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余晖更辉煌—徐偃王逃邳

落日余晖更辉煌—徐偃王逃邳

远古时代,中华大地生息着人类共同祖先华胥氏的四个支族。即西羌族团的始祖炎帝和黄帝,东夷族团的始祖太昊(伏羲)和少昊。我国的东部是东夷族团生息的地方。 东夷族团中,鸟夷是一个重要的支族,分布在燕山山脉至易水一带。这里古代是燕、雁等鸟类栖居和迁徙过往的地方,本地夷人以鸟为食,用鸟羽做衣服。按《说文解字》上讲“夷字从大从弓”,捕鸟必须长弓善射,“夷”也就是这样产生的。后来由于人口繁衍,食物减少,逐渐向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迁移。这一支又称“淮夷”。至今河南淮阳县还有气势磅礴的太昊陵。在东夷南迁中,逐渐形成以少昊为领袖的部落联盟。皇甫谧《帝王世纪》少昊“邑于穷桑,以登帝位,都曲阜”(现在山东曲阜有号称“中国金字塔”的少昊陵),后来与东进的炎黄部融为一体,部落联盟开始瓦解,促成了夏朝和商朝的建立,人类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现在山东大汶口文化、江苏青莲岗文化以及邳州大墩子文化、刘林文化、新沂花厅文化都属于东夷文化。

徐夷更是鸟夷的重要一支, 最初被称做“徐方”、“徐戎”或者“古徐国”,发源于今邳州、郯城一带。逐步迁至泗阳淮河流域。夏启封若木为徐国国君后,更有人认为徐为炎黄族团支系,其实夏至春秋时代的古徐国仍是东夷族团的“国”。 南宋淳熙乙巳年(公元1185年),修《徐氏宗谱》,由南宋著名理学家、律吕学家、堪舆学家修订由西山蔡元定作序:“按,伯益公以前荒邈难稽,史传互异,罔所适从,而皋陶生伯益尤经书未载,出于杂记。”对皋陶生若木提出了疑问。更有干宝的《搜神记》、郦道元的《水经注》、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李贤的《后汉书注》、李昉的《太平御览》等异口同声说徐偃王是卵生的。尽管这是荒诞无稽的说法,但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族的崇鸟传说一脉相承。徐偃王所在的部族是以鸟为图腾的部族,仍为东夷族团支系。
周朝周穆王时代,徐国重新复兴。周穆王封徐族首领徐子诞为伯,号称徐偃王。徐偃王英明能干,以礼仪治国。由于偃王治国有方,素以仁义闻名于世,因此徐国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国力不断增强,朝贡者日益增多,统治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据史料记载,当时各地来朝者“三十有六国”、“地方五百里”,范围涉及到淮河、泗水流域的苏、鲁、豫、皖的部分地区。周穆王十三年,穆王去西方昆仑会西王母,徐偃王乘机率诸夷反周,并灭掉周天子所分封的鲁等诸侯国。周穆王命造父伐徐。徐偃王不忍与之厮杀伤害人民。退走彭城北武原东山(今邳州市戴庄镇倚宿山),数万百姓随同徙迁。徐偃王在山上掘石室居住,直至死去葬于山下。其山就命名为徐山。据古籍及地方志记载,当时随徐偃王反周的诸夷逐渐消亡,融入整个华夏民族,唯独徐国势力大,并且从徐偃王开始就深得民心。徐偃王死后,周穆王降封其子宝宗为子爵,继承徐国王位。这样就形成以邳为中心,以良(今梁王城)为国都的新的“古徐国”。据史料记载,这就是东夷族团最后一个以“国”的形式存在的部落。据徐州《徐国研究会》考证。这个徐国在武原(今邳州境内)共传袭十三代国君。偃王–宝宗—仁–宏—希–尪—恭—畅—永—恕思—强—亘—章禹。经历450年。《水经注》:“武原故城在今泗州下邳县北徐山在其东”。据《左传》成公七年 (前584年)记载,逐渐强大起来的吴国当年便“伐楚、伐巢、伐徐”。吴、楚在南方的争斗拉开帷幕后,徐国力求保持中立,并与吴国保持良好的关系。

徐国的这种中立态度,引起楚国的严重不满公元前530年,楚又伐徐,徐国的力量愈加衰弱,不得不反过来依附于楚国,以求苟延残喘。这样一来,又得罪了楚的宿敌齐国,公元前524年,齐便伐徐,使得徐不得不再转过来依附齐国。第二年,徐国又与宋、邾、那等结为盟国,以抵抗吴国北侵。在楚国的强大压力下,徐国最终投向楚国,这又大大激怒了楚的敌人吴国。公元前512年,吴派大军伐徐,筑防壅引水以灌徐国都城。城破,徐子章禹(亦作章羽),也就是徐偃王的十一世孙,“断其发,携其夫人”逃到楚国,楚国将其安顿在夷(今安徽亳县东南40里的城父集)。徐国灭亡。

徐国虽然最后消亡,徐国在邳州武原的存在,对传承东夷文化,融合整体华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华文史一向以炎黄族团为正统,对民族其它部分记录极少。而徐偃王在正史诸如《史记》以及很多古籍中都留下了记录。今天整个黄淮流域乃至长江流域出土大量的古徐国文物,证明古代一个强大的徐国的存在。这个国家当时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光辉的文化,东夷文化是整个中华文化的来源之一和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个古国发源于邳州(邳国、郯城),终结于邳州(武原)。这个文明古国在邳州留下了最后的辉煌。邳州地面上保留很多徐国的古迹,地下埋藏大量的徐国文化遗存,是研究徐国文化乃至东夷文化的首选地方。古徐国经过了夏、商、周三代,历时千余年,徐国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徐文化,形成了淳朴的徐国民风。光辉的徐国历史和灿烂的徐文化似晶莹的宝石,永远放射出不朽的光芒。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