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风归蓬莱,诗笔染清欢——读《蓬莱,邳州“诗词八仙,我来啦”》有感

作者: 陈景胜

 

仙风归蓬莱,诗笔染清欢——读《蓬莱,邳州“诗词八仙,我来啦”》有感

当邳州“诗词八仙”携千里风尘与文脉灵气,奔赴蓬莱仙山的千年之约,《蓬莱,邳州“诗词八仙,我来啦”》便不再是单纯的诗词唱和,而是一场仙凡相融、地域共生的文化盛宴。这篇游记以“我来啦”的赤诚口吻,打破了仙山与尘寰的阻隔,让蓬莱的缥缈仙韵与邳州的烟火诗心撞个满怀,在山海之间绘就出一幅清欢满溢的文化长卷。

游记最精妙的构思,在于让“归仙”与“访仙”形成奇妙的呼应。蓬莱本是八仙缘起之地,是仙风的根源与归宿;而邳州的“诗词八仙”,以笔墨为舟、以诗心为翼,跨越千里而来,既是对仙山的朝圣,亦是对中华诗词文脉的传承。文中没有将蓬莱塑造成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而是让仙山的灵秀与邳州的人文特质自然相融:吕洞宾的拂尘或许扫过蓬莱阁的朱红廊柱,也携来了邳州银杏的金黄碎影;何仙姑的花篮盛满了渤海的清浅浪花,也缀着邳州运河的粼粼波光;汉钟离的蒲扇轻摇,吹起的既是仙山的云气,也是邳州田垄的晚风。这种想象并非生硬的嫁接,而是抓住了“仙”的本质——仙风不在云端,而在山水人文的共鸣里,邳州“诗词八仙”的到来,让蓬莱的仙韵有了人间的温度,也让邳州的诗心有了仙山的灵秀。

诗歌的“清欢”,藏在仙山胜景与诗性初心的契合中。蓬莱的美,是“海市蜃楼疑仙境”的缥缈,是“丹崖翠壁拥琼楼”的壮阔,更是“海日生残夜”的静谧;而邳州“诗词八仙”的诗心,带着运河文化的温润、银杏文化的厚重,不刻意雕琢,不堆砌典故,只用最真诚的笔触与仙山对话。他们或许在蓬莱阁下静听潮声,让浪花与诗句共舞;或许在田横山巅极目远眺,让云雾与诗思齐飞;或许在八仙渡海口掬一捧海水,品味“仙凡同饮一瓢春”的禅意。这种“清欢”,不是远离尘嚣的隐逸,而是在文化朝圣中寻得的心灵安宁——邳州的诗人们以“八仙”为喻,既是对古老传说的致敬,也是对自身创作初心的坚守:诗词创作如同八仙过海,各展其才,却始终扎根于对山水的热爱、对文化的敬畏。

更动人的是游记背后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诗词八仙”的“我来啦”,既是邳州文人对蓬莱仙山的向往,也是两地文化的双向奔赴。蓬莱作为八仙文化的发源地,承载着中华儿女对自由、洒脱、济世的精神追求;而邳州作为运河畔的文化重镇,诗词传统源远流长,文人墨客辈出,同样孕育着豁达包容、务实进取的人文精神。这篇游记以“八仙”为纽带,让邳州的运河诗韵与蓬莱的山海仙风完美交融:邳州的诗笔为蓬莱的仙山增添了人间烟火,蓬莱的仙风为邳州的诗词注入了空灵意境。这种交融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依附,而是平等的对话、真诚的共鸣,正如诗中未言明却处处彰显的:中华文脉从来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在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与共生中不断焕发新生。

游记中的诗歌的语言兼具空灵与厚重之美。“驾诗逐浪赴蓬瀛”的开阔与“一笺清韵染初心”的细腻相得益彰,既写出了奔赴仙山的豪情,又饱含着对诗词的虔诚。结尾处“仙风永驻诗心暖”一句,将全诗的意境推向高潮——仙山的仙风与诗人的诗心相互滋养,最终化为文化传承的温暖力量。读罢全文,仿佛真有仙风拂面,既感受到蓬莱山海的缥缈之美,更体会到邳州诗人们的赤诚之心。

《蓬莱,邳州“诗词八仙,我来啦”》的成功,在于它找到了仙与凡、地域与文化的契合点。它让他们看到,蓬莱的仙风并非虚无缥缈,而是可以通过诗词与人间烟火相连;邳州的诗心也并非局限于一方水土,而是可以跨越千里与仙山共鸣。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之约,不仅为蓬莱与邳州的文化交流写下了浪漫注脚,更让我们明白:中华诗词的生命力,正在于这种对山水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对文化的包容。仙风归蓬莱,诗笔染清欢,愿这样的文化共鸣永远延续,让仙韵与诗心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

(1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3条)

  • 陈景胜的头像
    陈景胜 2025-11-25 20:40

    沙勇成: 作者以魏魏的写作经验,撷取人文景观相融合,笔触凸显蓬莱浑然天成、钟灵毓秀,“诗八仙”贤达荟萃、精神风貌,映入读者眼帘;笔锋出神入化,智慧非凡!

  • 岁寒三友的头像
    岁寒三友 2025-11-24 02:42

    诗词创作不一般,胸有气象万万千,天地人气兼顾到,繁华胜景万万千,挥笔要如指挥家,对比配合意为先。写下美句千万字,留与后人作美谈!赞赞赞赞赞赞赞![

  • 李宜丰的头像
    李宜丰 2025-11-23 22:05

    笔者高超的文笔把蓬莱描绘的如同仙境,从这个角落的美景折射出中华大地的美丽富饶。整体文章逻辑性很强,词语结构是古代与现代巧妙结合的完美,是一篇罕见的文章荟萃。

  • MindyHu的头像
    MindyHu 2025-11-23 20:07

    为优秀的陈老师点赞!

  • 陈景胜的头像
    陈景胜 2025-11-23 13:54

    彭玉强: 景胜老弟:
    《仙风归蓬莱,诗笔染清欢/读”诗词八仙”有感》阅后余韵盈怀。心系诗友,诗意满满。文中”诗词八仙”蓬莱一行,激荡千年诗意,天气虽寒,难掩心中豪情。携千里风尘与文脉灵气相融,笔下蓬莱仙韵与邳州烟火诗心,绘就一幅清欢满溢的文化画卷,让人感受到蓬莱山海缥缈之美,更能体会到邳州诗人的赤誠之心。表达了对诗词的热爱与文化共鸣。”仙风归蓬莱,诗笔染清欢”。越千里,吟诗寻韵,有追求,总有新声可觅。
    为您佳作点赞![强][强][强]

  • 东篱把酒的头像
    东篱把酒 2025-11-23 08:36

    都是一些诗词大家,有一股仙气飘飘,扑面而来,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不敢妄加评价。

  • 快乐大师兄的头像
    快乐大师兄 2025-11-23 08:09

    邳州八仙上蓬莱,诗间词界成正果!偷笑

  • 大海的头像
    大海 2025-11-23 04:54

    作者的读后感非常精妙——将传说中的蓬莱八仙与邳州诗八仙相联,又结合邳州文化交流将读后感推向新的高度。“这场跨越地域的文化之约,不仅为蓬莱与邳州的文化交流写下了浪漫注脚,更让我们明白:中华诗词的生命力,正在于这种对山水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对文化的包容。”为作者佳作点赞!

  • 德不孤必有邻的头像
    德不孤必有邻 2025-11-22 16:34

    读《蓬莱,邳州“诗词八仙,我来啦”》有感,感悟深刻,语言优美,读之如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美不胜收。仙风归蓬莱,诗笔染清欢。愿诗词八仙与八仙的文化共鸣永远延续,让仙韵与诗心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为美文点赞!

  • 顺其自然tws的头像
    顺其自然tws 2025-11-22 09:56

    古有八仙聚蓬莱,今有八仙赋诗会!

  • 7159的头像
    7159 2025-11-22 05:44

    八仙联袂踏蓬瀛,雾锁丹崖海气清。
    醉里乘风凌碧浪,仙踪留与世人倾。

  • 陈景胜的头像
    陈景胜 2025-11-21 18:04

    孙兰放: 作者对《蓬莱,邳州“诗词八仙,我来啦”》读后有感:
    (一)他们找到了仙与凡、地域与文化的契合点,蓬莱的仙风,并不虚无缥缈,是可以通过诗词与人间烟火相连。
    (二)邳州的诗心,并非局限于一方水土,而是可以跨越千里与仙山共鸣。
    (三)蓬莱与邳州文化的融合,使诗词更加浪漫。
    (四)中华诗词的生命力,正体现在诗人对山水的热爱,对传统的坚守和对文化的包容上。
    好文,点赞了![强][强]

  • 雨杉的头像
    雨杉 2025-11-21 17:22

    仙凡同饮,丹崖翠壁。景也,胜也,诗染清欢,灵动之笔。[强][强][强]

  • 琳雅的头像
    琳雅 2025-11-21 16:56

    欣赏美文佳作,点赞学习

  • 手留余香1314的头像
    手留余香1314 2025-11-21 16:56

    行云流水,字字珠玑,文采斐然,妙笔生花!

  • 陈景胜的头像
    陈景胜 2025-11-21 16:50

    感谢刘主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