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这个暑假,戏水消暑是孩子们的美好期盼,然而溺水风险也相应增加。为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生命安全,我市创新工作思路,以“疏堵结合”为关键举措,织密防溺水安全防护网。随着暑假临近尾声,回顾这一时期,各镇村、学校通过一系列暖心举措,持续为孩子们撑起了一把坚实可靠的假日“安全伞”。

“疏”导有方

营造安全软环境

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能更加持久、广泛地提升区域环境内的安全水平,培养未成年人的安全习惯和应急能力,才是治之有效的根本。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在我市闽江路小学课外游泳训练基地,游泳教练正在教授孩子们在相对平缓水域不慎意外落水时,使用仰漂术的正确自救方法。与传统的书面教学和课件展示不同,真人实景演示让一些关键的技巧和注意事项更加直观、深入人心。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游泳教练陈威介绍:“若自己意外落水,应保持镇定,放松身体、自然展开,头部后仰使口鼻露出水面。屏住呼吸、避免呛水,身体便可如木板一般漂浮。随后调整呼吸,用嘴吸气,用鼻缓慢呼气,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和腹部稳定,仰漂在平静水域中自救效果较好。”

除了自救能力的培训,我市还依托“暑期游泳进校园”常态化活动,推动游泳技能在中小学规范普及。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近日,在青年路小学新建的泳池中,一堂游泳课正热烈开展。早在暑假开始前,该校就制定了详细的游泳教学计划,并聘请专业教练,通过系统、全覆盖的课程安排,力争让每一名学生掌握游泳和基本救护技能。

学生郭一融告诉记者:“今年暑假我已经上了20多次游泳课,在教练指导下学会了换气、蛙泳腿、划手、漂浮和憋气等技巧。我感觉这个暑假过得非常有意义。”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青年路小学德育处主任王建文表示:“本次校园游泳课程培训贯穿整个暑假,我们聘请了多名安全员和教练员全程监督指导,每天从早9点至晚8点,全力保障孩子们的游泳安全。”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今年暑假,我市全面推进“游泳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全市25个镇区、街道共建设可拆装式游泳池140个,城区10所学校分别配备1个可拆装泳池,均配套专业水上设施和救生人员。在设施与管理同步提升的保障下,更多青少年被引导到安全的水域环境中,在尽情游玩的同时学会了自我保护。

“堵”字当头

筑牢防护硬基础

如果说“疏”是防溺水工作的根本之道,那么“堵”,作为阻断危险水上活动的直接手段,就是这项工作的重要基础保障。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近年来,针对水库、池塘、河流湍急区域等危险水域,我市各属地责任部门持续加强护栏、警示牌、防护网等物理隔离设施建设,并不断吸纳社会监管力量。与此同时,无人机、智能人形监测等设备的投入使用,进一步提升了水域管控的全面性和效率。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在炮车街道富民桥上,工作人员正操作无人机对河道进行巡逻。据了解,炮车街道辖区内共有县级河道2条、镇级河道9条、村级河道90条,河网密集且支流较多。为全方位守护水域安全,街道引入无人机开展巡查工作。无人机凭借视野开阔、机动灵活等优势,能够实时回传河道沿岸及隐蔽水域的精准监控画面,实现对复杂水域的高效监控。

炮车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袁航告诉记者:“无人机能够覆盖人工难以触及的水域,不仅工作效率更高,视野也更加广阔。”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炮车街道通过空中“侦察员”让安全隐患无处藏身,而运河街道则借助防溺水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实现360度无死角动态捕捉,让安全隐患“随时发声”。

在运河街道防溺水监控指挥中心,辖区内各重点水域的实时画面正清晰呈现。该防溺水视频监控预警系统已由工作人员提前划定电子警戒区域,一旦有人员靠近警戒线,系统就会瞬间触发警报功能。

运河街道社会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徐峰介绍:“目前街道共安装35套防溺水视频监控预警设备,具备自动报警、远程喊话和实时回传等功能。信息化技术的多点位运用,显著提升了防溺水监管的力度与效能。”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据悉,我市目前已累计在重点水域安装智能防溺水预警系统460多套,其“智能感知、主动预警”的全时段、全方位防控功能,在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各地“即时响应、快速处置、闭环反馈”的防溺水工作效能。

暑期安全的堵与疏

随着防溺水宣传不断深入,我市守护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的队伍持续壮大。各地防溺水巡防队的成立、“巡防联盟”成员日夜值守、垂钓爱好者等热心群众的积极参与,共同构建起“全民参与”的防控格局,让孩子们度过一个既快乐又安全的假期。

编后话

有效的防溺水工作,不能仅靠一味禁止,也不能单凭教育引导,必须坚持疏堵结合、双管齐下。采访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各地、各校并未简单“一刀切”,而是依据水域特点、人群特征等灵活调整“疏”与“堵”的侧重点和力度,在筑牢假期安全防线同时,也让孩子们的暑假变得充实、有趣、多彩。

实践表明,只有将刚性防护与软性引导、技能提升和安全环境建设有机结合,才能更加全面、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事故,真正为孩子们撑起一把快乐暑假的“安全保护伞”。

记者 / 朱芷萱

摄影 / 郭家良 陈国政
编辑 / 卜非凡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赵源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