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人生转弯处,见赤诚与坚守——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

作者: 陈景胜

于人生转弯处,见赤诚与坚守——读陈行甲人生笔记《在峡江的转弯处》有感
在阅读陈行甲的《在峡江的转弯处:陈行甲人生笔记》之前,我就听闻过他的事迹,一个在仕途巅峰时急流勇退,投身公益的传奇人物。但当我真正翻开这本书,才发现,那些听闻不过是冰山一角,书中展现出的他,是一个更为真实、立体、有血有肉的灵魂。

这本书是陈行甲的自传体随笔,从他的童年岁月写起,讲述了母亲对他的深远影响、与爱人的相知相守、在清华和美国的求学生涯,以及毕业后在基层工作九年多的经历,还有在巴东任县委书记期间惊心动魄的反腐斗争,最后是转场公益事业后的种种感悟。整本书语言平实,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着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正义的执着、对人民的深情,读来令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书中开篇便是陈行甲对母亲的回忆,母亲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有着勤劳、善良、干净的品行,这些品质像一盏明灯,照亮了陈行甲的成长之路。小时候,母亲总是把家门口的“阶坎”打扫得干干净净,给路过歇脚的背脚夫递水;王伯娘的女儿出嫁没有像样衣服,母亲送出自己的嫁衣;王伯娘去世,母亲失声痛哭帮忙料理遗体……母亲对弱者的悲悯和善良,深深烙印在陈行甲的心中,成为他日后为人处世的准则,也让我看到了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深刻影响,一位平凡母亲用自己的言行,为孩子铸就了高尚的道德根基 。

陈行甲的学习和成长之路,充满了艰辛与拼搏。他从农村考入省城,又凭借着不懈的努力考上清华,还获得公派美国学习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他不断提升自己,锻炼表达能力、积累知识储备。他坚持写日记、写讲话稿,这些习惯不仅提升了他的文字能力,更为他日后著书积累了素材。他的经历让我明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只有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我提升的追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从政期间,陈行甲始终坚守初心,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任兴山县外贸局副局长时亲自押运卸货;任团县委书记时组织活动让流失学生重返校园;任水月寺镇镇长时开源节流让乡镇走出困境;任巴东县委书记时,面对当地复杂的政治生态和贫困落后的局面,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他铁腕反腐,将包括县长在内的几十名官员送进监狱,整治当地的政治生态,还为了振兴当地文旅经济,从三千米高空跳伞为巴东代言,努力改善民生。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受了无数的威胁和压力,甚至患上抑郁症,但他从未放弃。他的这种为了正义和人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的精神,让我深深敬佩,也让我看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担当和使命。

人生下半场,陈行甲投身公益事业,创立基金会,致力于公益创新、大病救助、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关怀等项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弱势群体的关爱,继续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共产党员是我永远的身份,我坚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信对弱势者的悲悯是人活着的意义之一。”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我,让我看到了一个纯粹的人,一个为了理想和信念不断奋斗的人。

读完这本书,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陈行甲的人生就像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他在人生的每一个转弯处,都做出了无愧于自己内心的选择。他的故事让我明白,无论生活给予我们怎样的境遇,都要保持善良的本性,坚持学习和成长,坚守自己的初心和信念。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陈行甲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相信,真、善、美永远存在,并且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奋斗。他的精神也将激励着我,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敢地追求梦想,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6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