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刷到有关红旗的视频,把它介绍给广大群众,以飨读者。
红旗渠是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中国的水长城、“人工天河”。
在红旗渠的修建过程中,由于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先后有81名干部群众献出了生命(最小的17岁、最大的63岁),多是因塌方、意外事故等原因牺牲,数千人受伤,重伤256人,他们用生命诠释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这些牺牲者被永远铭记在红旗渠纪念馆的烈士名单中,他们的贡献为当地解决了长期缺水问题,惠及子孙后代。
太行山脉的悬崖峭壁间,那条蜿蜒如银带的红旗渠,不是大自然的馈赠,而是一群普通人用血肉之躯在绝境中凿出的生路。它流淌的不仅是清冽的漳河水,更是一种穿透岁月的精神力量。
忘不了那些手握钢钎、脚踩悬崖的身影。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面对“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绝境,没有等靠要,而是用最原始的工具向大山宣战。悬崖上的“飞虎队”腰系绳索悬空作业,一锤一凿溅起的火星,照亮的是“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壮志;隧洞里的工人们跪着、趴着掘进,汗水混着岩粉浸透衣衫,却挡不住“引水入林”的执着。他们用近十年时间,在千仞绝壁上凿出1500公里长渠,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打通211个隧洞——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实干,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倔强。
更动人的是那份拧成一股绳的担当。工地上没有尊卑之分,县委书记与民工同吃玉米糊糊,县长带头跳进冰水里抢修渠道。为了节省口粮,有人把省下的窝头塞进同伴的粮袋;为了赶工期,无数人放弃回家过年,在工棚里就着油灯规划渠道路线。这种“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让松散的个体凝聚成钢铁洪流,让看似不可能的奇迹落地生根。
如今,漳河水依旧沿着红旗渠滋润着林州大地,而它所承载的精神,早已超越了“引水”本身。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悬崖”,在生活中面临“干旱”,那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闯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合力,依然是照亮前路的火把。红旗渠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永远沸腾的热血,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奇迹,永远属于那些直面困境、向光而行的人。
评论列表(35条)
红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是艰苦奋斗的典范、是人类战胜“不可能”的典范!正像作者说的——“红旗渠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永远沸腾的热血,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奇迹,永远属于那些直面困境、向光而行的人。”满满正能量!为作者佳作点赞!
@大海:谢谢老同学!
光辉的岁月,勤劳的人民。向阳而行,人间奇迹。[强][强][强]
@雨杉:谢谢!
@苗美娘:谢谢!
彭玉强: 景胜老弟:
《赞红旗渠精神》以宏大的笔触描绘了红旗渠的壮美与生机。文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也饱含对时代与奋斗的礼赞,颂扬了林县人民顽强拼搏精神。”红旗岭上当年事,铁军屯驻,凿岩开洞,钢魂铸,镍光闪,渠成田灌,冬飘雪,秋挂雾,珲春月放歌战天地,送朝迎暮”。”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坚守与豪情,让人动容。这种精神将世代流传,永耀光芒,激励后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给林县人民点赞!
为老弟佳作点赞!
@陈景胜:谢谢哥哥的精彩点评留言!
彭玉强:
景胜文弟写的"红旗渠精神"一文非常感人,他用素描精细之笔,勾画了当年修红旗渠时感天动地場景,如同一幅幅催人泪下画面,展现从县委书记到平民同心同欲同劳动的党群之情,干群之情,"上下同欲必胜"!红旗渠精神在景胜文弟的笔下描写的生动感人,好像一个导游把我们引到红旗渠,"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揽其景"!给景胜弟写的"红旗渠精神"点赞!
@它山之石:谢谢哥哥的精彩点评!
红旗渠精神就是一部团结奋进,甘心奉献的史诗,红旗渠精神在今天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鼓励我们奋勇争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
@东篱把酒:谢谢!
什么是红旗渠精神,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团结协作,不怕牺牲,甘愿奉献就是红旗渠精神。景胜同志在这篇文章当中作了一个详尽的阐述。
@东篱把酒:谢谢!
为红旗渠精神点赞,为佳作点赞!
@晨光:谢谢!
为红旗渠精神点赞,为佳作点赞!
@晨光:谢谢!
老师用铿锵有力的语言,赞颂了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那也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愚工移山精神,这种精神将世代流传,永远闪耀它的光芒!激励后人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刘芳15701359782:谢谢!
劳动人民的精神和力量是伟大的!给林县人民点赞!给作者点赞!
@大风:谢谢!
@陈景胜:红旗渠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寓承公移山知难而进,不畏艰险,发扬雷锋钉子精神,劳起筋骨饿肌体肤,践行新时代永挑大梁为己任,劳记使命不忘初心。
@提俊国:谢谢!
阅读了陈老师的“赞红旗渠精神”,描写的铿锵有力,赞扬了老一辈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拼搏顽强精神,遇到干旱,困难更大,老一辈的闯进精神就是“敢叫日月换新天”看到了今天红旗渠的水,波浪滔滔,回忆起来都是老前辈用保贵的生命换来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踏着老前辈的血汗前进吧!
@蔡则上:以马内利凡AD176:谢谢!
沈昌顺: 红旗渠颂
一渠谁能开天工,
敢在太行筑长城。
惟有牺牲多壮志,
红渠精神千秋颂。
红旗渠精神与那个年代的大寨精神和大庆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必当永远传承与弘扬!作者美文满满的正能量,值得赞扬!
@陈景胜:谢谢老友!
@水晶:谢谢!
红旗渠“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十六字精神,
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跨越时空,历久弥新。
在当代时代,红旗渠精神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作者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旧事重提,让我们深刻领会红旗渠精神的内涵,充分认识其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承、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的价值与意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实践活动、树立榜样力量和推动制度创新等多种途径,让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让我们以红旗渠精神为动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续写新时代的辉煌篇章。正能量好文,点赞!
@德不孤必有邻:谢谢叔的精彩点评!
谢谢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