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保存了四十多年的国旗的故事(作者: 沈向明)

一面保存了四十多年的国旗的故事(作者: 沈向明)
近闻邳州市船工号子协会添得一重达3300斤的大铁锚作为藏品。当日晚饭后,我就步行去了协会所在地——位于京杭大运河边的大榆树公园,在那儿不仅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大铁锚,而且巧遇船工号子协会会长石长青。闲谈中,石会长向我展示了一面他精心保存了四十余年的国旗。
老家在江苏省邳州市邳城镇(旧县城所在地)的石会长,从他的天祖开始,石家一辈辈的人就在京杭大运河里跑船了。特别是他的祖父,尤擅使船,从替别人驾船做起,长年累月地在京杭大运河里行船。由于他艺高人胆大,运得多、走得快且安全无事,人送绰号“野猫”。
解放前,京杭大运河里的船帮很多。“野猫”属于“黄侉帮”。“黄侉帮”的力量相对弱小,经常受到势力强大的“安庆帮”的欺侮。吃了多少苦只有自己最清楚,走了多少路只有自己最有数,掉过多少泪心中永远不认输,流过多少汗梦里喊着要挺住……经过多年不懈的打拼,“野猫”终于置办了一艘属于自己的大木船,为客商专运丝绸、茶叶等细软之物。从此,“野猫”一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1937年8月13日开始的淞沪抗战,“野猫”家的船被国民政府征用,用来运送军用物资。1937年9月17日,这条船在梅园路附近的河里遭到日本鬼子飞机的轰炸,化为灰烬。船没了,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也就断了。从此,他们一家人坐着大船带的筏子(用于在浅滩上装载大船上的货物,目的是让大船顺利通过浅滩)踏上了逃荒之路。
1938年,流落到洪泽湖畔的石会长的三大娘死于难产。他那年仅2岁的叔伯姐姐也因贫困无钱看病而夭折。那一年,石会长家先后去世了五口人。他将仇恨全部记在了日本鬼子的头上,至今仍坚持不买日本货、不用日本货。
石会长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在1972年时就是邳县(1992年邳州撤县建市)交通局下属单位航运公司的副驾驶了。1977年,邳县造船厂生产出了长达21米的船头——“邳航21号”。这在当时的徐州地区是最先进的。刚刚通过理论考试并且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满分而取得船长资格的石会长,由于出身好、技术好,在单位举行的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得以进入这支以“邳航21号”为船头,总吨位为530吨,拥有12条水泥货船(10条无锡生产的太湖牌水泥船、2条邳县生产的水泥船,每条载重均为40吨,)和一条“水泥穿大褂子”船(原是木船,木料腐烂后保留了船上铁丝网和钢筋,再用水泥在船体外面糊了一层,载重50吨)的船队。石会长向我展示的那面他精心保存了四十余年的国旗,就是曾经在“邳航21号”船头上飘扬过的。
“邳航21号”船头上的动力为135马力的山东省潍坊市生产的柴油机(当时属于名牌产品)。后来,航运公司的技术人员又对其进行了改进,并安装了一个增压器,达到了节油增效的目的。石会长和“邳航21号”船队经常往返于邳县到上海之间。上海港是个国际化港口,规章制度非常严格,对于停泊靠港船只所悬挂的国旗要求很高:不能被污染、不能有破损、还不能显得陈旧……石会长向我展示的那面国旗在不符合上述要求后,只能被替换下来。当时,在航运公司领取物品需要以旧换新。石会长拿着那面国旗顺利地从仓库里领到了一面新的国旗,悬挂于“邳航21号”的船头上。
事后,他越来越不舍得那面保存于单位仓库里的五星红旗,就悄悄地找到仓库保管员——他妻子的舅舅。经过一番恳求,他终于拿到了那面国旗。石会长跟我说如果没有共产党、没有新中国,他们家就过不上现在这样的幸福生活。此时,我方才明白石会长心中的那份国旗情结。
一面保存了四十多年的国旗的故事(作者: 沈向明)
如今,早已退休的石会长正致力于京杭大运河上船工号子的保护和整理工作。那是他使了一辈子船的老父亲的遗愿,也是他自己的兴趣使然。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徐州电视台均对其进行过专访,录制了他组织的老船工们所唱的起程号(包括起锚号、拉篷号、撑篙号等);行驶号(包括摇橹号、拔棹号、拉纤号等);停船号(包括下锚号、拉绳号)。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从事大运河船工号子的传承,终于使有着“唯一鲜活着的大运河文化”美誉的大运河船工号子名声大振。
题图照片说明:邳州市船工号子协会会长石长青展示他精心保存了四十余年的一面国旗
特别声明: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用户投稿和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违规文章举报入口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