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养生就修心

作者:刘同富

最好的养生就修心
养生之道,古往今来皆被热议,有人执着于山珍海味补养身体,有人沉迷于功法锻炼强健筋骨,却往往忽略了“心为身之主”的核心——最好的养生,从来不是外求滋补,而是内修其心。

心若平和,身体便少“内耗”。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长期焦虑、易怒、抑郁等负面情绪,会持续刺激内分泌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免疫力下降,甚至诱发肠胃疾病与失眠。就像一间常年被风雨冲击的房屋,即便外墙修补得再坚固,内部的根基也会逐渐受损。反观心态豁达之人,遇事不钻牛角尖,情绪不被琐事裹挟,体内气血运行顺畅,脏腑功能自然协调,无需刻意进补,也能拥有稳定的健康状态。

心若豁达,疾病便难“近身”。古有苏轼屡遭贬谪,却以“竹杖芒鞋轻胜马”的心境笑对人生,即便身处逆境,也能食粗茶淡饭、赏清风明月,终得高寿;今有不少老人,无特殊养生秘诀,仅靠“不操心、不生气”的简单心态,年过九旬仍精神矍铄。这正是“心宽一寸,病退一丈”的道理——修心不是改变外界的风雨,而是修炼内心的“避风港”,当心态足够开阔,外界的压力与烦恼无法侵扰心神,身体便会形成一道天然的“防护盾”。

心若有盼,生命便有“活力”。修心并非消极避世,而是在平和中保有对生活的热爱,在豁达中坚守内心的追求。有人退休后学书法、练太极,以兴趣滋养心灵;有人常与亲友相伴,以温情慰藉心神。这种“有所盼、有所乐”的心境,能让大脑保持活跃,让身体维持适度运转,避免因空虚无聊陷入精神萎靡,进而带动身体机能保持活力。就像枯萎的草木,若有阳光与雨露的滋养便会复苏,人心若有热爱与期待,生命便会始终焕发生机。

世人总在寻找养生的“灵丹妙药”,却不知最好的“药方”就藏在自己心中。修一颗平和心,减少身体内耗;修一颗豁达心,抵御疾病侵扰;修一颗有盼心,延续生命活力。如此,无需外求他物,便能以心养身,得长久安康。

(3)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