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鲁智深”一道去比武

作者:王成武

我与“鲁智深”一道去比武

和练武术的男士相处,只觉对方力能扛鼎;同练武术的女士为伴,又仿佛自己身轻似燕。

练武练到一定境界,段位便成了衡量水平的硬标尺。从前,只要能在国际武术大赛上摘得金牌,就能直接获评武术六段;如今规矩变了,段位必须实打实去考,要考单练、对打和自选套路,高段位还得提交论文、出版专著才行。

那次邳州市就派了我和马林弟两人去考段位。单练和自选套路我俩都没问题,难就难在对打——这是新颁布的考核项目,就算传统对练功底再扎实也不算数,必须严格按新规来。

我俩练的不是一个路子,他专攻八卦掌和形意拳,我练的是杨氏太极拳,根本没法对练。后来经韩召坤介绍,我总算找着了合适的对练伙伴。俩人反复切磋琢磨,慢慢摸透了新规的门道,能做到见招拆招、心中有数,一到六段的对打考核流程也练得顺顺当当。

眼看后天上午就要考试,我放下心来,回酒店安心休息。可马林弟还没找到对练的人,只能在房间里“哼哈”地练单练,形意拳最讲究的就是爆发力。老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一年打死人”,他年轻,功夫又硬,以前参加国际武术大赛,拿金牌就跟家常便饭似的。不管是少林拳、通背拳、八卦掌,还是春秋大刀、月牙铲,只要他报名参赛,金牌准能收入囊中。功夫好是一方面,他模样周正、身形威猛也加分不少,尤其是女裁判,几乎都会给他打满分。

苏鲁豫皖一带的人都叫他“鲁智深”,模样简直和水浒传电影里的鲁智深一模一样,就是皮肤比鲁智深白些。他是回族人,日常饮食以牛羊肉为主。

那天晚上,因为没找到对练伙伴,他心情有些沉闷,我俩闲聊时,他说起过一件事:有次老婆让他去接孩子,可他琢磨武术动作入了迷,愣是把这事忘了,最后孩子哭着自己回了家。老婆哪能不气?等他出门练拳时,把他攒下的一大筐金牌,全一股脑扔到了家门前那条水深得很的大沟里。

后来他又得了两枚金牌,想往金牌筐里放时,才发现筐没了,之前的金牌也全没了。一问才知道是被老婆扔到深沟里了,好在那时老婆气已经消了,把实情告诉了他。

他倒没生气,托师兄弟帮忙,找来了窑湾古镇的“水鬼”(潜水能手)。“水鬼”们摸了一下午,把金牌一枚不落地捞了上来。水鬼们没要钱,全看在师兄弟的面子上,不过光请他们喝酒就花了近两千块。

爱武术的人大抵都是这样。就像他老婆说的:“金牌一分钱不值,你咋还这么痴迷?”可个人爱好这东西,本就不是能用钱衡量的。

入夜后,我很快就睡熟了,睡得格外香。可第二天一早起来,就看见马林弟满眼疲惫——他一夜没睡好。

考试前一天,我们忙着办手续:交身份证、拍照、填表格,琐碎事不少。就在填表的时候,马林弟总算找到了合适的对练对手。俩人脾气、路子都合得来,一拍即合,练了一下午,对打考核的问题彻底解决了。我俩高兴得不行,找地方喝了顿痛快酒。

回到酒店,马林弟轻松地把席梦思床垫搬了下来——那床垫沉得很,我连掀都掀不动。他就对着硬床板躺下,连被子都没盖就睡着了,要知道那会儿我都得盖着被子才行。

许是酒劲上来了,再加上前一晚没睡好,没过两分钟,他就打起了呼噜。那呼噜声一会儿像头牤牛,“莽昂莽昂”地吼;一会儿又突然停了,能憋上一两分钟,甚至三分钟,接着“扑吾”一声,像黄河决了口,滔天水浪一泻千里。啥时候憋气、啥时候换气,完全没个规律,把我搅得没一点头绪。

我在他的呼噜声里辗转反侧,好不容易才熬到天亮。等他醒了,我赶紧说:“老弟,你出去练练吧,让我补会儿觉。”

他有些不好意思:“哥,对不住,昨晚我那呼噜没个韵律,也没规律,瞎打一通,让你见笑了。还好你能扛住,之前旅游,我一个人的呼噜把好几个房间的人都吵跑了。”说完,他还转头冲我笑了笑。

他走后,我迷迷糊糊地合了会儿眼,连早饭都没吃,就赶去参加武术段位考试。好在之前准备得充分,我和马林弟都顺利拿到了武术六段。

这个“鲁智深”啊,白天能跟你“倒拔垂杨柳”般切磋武艺,夜里却呼天抢地似的打“惊雷”。罢了罢了,终究是各有各的模样,各回各的家,各睡各的觉!

(1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3条)

  • 自信人生的头像
    自信人生 2025-10-27 20:21

    那呼噜声一会儿像头牤牛,“莽昂莽昂”地吼;一会儿又突然停了,能憋上一两分钟,甚至三分钟,接着“扑吾”一声,像黄河决了口,滔天水浪一泻千里。
    这一段描写的打呼噜太像了!很像《水浒传》里的文字。

  • 万宁的头像
    万宁 2025-10-27 19:57

    形神兼备!很有画面感!

  • 陈景胜的头像
    陈景胜 2025-10-27 19:45

    欣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