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的悲哀(作者: 周 波)

“打假”的悲哀(作者: 周 波)

当下的国人,吃够了假的亏:假医生、假警察、假军人、假记者、假证件、假化肥、假文凭、假新闻、假种子;假烟、假酒、假币、假药……有时连“人”都是假的。别小看街头的乞丐,他低声下气向你讨钱,说不准他(她)才是“先富起来”的一族,乞丐头目三妻四妾吆五喝六,乞丐伙众却源源不断往老家汇钱盖楼房。

于是,出现一种可怕说法:在中国,只有“假”是真的。假有假的好处,多少年前就有报道说,某某农妇与丈夫吵架,一气之下咕咚咕咚喝下整瓶农药安然无恙,就多亏了那农药是假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由此,鄙人忽然想到一些“贵族学校”。作为“学校”,它的确是真的。有批文,投资多少个亿,有漂亮的高墙大楼花园苗圃,有“全封闭式管理”,有一流电教设备和体育场馆,有钢琴石雕艺术氛围,有高薪聘用的外籍教师、营养师,有近乎天文数字的各项费用,以及每逢周末校门口挤满的各式高级轿车……尤其难得的是学生各门成绩一律一百分或接近百分,这其中的玄机不言而喻,又是“假”在作祟吧?

说到此,人们不禁要问,不是有很多“打假”机构吗,他们干什么去了?据说,最近一段时期,中央明令就清理教育培训班,下的狠招是空前绝后,但可能还有假培训班东躲西藏,若隐若现。何因?是否“打假”也有猫腻?还有人说,是“假”把整个社会风气都污染透了,所以,才造成当下的积重难返啊!

要减少“打假”悲哀,重振雄风,强化队伍是关键。还有最重要一点,提高国民素质刻不容缓。如果国民素质都提高到相当水平,警惕性、辨别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假”还能有市场吗?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