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与田辉战友相识的第四十二个年头,我们分别已有三十九年,期间仅在吉林永吉见过一面。我比田辉大整整十岁,我们分别出生在不同地域的小山村,他来自东北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县放牛沟公社荆家大队六队,而我则生于苏北江苏省邳州市燕子埠镇燕子埠村四队。
我家中兄弟姐妹六人,田辉家有兄弟姐妹四人。1976年2月,我应征入伍,来到辽宁省瓦房店市81175部队97分队;1984年,年仅19岁(虚岁)的田辉也踏入军营,来到了我们连队。
田辉的父母都是教师,但他在成长过程中也历经艰辛,在困苦中磨砺、成长并走向成熟。凭借自身不懈的拼搏奋斗,他的事业与家庭生活都蒸蒸日上,后来荣升为处长,这一切都得益于他踏实苦干的精神和谦逊认真的工作作风。
1984年,田辉入伍时身高一米六八,体重一百斤,被分配到沈阳军区39军115师炮团火箭炮四营十一连。新兵训练结束后,他成为连队后勤的一名生产兵,那时我担任连队司务长,负责管理连队所有后勤事务,包括炊事班、养猪、种菜、大田劳作,以及“三大员”(文书、通信员、卫生员)和司机班。
连队有十亩菜地(包括大棚)、三十亩大田,还养着猪。作为生产兵,田辉肩负着重要责任,连队的生活改善很大程度依赖他们的工作,毕竟伙食好坏直接关系到部队的战斗力。
春天一到,就要准备土豆种,我们得去附近农村采购,有时用大豆交换。当地百姓土豆种得早,剩余的土豆种对他们用处不大,所以我们总能顺利收齐。田辉每次都迎着寒风,赶着毛驴车把土豆种运回连队,确保土豆能及时种下。北方春天来得晚,到了五一,天气才暖和起来,菜地里越冬的小葱浇过水后,便迅速生长,田辉也开始忙碌起来。翻地、播种,他都按计划认真完成,还时常给我提出合理化建议,我也积极采纳,共同把地种好。在他的努力下,连队菜地的各种作物茁壮成长、喜获丰收,极大地改善了连队的伙食。
记得连队炊事班门前有半亩多大的塑料大棚韭菜,辽东地区风大,一天夜里,田辉匆忙跑来喊我:“司务长!司务长!韭菜大棚被风刮开了!”我赶忙跑去查看,只见塑料布一角已被刮坏。若不及时处理,一旦风势变大,整个大棚就会报废,不仅韭菜会被冻死,前期的建棚投资也将付诸东流。全连紧急行动,用铁丝加固大棚,在四周培土压实,才保住了韭菜大棚。
连队的三十亩大田呈南北走向,北头种着高粱,其余种玉米。有一年,我负责连队留守工作,连队去海边施工。玉米收割时,刚下过几天雨,我和几个人正在炊事班包饺子,田辉前来报告:“司务长,有人偷咱们大田的玉米!”我立刻带领几个人飞奔前去追赶。几个小伙子如同离弦之箭,直冲向玉米地。由于大田靠近村庄,个别素质不高的人总惦记着部队的庄稼。
我们满头大汗、满腿泥泞地抓住了偷玉米的人,还缴获了两个布袋,里面装着高粱和玉米。那人辩称自己昨天刚结婚,战士们也不好过多为难,只是扣留了赃物和袋子,此事便就此了结。
田辉这小伙子头脑精明、能吃苦耐劳,做事认真负责,待人热情,在战友和领导间关系融洽,备受好评。无论是军事训练、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琐事,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积极主动,还很会说话。因此,连领导安排他担任上士。
田辉当上士后,工作更加认真负责,对我交代的任务执行得一丝不苟。每天晚上,我把第二天连队采购清单和要办的事告诉他,他都会认真记录下来。第二天早饭后,他就赶着连队的毛驴车前往瓦房店市菜市场或百货大楼,往返近二十里山路,部队在郊区东坡下、孤山前,瓦房店市则在西山坡上。连队的大事小情都由他操办,来队家属的接送也靠他的毛驴车,大家都戏称这毛驴车为“驴吉普”,他为“驴吉普驾驶员”。他整天忙个不停,办完事后回到连队,不是帮厨,就是去喂毛驴,经他喂养,毛驴膘肥体壮。大田产出的高粱和玉米都用来喂猪和毛驴,毛驴车一出营房,毛驴就欢快奔跑,一扬鞭,更是撒欢,场面十分热闹。
上士和我同住一间房,这房间既是我的办公室也是宿舍,里面有一张办公桌,桌上放着保险柜、算盘和办公用品,还有两张军用单床,我睡南床,他睡北床,床下摆放着脸盆等日用品,还有两个水壶和一把椅子。每天早上出操回来,田辉已经整理好被子,打好洗脸水和刷牙水;晚上九点熄灯号响后,他会铺好被子,平时也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换下的脏衣服,他总是抢着洗,我则尽量自己动手,不想麻烦他。
我家属来部队时,周末团部放电影,田辉会抱着我儿子一起去看。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有任何想法都会和我交流,我也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看法,他很有思想,尽管我们年龄相差十岁、职务不同,但相处得如同亲兄弟。思想的契合,是我们深厚情谊的基础。看着他一天天成长、成熟、进步,我打心底里为他高兴。他也不负众望,从战士成长为班长、上士,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每年都能获得连队嘉奖。
1986年3月8日,我调到团里后勤军需股工作,从此与田辉分别,但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情谊从未中断。1987年底我转业,1989年他复员。我转业到江苏省邳州市农业银行工作,他则在长春九台的石头口门水库工作。
尽管天涯相隔、山河阻挡,我们的兄弟情、战友谊始终不变。分别三十年后,我们终于在吉林永吉重逢。那次我去永吉探亲,战友热情招待,还叫来了长春和吉林市的战友。第一个拥抱我的是翟立新,第二个是张奇,而田辉站在一旁微笑不语。立新介绍后,我一时愣住了,仔细打量他,模样变化太大,当年一百斤的小伙,如今体重竟达二百斤,脸庞也大了一倍。他开口叫我“司务长好”,熟悉的声音让我回过神来。我不禁感叹,石头口门的水和鱼,竟把田辉养得如此健壮,真是好山好水好福气,那时他已担任副处长。
2025年7月28日,长春连队第五届聚会结束后,三十位战友和军嫂乘坐几辆小车前往田辉家——九台石头口门水库。雨后的天空格外晴朗,微风轻拂,令人心旷神怡,沿途是一望无际的青纱帐,远处山峦青翠,绿草如茵,山花烂漫。
石头口门水库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饮马河中游,始建于1958年7月,1965年10月全面竣工 ,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它作为长春市重要的水源地,承担着防洪排涝、城市供水、农田灌溉等多种重要功能。据2023年数据显示,其年供水量达0.8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量的35%,每日能为长春市及市区供应超20万立方米原水。近年来,水库不断加强生态治理,2024年实施湿地改造165公顷,建设生态沟渠两千一百三十八米;2025年5月开展入库河流综合治理项目,着重改善支流水质;2023年完成一级保护区维护工程。水库总库容12.64亿立方米,防洪标准达两百年一遇,坝型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189.5米,冬季冰下捕鱼活动频繁,2024年单网捕鱼产量就达5万公斤 。这里山水环绕,风景秀丽,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水利风景区,也是长春著名的旅游胜地,库区沿岸群山环抱,丛林茂密,美不胜收。
我们一路欣赏风景,不到两小时就抵达田辉家(库区距离长春市35公里)。水库边、群山下,一个小山村格外醒目,楼房虽不高,但整齐干净、秀丽宜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的饭店,都打着特色鱼招牌,吸引着游客。
田辉多次邀请,我也期盼多年,今年终于如愿来到石头口门水库,品尝全鱼宴。我们在水云间鱼馆相聚,这里的鱼个头惊人,上桌的炖鱼每条都超二十斤,真不知得用多大的锅才能烹制。接着还有炒鱼、油炸鱼、炖鲶鱼等,再加上各种炒菜,满满一大桌,十分丰盛。酒馆里坐满了两桌战友和军嫂,每桌近二十人。大家欢聚一堂,尽情高歌。田辉致欢迎词,吕参谋长、宋玉福政委致答谢词,掌声和欢呼声久久回荡。宋政委提议在这里开个团聚会,桌上的人轮流发言,将气氛推向高潮。每个人都分享了分别后的经历和感受,每一句话都在大家心中激起层层波澜。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无论相隔多远,这份战友情永远不会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