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公主珍贵的两块钱》有感

作者:陈志宏

读《公主珍贵的两块钱》有感

看到张恒成老师给李斌妹妹的散文《公主珍贵的两块钱》点赞,心里颇为好奇,能获得张老师点赞,一定是不错的文章。于是,就激发我想读读这篇文章的心愿。我在传奇书画院骨干群里一翻找,果然找到了。这篇文章是由邳州文化网,2025年9月26日14点40分发表的。文章不长,800字左右,因此,我用5分钟的时间就读完了。

当我看完后,放下手机,闭眼思考,感觉到李斌妹妹不是一般的女人,她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人。从《公主珍贵的两块钱》中,我能读到她从小心地善良,为人忠诚可贵,在哪普遍贫穷的年代,为同学父亲住院治病,慷慨解囊,真是难能可贵,品质优秀。

在我反复玩味这篇文字,李斌妹妹采用了铺垫烘托的手法,先交待清楚,在那贫穷年代里钱的价值,攒了一年多的时间的两块钱,当年可是一笔“巨款”。这笔“巨款”从小哥花一毛钱,兄妹俩就能吃到一顿早餐得到充分的体验。写到此,我忽然想起当年的一件事,我们家少了两毛钱,母亲反复追问我们兄妹五人,最后从我小弟弟的裤裆的小鸡鸡上找到的。当时,我母亲泪如雨下,心疼的将肿胀的像琉璃灯样的小鸡鸡上轻轻将橡皮筋解开。我记得清清楚楚,母亲一边解,一边哭着说:我的儿啊,你要是把命根子勒掉了,这辈子就完了。由此可见,我弟弟的智商高我不少,后来他依数学满分的高考成绩,被名牌大学录去。写该文章,我本不该节外生枝,穿插这段文字的。可是,我的用意是想揭露那个时代真是“吃鸡毛找不到避风弯”。那个时代突出的特点,就一个字:贫!

但是,从李斌妹妹的《公主珍贵的两块钱》中,我能窥视到,由于当年她父亲从事中医行业,当时的家境还是能解决温饱问题的。这样,她们家的生活是好于一般人家。在这一点上,从李斌妹妹的描写中就能体会到:“身为中医世家的老幺,我是泡在当归与陈皮气息里长大的,却也被宠成了不知愁的“小公主”——七个兄姊的旧衣改造成碎花裙,母亲偏要破例给我做条兰卡机锁边的裤子,这是我最值得炫耀的,每次穿上它,裤子不长,还总要把裤脚卷起来,让大家看到,同学羡慕的眼光,那叫一个贼辣辣滴,有一次我小哥要开班委会,想借我锁边裤子穿,那我哪里舍得,小哥就想了一招,小妹如果你借我锁边裤子,明天早上我请你喝带盐豆子的粥,还有炸油条,这可是大餐哦!我一听,好!一言为定,第二天早上我们姊妹俩来到校门口小粥铺,小哥拿出两毛钱要请客,我想一毛钱就够吃一顿早餐,我灵机一动说小哥可以把剩下的一毛钱给我,我就攒够两快钱啦!可以在班里称上爆发户啦,记得我娘还经常还在衣襟口袋里缝进几粒冰糖,连吹过衣襟的风,都甜得软乎乎的。”

在那个时代,能穿件新衣裳,心里总盼望着天不要黑,让人能看到自己衣服漂亮来显示着优雅美丽。那时候,能到集市上吃根油条,吃串油煎包真是莫大的享受。所以,李斌妹妹的文章,使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李斌妹妹文章写的好啊,道出了我的心声,使我心里产生了甜甜的味道。

宋代学者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强调了文学应该注意思想性,通过文字传播正道,弘扬道德,反对追求词藻华丽而忽视内涵的形式主义。而李斌妹妹的文章,表达和渲染满满的正能量,读后能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向善的力量。伟人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李斌妹妹从小就接济有困难的同学,到现在年逾花甲,仍然行善积德,治病救人,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做好事。现在,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世间最金贵的方子,从来不在《千金方》的纸页里,而在扉页那句大医精诚,先发大慈恻隐之心里,在把自己的糖,分给更需要的人手里。”

在文章结尾处的这句话引用了唐代大医孙思邈的:“大医精诚,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莫不是自己的写照吗?

关于李斌妹妹的文章,我感觉到她写的自由而真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实实在在的美。这种美就像当下正在盛开的桂花,馨香扑鼻,沁人心脾,给人一种清爽,提升人的精神状态。这篇文章文脉条清理晰,没有一点拖泥带水之嫌。正如苏轼说的那样:“文如其人。”李斌妹妹做事利利索索,文章也写的这样直接了当,没有一点累赘之言,简洁的语言是这篇文章突出的特点。在此,我就不展开说了。

总而言之,《公主珍贵的两块钱》是邳州文化网近期发表的一篇好文章。要不,不会得到张恒成老师点赞的。正是他的点赞,才引起了我精心细致的研读了这篇文章,不然的话,也不会有上面这些文字的。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