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起波澜 热血铸忠魂(作者:林友侨)

南海起波澜 热血铸忠魂(作者:林友侨)
1
清明谷雨四月天,阴雨连绵雾霭沉。我前往大沥、松岗,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参观中共南海县委旧址,沿着先烈的足迹,拨开硝烟,回望壮烈,重温党史,传承红色基因。
4月17日下午2时许,走出家门之际,我惊奇地发现,原本厚厚的天幕竟然透出光亮,大地凸显春光明媚的迹象,就像94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为中国革命带来了曙光。20分钟后,当我肃立在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时,光线淡去,天地阴沉如故,就像我的心情,沉重而庄严。
15年前,我还是《珠江时报》的一名记者,曾于清明节当天,跟随南海区几套班子领导和数百名干部群众,来到位于大沥公园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向烈士敬献花圈,全体默哀一分钟,并深深三鞠躬,以寄托对先烈的缅怀之情。15年过去,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国更强,民更富,中华大地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贸重镇大沥车水马龙,商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位于繁华核心区、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的大沥公园,人头涌动,热闹非凡,人们三五成群,坐满了公园的各个角落。他们中,有全神贯注下棋的老人,有奔跑玩耍的孩童,有欢笑闲谈的妇女,有劳作之余坐在树下歇息的环卫工人。最热闹的,则是在此自娱自乐、吹拉弹唱的附近居民。他们相安无事,其乐融融,汇成了一幅和平年代安乐祥和的市井生活画卷。
这幅画卷的中央,松柏肃穆,绿色掩映中,矗立着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一座不同于别处的英雄纪念碑!
悲壮与安逸在这里撞击,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硝烟味与烟火气在这里交集,看似不协调,细思之却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和谐。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百姓、让后人享受和平、安乐,过上好日子吗?安葬于此的革命烈士,日日闻市声,不寂寞,一定会为人间的欢乐祥和,而含笑木棉树下。只是,作为后来者、乘凉人,永远不要忘记公园中央不朽的丰碑,永远不要忘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要迷失了前进的方向。这是我作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士兵、对家国怀有特殊感情的文学写作者来到纪念碑前肃立的初衷。
回首百年,前行路远,信念与信仰,是远航的明灯!
我穿过喧闹的人群,走近纪念碑,碑前静静摆放着两个花篮,仿佛正无声诉说着后人的追思,黄白相间的鲜花竞相绽放,白色条幅上书“牢记使命担当”。就在这时,一个身穿校服、佩戴红领巾的小女孩,来到纪念碑前,庄重地敬了一个少先队礼,被她的父亲定格在镜头里。 
2
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广佛黄金走廊,扼交通咽喉之地,碑高9米,平台长4.5米,宽5.5米,四周用水泥六角形阶砖铺砌,设有栏杆,是南海人民为纪念和缅怀革命先烈,在当年掩埋先烈的地方就地兴建的一座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碑”七个金黄色大字,由原广东省副省长、1928年6月任中共南海县委书记的林锵云同志题写,在阴沉的天气里,发出的光芒尤其夺目。
我沿烈士纪念碑绕了一圈,最后在纪念碑正面底座红色字迹的“工农烈士史略”前蹲了下来。据悉,这块碑记,是大沥战斗指挥者之一谢颂雅撰写的,他以亲历者的笔触,简要述说烈士纪念碑背后的故事。
碑记第一段,介绍了广州起义前南海大地愁云惨淡的状况:“一九二七年春夏间,适值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之北伐战争发展至紧要关头,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指使之下,四月十二日于上海举行反革命政变。随之广东的国民党反动派亦相继进行所谓‘四·一五’清党运动,实施残酷野蛮的白色恐怖政策,其时我县中国共产党南海县委陈道周、周侠生诸同志领导下蓬勃开展的工农运动至此遂遭受挫折,志士李羽吉、黄苏等同志二十多人为县内反动派所逮捕杀害,各村农会备受摧残殆尽,革命活动乃由公开转入秘密。”
碑记第二段以痛快淋漓、掷地有声的笔调写道:“是年十二月十一日,广州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并建立广州工农民主政权——广州公社。我县工农群众、广州市郊农民与广三铁路工人,为支持广州工人起义,纷起响应,组织广州市郊工农赤卫队,参与起义行动,分头进击并解放花地、石围塘、大沥圩等地,铁锤镰刀的革命红旗迅即飘扬于广三近东沿线,声势浩荡,使全县反动统治者为之惊颤。”
到了第三段,碑记笔锋一转,声声如泣,字字带血:“广州起义经三日三夜战斗,由于敌人反扑而遭失败。我县工农赤卫队亦同时处在十倍于我之敌包围下,虽力量悬殊,仍决心与敌作殊死战斗,分头向敌冲击,移师北撤,战况以大沥圩之西南近郊为最激烈,牺牲之革命志士以此地最为多,英勇的领导者张霭泉同志于是役被捕遭害,陈道周、周侠生与凌瑞征诸同志当时分头指挥作战,亦不幸相继牺牲。计是役我工农赤卫队壮烈牺牲共一百零四人,做成喋血大沥圩郊的英雄壮烈事迹,为我县工农群众革命斗争史写下最光辉的一页!”
英雄喋血大沥圩,忠魂长留天地间!为了劳苦大众,勇于慷慨赴难,是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使命担当,“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是后人对先烈最好的情感表达。
南海起波澜 热血铸忠魂(作者:林友侨)
3
为了获得更详尽的史料,我悄然离开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追寻烈士的足迹,来到陈道周、周侠生等人秘密工作、研究攻打大沥圩的“首脑机关”所在地——隐蔽于松岗显纲村的中共南海县委员会旧址。从大沥城区到显纲村,不足十里,开车七拐八弯,十几分钟就到了。当年陈道周、周侠生等先烈,却没能撤回来,倒在了半途中。
怀着朝圣般的心情,我徒步走进显纲村。显纲村古建处处,古风缕缕,不时可见红色五角星高悬,迎面一堵砖墙上的两行红色大字扑入眼帘:“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红色精神坚守发扬!”再往前,远远看见一座标有“中共南海县委旧址”的立柱。绕过柱子,深藏一条老巷,巷门上刻“中和里”三字,古朴优雅。脚踏石板路,沿狭窄悠长的巷子往里走,宛如走进时光隧道,走进秘密深处。94年前,一个中共县委机关,就隐藏在这小小的巷子里,研究、部署了南海工农革命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约莫走了50米,在巷子中段一座普通房子门前,我停下脚步。因为门外悬挂着的“中共南海县委旧址”“南海农民革命斗争史展馆”“佛山市党员教育基地”“南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牌子,像勋章一样引人注目。此时已是下午4时许,并未到闭馆时间,但展馆大门紧闭,像它曾经的主人,沉默不语。一名路过的大姐,热情地帮我推开了这扇厚重的木门,也推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热血沸腾的历史。
面积仅64平方米的县委旧址内,四壁挂满了史料、照片,一一展示当年南海县委委员群像,生动还原大沥战役从研究作战方案,到排兵布阵、分兵夹攻、夺取大沥圩,再到广州起义失败、被民团包围、组织突围、壮烈牺牲的全过程。
据史料记载,1927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南海县党组织和党领导的工会、农会被毁。中共南海县支部书记陈道周、农民运动特派员周侠生和部分党员、农会骨干,奉命将革命活动中心由大沥大镇转移到松岗显纲村一带,党的活动由公开转入秘密。信念坚定的南海共产党人,在蛰伏中积攒力量,等待机会。
1927年七八月间,中国共产党在南海县建立了第一个县级组织机构——中共南海县委员会,在显纲村以小学教师身份为掩护的陈道周出任书记,以传授武术为掩护的县委委员周侠生负责组织工作,县委委员谢颂雅负责宣传工作。后增加张霭泉、杜敬枝为委员,邝少孚、梁通为候补委员。南海县委成立后,以热心村民张太仪家(即中和里234号)为活动据点,经常在此召开会议,商量大小事务,张太仪的家实际上成了县委所在地。
自县委成立至广州起义前夕,短短数月,南海县委先后建立起显纲、隆庆、滘口、龙溪、里水等一批党支部,恢复和发展党员约70人,并组织成立了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和第二团。有了党组织,有了枪杆子,毗邻广州的南海,已为配合广州起义开展武装斗争做好了准备。
4
1927年12月11日凌晨3时许,广州起义枪响,震惊中外,振奋民心。为策应广州起义,南海农民赤卫军两个团接到任务:第一团协同广三铁路工人赤卫队攻占石围塘火车站和南海县大沥圩,得手后配合第二团攻占佛山,控制广三铁路沿线,巩固广州外围,保障外围农民赤卫军通过这条铁路支援广州,万一广州起义遭遇不测,则可以用于撤退。由于这个战略需要,中共广东省委事先作出部署,一定要解放大沥圩。大沥圩的战略地位,举足轻重。而陈道周被赋予市郊农军总指挥的重任,统揽攻打石围塘、大沥圩和佛山的战役。
接到任务后,南海县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第一团兵分两路,由黄谦率领一个营与广三铁路工人赤卫队一起攻打石围塘,其余两个营由南海县委书记陈道周和县委委员周侠生、谢颂雅等率领攻打大沥圩,得手后再配合第二团攻打佛山。
12日凌晨,谢颂雅带领农民赤卫军30多人,乘着夜色从龙溪出发,划小船到大沥滘口,和在那里待命的几十名赤卫军汇合,一起向大沥圩进发。与此同时,陈道周、周侠生率领农民赤卫军200多人,从松岗出发。两支队伍成钳形攻势,迅速挺进大沥圩。圩上的守敌只有一个民团局,不到50人。他们在睡梦中听到枪响,见赤卫军持枪挥刀杀将过来,纷纷束手就擒。战斗不过20多分钟,大沥圩便竖起了红旗。初战告捷,农民赤卫军欢声一片。
可是,国民党政府不会轻易放弃政权,既得利益者不会轻易放弃所得利益。广州起义的爆发和广州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极大地震撼了中外各股敌对势力。12月13日,在英、美、日、法帝国主义的军舰和陆战队支持下,广州起义军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反扑,因力量悬殊,血战告败。支援石围塘的南海农民赤卫军第一团数十名战士,不得不沿广三铁路撤退到大沥。得到反扑消息的国民党南海县政府,纠集各乡民团 2000 余人,于12月13日包围了大沥圩。
十倍于己的敌人压过来,形势万分危急。陈道周紧急召开战地会议,会上县委委员张霭泉主动请缨,提出由他率领70余名赤卫队员组成决死队阻击敌人,掩护由陈道周等率领的大队人马向松岗圩方向转移。留下来阻击,意味着牺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英勇。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南海县委一致同意了张霭泉的请求。
14日凌晨,就在国民党民团发起进攻的同一时间,陈道周、周侠生带领的大部队往大沥以西的松岗方向突围。在决死队的掩护下,大部队突破敌人重重包围,安全转移。然而,就在决死队完成任务准备撤退之时被敌人觉察,敌人立即调集兵力包围决死队,同时分兵追赶堵截已突围的农军主力。危难关头,张霭泉再次果断决定,率领决死队留下来继续阻击敌人。在敌人越打越多的恶劣环境下,决死队毫不退缩,数次击退敌人的进攻。战至弹尽援绝,张霭泉拔出大刀与敌肉搏,直至子弹穿透他的胸膛。最终,决死队队员全部壮烈殉难,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南海大地。
等不到决死队赶上来与大队汇合,作为县委领导人的陈道周、周侠生放心不下,带领几名同志折返大沥圩接应张霭泉的队伍。才往回走了一里路,就遭遇如蚁般扑过来的敌人。情况不妙,陈道周、周侠生等人掉头向松岗方向狂奔。敌人咬住不放,子弹像雨点一样,在他们的头上、身旁呼啸。当撤退到松岗张边河时,大队人马已顺利过河转移,陈道周、周侠生没能跨过这道小小的河流,他们在渡河时中弹,把满腔热血,献给了满目疮痍的祖国。
牺牲时,陈道周28岁,周侠生39岁,正值壮年,生命之树蓬勃,却被狂风暴雨所折。热血洒过的河流,百年悠悠;烈士的英名,亦与天地共存、日月同辉!
5
回首往事,硝烟弥漫、刀枪铿锵、百战艰难;仰望英烈,策马扬鞭、指点江山、热血激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先烈。为纪念和缅怀陈道周、周侠生、张霭泉等104名在大沥战斗牺牲的指战员,中共南海县委员会、南海县人民委员会着手修建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并于1958年8月落成;1994年10月被评为南海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于1994年12月被评为佛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6月,被佛山市委组织部公布为佛山市党员教育基地。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沧桑,铸就辉煌,中华大地在经历新型冠状病毒之后,益显坚韧不拔,生机勃发。此时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碑前,祭奠英灵,缅怀先烈,回首来路,不忘初心,放眼世界,坚定信念,显得尤为重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需要我们接过烈士手中的旗,踏着先烈开创的路,砥砺前行,不负忠魂。
清明谷雨四月天,纪念碑前树常青。在常青树掩映中,大沥革命烈士纪念碑庄严肃穆,坐北向南,向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矗立在祖国大地,矗立在人民心中,光照千秋!
特别声明:本站的文章内容由用户投稿和系统自动采集,不保证其真实性,敬请自行核实内容的真实性,本站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如有侵权、违规,可直接反馈本站,违规文章举报入口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