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经》有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这句话道破了世间万物的生存法则:过于刚硬者,往往最先遭遇摧折;而懂得柔韧处世者,方能在风雨中长久立足。
历史长河中,从不缺“刚则易碎”的例证。西楚霸王项羽,力能扛鼎、气盖山河,却始终秉持“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执念。
鸿门宴上,他不屑于权谋算计;垓下之围时,他拒绝渡江东山再起,一句“无颜见江东父老”,让乌江之水见证了刚硬性格的悲剧。
反观刘邦,虽无霸王之勇,却懂得屈伸之道。鸿门宴上他俯首称臣以避祸,兵败彭城时他弃子逃生以图存,最终以柔韧之姿扭转战局,开创大汉基业。
一刚一柔,两种结局,早已将“刚而易折”的道理镌刻在历史的书页中。
我邻居夫妻俩,男的性情刚烈,女的性格暴躁,夫妻间三句话说不一道上,就抬扛,谁也不让谁,哪怕正吃饭,男的摔碗砸碟,女的破口大骂,撕扭在一起。由于长期吵闹,给子女带来极不良影响。长子心情忧郁,二十二岁时病亡,长女十二岁病死,接着二女儿也不幸病亡。五个子女在不到十年间死了三个,对两人精神打击太大,男的收敛,女的沉默,四十多岁才开始痛定思痛,互相不再因鸡毛蒜皮的事争执。女的活到九十岁病故,男的今年九十二岁尚能自理。
不仅个人如此,企业与国家的发展亦需遵循此道。
曾经的诺基亚,凭借坚固耐用的产品特性占据手机市场半壁江山,却因固守塞班系统的“刚硬”,拒绝顺应智能手机时代的变革,最终从行业巨头跌落至被收购的境地。
柔韧绝非懦弱,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生存智慧。它是苏轼在“乌台诗案”被贬后,仍能写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记生平”的豁达;是杨绛在历经岁月磨难后依保持“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的通透。
柔韧是在坚守原则底线的“刚”之上,多了一份对世事的包容,对困难的变通,如同山间翠竹,风来时弯而不折,风过后依然挺拔向上。
人生如逆旅,世事如棋局。若一味追求刚硬,便如瓷器般精美却脆弱,稍有碰撞便会粉身碎骨;若懂得柔韧处世,便能如蒲草般坚韧在风雨飘摇中始终扎根于大地。
愿我们都能摒弃“刚则必强”的执念,习得“柔则久存”心智慧,在人生的道路上,既能守住内心的“刚”,也乱练就处世的强,方能行稳致远,笑看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