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从重型装备的自主研发到汽车零部件产线的智能化升级,园区企业以“智改数转”为引擎,不断突破技术瓶颈、提升生产效能,让“智能制造”成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自主研发
“大块头”也有大智慧
近日,在徐州华邦专用汽车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台刚刚完成试车的500吨桥式梁重型运输车整装待发,即将启程出口海外。
该重型运输车是企业自主研发的专精特新产品,高度集成了提升桥、升降、转向等多项关键技术,拥有相关专利20余项,最大承载重量达500吨,能够精准适配重型变压器等国家重点机电项目的运输需求。即使在山地等复杂路况下,该车也能通过灵活调整车身高度与角度,保障运输平稳顺畅。
徐州华邦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冯之涛介绍:“这款设备采用可拼接的轴线模式,以前我们生产的产品最大承载力是350吨,运用新技术后,承载力提升至500吨,甚至更高。”
作为专业从事大型设备运输专用车研发生产的企业,徐州华邦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多年来深耕重型运输设备领域,主导产品涵盖山地运输车、原木运输车及重型平板运输车等。在“智改数转”与研发创新的双重推动下,企业持续更新生产设备,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冯之涛告诉记者:“近几年来,我们累计投入约2000万元,引进大型数控机床、车床、镗床以及大型焊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生产效率提高了30%以上。”
“智改数转”进行时
产线越来越“聪明”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高新区各企业在深耕产品研发同时,持续加速转型升级。在蜂巢传动科技邳州有限公司组装二线,工人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线体升级改造。今年上半年,企业产能已超过去年全年总量。为应对下半年高产需求,组装二线于本月启动智能化升级。
蜂巢传动科技邳州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王佳强介绍:“我们双管齐下推进提升改造,在硬件上,引入大量机械手,在软件上,则用自研的MOM系统作支撑。改造完成后,线体生产效率预计提升30%,自动化率提升到70%。”
依托“智改数转”战略,企业积极引入自动引导车等智能设备,全公司设备自动化率平均达到65%,组装线体效率提升30%。凭借智能化建设的显著成效,企业成功获评省级智能工厂。
王佳强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提升产线自动化水平,全力保障下半年订单交付。”
新项目加速落地
优质环境“引凤来栖”
在园区良好发展环境的吸引下,越来越多企业选择在高新区扎根成长。今年新落户的徐州海富新材料有限公司正全力加快投产进程。
作为专注于工程机械与汽车配套领域的企业,海富新材料以机罩产品为核心业务,客户覆盖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等工程机械细分领域,产品供应国内多家主流工程机械企业,目前已与徐工等知名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徐州海富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小波表示:“新厂区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整体进度达90%,预计9月底可实现全面量产。当前多个项目正在洽谈或陆续落地,量产后将进一步释放产能,全力推动销售额实现新突破。”
精准赋能
打造“智造”新梯队
企业积极变革的背后,离不开高新区的精准赋能和全面布局。近年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截至目前,高新区涌现一批智能化成果:正大食品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蜂巢、海天等5家企业获评省级智能工厂;曼德电子、金发科技等7家企业获批省级智能车间;累计获批星级上云企业27家,其中五星级1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3家。高新区将持续推进“基础级—先进级—卓越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不断完善企业培育库,加快推动产业智能化转型。
高新区经济发展部部长刘莹表示:“我们将重点组织曼德、精工等8家企业申报先进级智能工厂,推动蜂巢申报卓越级智能工厂,支持蜂巢、曼德申报国家5G工厂名录,培育正大食品等企业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记者 / 李索雅 郭家良
编辑 / 卜非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彭斌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