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雨巷有无情 ——-田子坊掠影 (作者:王云燕)

斜阳雨巷有无情  -------田子坊掠影 (作者:王云燕)

在雨巷中摇曳的旗袍背影,竹竿上晾的衣衫,冷艳美人那幽幽的眼光和淡淡的惆怅……旧时的市井弄堂如今已经成了文艺潮范儿地。里弄,是上海人最重要的生活空间,是摩登体面的后面。弄堂连接起了千家万户,逼仄的空间里完成着生儿育女的人生大事。在闲散的下午,就着弄堂里的习习凉风,坐在阳光里的椅子上,面前是美味的芝士蛋糕和初识不久的朋友,空中满是咖啡香味,一枝红玫瑰斜插在玻璃瓶里,风情万种,当寻常巷陌成为了小资的流动背景,生活就好像照相机的镜头,时而拉近,时而拉远。田子坊有点像繁华都市的一瓶黄酒,味道浓郁又回味无穷。

如果到上海,当地的朋友会推荐你去这个地方,他们会说,那是个有调调的地方,和你很配哦。

上海老弄堂是最具沪申旧风情的所在。一个将弄堂文化掺入时尚元素的商业化创意园区田子坊,千回百转的小巷里,满眼都是精彩的小小杂货铺,是文艺青年朝圣的地方。中西合璧、新旧交织的田子坊处处是闲情雅致,可以在文艺弄堂里享受饕餮美食,吹响吃货们的文艺冲锋号;可以坐在爬满青藤的老屋前,静静地啜饮一杯咖啡,留一份淡雅给自己。

斜阳雨巷有无情  -------田子坊掠影 (作者:王云燕)

 老房子、原生态

打浦桥的潮地田子坊,在被艺术家发现之前,就是几条普通的小里弄街坊,弄内是一些废弃的厂房仓库。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泰康路原名贾西义路,1988年前是打浦桥地区马路集市场所。田子坊入口处的坊门楹联上写着:“是田非田丰收五谷粮,老坊新坊笑迎八方客”。迎门站着一尊古人铜像,束发蓄须,宽袖长袍,右手执笔、左手持卷,基座上题名“田子方”。田子方名无择,字子方,战国时代的魏国人,是孔子弟子子贡的学生。他以道德学问闻于诸侯,魏文侯慕名聘他为师,后来继任齐相,也是我国最古老的画家。在泰康路和建国中路的四方区域里,巷陌纵横,田子坊的整体布局书写出一个个横平竖直的田子,名副其实。

田子坊一带原来是上海法租界的扩展区域,集合了上海浪漫的西区元素和市井感。这里既有清朝时期的乡村民居,也有新式里弄、西班牙建筑风格和英国式城堡建筑,其中尤以石库门建筑最为丰富,有20多种形态。包括英国新文艺复兴风格、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风格、新艺术运动装饰风格、西班牙风格、英国城堡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等,这种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住宅方窗石门框。,外观厚实坚固,内里简约实用,围墙高耸之内,闹中取静。这里浓缩了上海从小渔村到开埠后五方杂陈、中西交融的市井风貌,保存了民族小型加工企业从里弄加工厂起源的历史。

除了是上海旧建筑“博物馆”,这里有最真实的老上海生活场景,路灯柱还是老式的铁架子。原有建筑丝毫未被损坏也未被特意粉饰,依旧保持着原汁原味的上海里弄特色。弄堂的最窄处仅可容一人通过,身材魁梧的要吸起肚子才能过。弄堂里拉着密如蛛网的电线,门前摆满的自行车、阳台上晾晒的衣衫、吱吱作响的木楼梯都让游客呼吸到原汁原味的上海气味。这样的弄堂曾经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打弹子、滚铁环,留下了快乐的童年。而早上与晨曦一同到来的是倒马桶车的摇铃声,晚上,弄堂里会传来“卖芝麻糊……”、“卖馄饨……”的悠悠叫卖声,从二楼的窗口吊一个竹篮下去,竹篮里的零钱不一会就换成了一碗美味的点心。从小在这里出生的居民照样过着自己平实的日子,头上卷着卷发筒的阿姨阿婶们拎着一把葱姜在眼前飘过。

1998年,陈逸飞在原上海食品机械厂木工间的旧址建立了绘画工作室,摄影家尔冬强、画家王劼音、陶艺家郑禕等艺术家也先后入住这条小弄。4年之后的2005年,田子坊位列上海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创意产业集聚区之首。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中外创业者开了240多家小店,街头巷尾游人如织,那些极富品位和情调的特色店面,像一个小型的国际艺术博览会。

斜阳雨巷有无情  -------田子坊掠影 (作者:王云燕)

 休闲地、艺术范

依然有很多居民在这里生活,弄堂里的家长里短变成了现在的商业生活。这里时空交叉,一批最前卫的艺术家在保留里弄原生态的同时揉和进来大批的时尚元素。由旧厂房改成的工作室经过艺术的加工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氛围。

漫步田子坊,在曲曲折折的深巷里,藏有琳琅满目的饰品和无数时尚宝贝。你能找到最前卫的潮流和最古灵精怪的实用创意,有雅致的小书签、“友谊护肤脂”、“百雀羚”,铁皮暖水壶等老上海用品,漂亮的旗袍、迷人的香水、各式各样浪漫的音乐盒、彩色粉笔画,渗透着浓厚的东方神韵砖雕岩画都散发出时光流转的呼吸,让人难忘,它们都存在于到各式各样的小店里,服装、藏饰、陶艺、剪纸、油画等应有尽有。

除此以外,狭窄的弄堂内开设有很多透着异域气息的咖啡馆、酒吧、画廊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服饰小店,这些店都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小店面、小桌椅、小摆设,小巧玲珑但风格迥异。如果走累了,你可以选一处中意的座位歇息一下。树下享受一顿下午茶,是小资范儿们最中意的休闲方式。只是,刚刚喝了一口长岛冰茶,隔壁那边就传来某家阿婆“腌笃鲜”的浓浓香味。坐在街头,看来来往往的人,有拍婚纱照的新人,有窃窃私语的情侣,有行色匆匆的弄堂原住民,就好像身临其境观赏一部老上海的生活纪录片。

随处可见操着各国语言的外国游客,他们在这里悠闲地喝着咖啡,身后是斑驳陆离红砖黑门的石库门房子的小店,内部简单装修过,有的甚至就裸露着粗糙的红砖墙,老房子的脉搏还在跳动着,比如,进门处保留的水龙头、不知哪个年代的木头老楼梯,但每一处细节都被静心修饰过,用彩色的纸片,用粉笔涂鸦,用彩色的气球,用做旧如旧的画报。

清晨,每家的窗台上的鲜花都沾着露珠,娇艳可人,入夜后这里还是人影曈曈,灯影霓虹。田子坊流淌着老上海的魂,所以从这里可以进入上海文化的灵魂深处。

斜阳雨巷有无情  -------田子坊掠影 (作者:王云燕)

王云燕简介:

祖籍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大学新闻系研究生,资深媒体人,江苏省作协会员,南京市作协会员,江苏大众文学学会会员,著名青春爱情文学写手。文笔柔则百媚尽显,刚则三军横扫。出版有爱情主题的散文集《答爱问情》、谍战小说《谍恋花》、地理人文小传《谁的爱情绚烂了那座城》、地域文化随笔《梧桐映双城》等众多文学作品。以及凡尔纳系列科幻小说的少年版本。散文诗歌散见报刊,多家媒体专栏作者,受邀开设网络媒体的文化内容的视频讲座。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会员,欧洲中国文化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融汇新闻、文学、管理等多重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兼具媒体人正直的职业品德和深耕地理人文领域的勤奋。

(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