剧本基本定型。想而知,创作编写剧本,比起写散文小说,诗歌评论等文章难了多少倍。

怀念高子亮馆长 (作者: 张玉迎)

老馆长已离开我们三十五周年了;他那儒雅可亲的音容笑貌,平易近人的和蔼形象,使我终生难忘。1985年春节中,邳县农村业余文艺会演在县文化馆礼堂举行,徐塘乡代表队演出的是由邱维玲老师执导的七场古装柳琴戏《胡金花》。在排练前,我又修了两遍剧本,还是不出新意,老馆长就和我谈心:“大家都能猜到戏发展的内容,戏不用再演了。”怎么办?我苦思冥想,大胆地将戏反过来写,我大胆的将诰命夫人花园埋尸,丫鬟引巡案大人花园观花出新,巡案大人看到花朵枯萎,找到疑点一层层揭开诰命夫人所犯命案事实,直到诰命夫人伏法。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迎合了观众的心里,演出非常成功;获得了县政府颁发的创作二等奖,演出大戏一等奖。在老馆长的谈心、引导、耐心细致的开导下。《胡金花》剧本终于出新了。虽时隔近四十年,在以后我所写的《灵堂风波》、《拆房记》、《爱的奉献》、《芝麻官审案》、《机声隆隆》等大、小戏中,都能按老馆长授课时讲的戏剧创作的规律和戏曲跌宕起伏的要求去编剧,出了不少成果。这与老馆长——恩师的谆谆教导是分不开的。

怀念你,恩师——高子亮馆长!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高山
    高山 2022-03-17 19:11

    张玉迎老师的文章写的入情入理,高馆长精心钻研业务,呕心沥血的创作精神和发现新人,培养新人,扶持新人的逐多优良品质等方面跃然纸上,值得我们学习。我很赞同张老师文中对高馆长的评价。是的,高馆长对邳州市的文艺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到目前为止,邳州市在创作剧本方面上,超越他者不多。
    我为张老师的文章点赞[强][强][强][强][强]
    祝张老师人健笔律,再创辉煌,写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来。告慰高馆长的在天之灵!
    献[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