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虽然脱下军装,离开军营已经40年了,但这首高亢嘹亮、令人振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却时常在我耳边响起,在我心中吟唱。特别是每当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建军节的时候,唱起这首军歌,心里总是感到无比亲切、光荣和自豪!每当唱起这首军歌的时候,我24年生动、鲜活的军旅生活画面,就会欣然浮现在我的脑际,令我心旷神怡,激动不已。
光荣参军
“参军光荣!”一条醒目的1962年冬季征兵的标语,映入眼帘。正在读中学的我,征得父母的同意和支持,毅然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积极报名参军。当接兵部队首长征求我的意见:“你愿意当兵吗?”我立刻回答:“愿意!我大哥是志愿军,三哥是空军,我也要到部队锻炼,为国家出力!”“好!”看着身着军装、英俊潇洒的接兵人员高兴而又坚定的表态,我的心里悠然升起了一道曙光——即将实现我“参军的梦想”。父亲把《入伍通知书》交到我的手里,高兴地说:“当兵好,有出息。到了部队好好听首长的话。”母亲喜悦中满含着激动和依依不舍。听着父母殷殷嘱托的话语,看着亲人深情期望的眼神,给了我坚定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岔河中学张俊年校长专门为我召开了“欢送入伍大会”,亲切地勉励我“好学上进,当个好战士”。校长的关心、厚爱和期待,让我激动不已,信心倍增。老家岔河大队的领导组织村民在街道上为我举行了隆重的欢送仪式,我捧着大队长赠送的一套“牙具礼品”,深深感受到家乡父老乡亲对我的厚望。当时未满18岁的我,胸前佩戴着红花,面对夹道欢送的人群,激动得热泪盈眶。这是留恋家乡、参军喜悦、无比自豪的泪,在我脸颊上流淌,滋润着心田。在一片锣鼓声中,慈祥的父亲早已站在村头路口河埝上,频频地向我招手,用深情的眼神目送我踏上从军的征途,开启了我的军旅生涯。

走进军营
《我是一个兵》,这是我走进军营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来自老百姓的我,穿上绿色的军装,显得十分精神;我扛起了枪,觉得更加潇洒豪放。新兵连队在山东泰安的泰山脚下,进行3个月的政治学习和严格的军事训练。编入老连队后,我学会了军旅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我将歌词铭记在心里,将旋律融入到脑海里,成为激励我奋勇前进的力量源泉。1963年3月,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学习雷锋好榜样》响彻全国,全军上下掀起了学习雷锋的高潮;在我的人生座标上,“雷锋”成为我“光辉的榜样”。 在鲜红的“八一”军旗下,我确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 在悠扬的军歌旋律中,我严格要求和锻炼自己,实现了由“老百姓”到“革命军人”、由“外形”到“内质”的转变;实现了从“普通士兵”到“五好战士”升华。1964年夏,连队指导员经过“形象+文化+能力+素质”层层筛选,我从班级被选到连部担任“文书”,担负起文件收发、战士档案和连部“八大员”管理的职责。我带领连部人员认真学习,恪尽职守,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军事、文化素质,在加强连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军歌嘹亮,产生巨大力量,激励我努力学习,追求进步。根据国防任务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我们部队先后担负大青山5204军事专用线国防工程和京原线、沙通线建设任务。部队指战员不畏艰难,沐雨栉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环境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我们一路唱着《军歌》,坚定信心,汲取力量,创造了“速度”与“质量”的奇迹。连首长十分关心我的成长和进步,指导我学习政治和公文写作。送给我一本鲜红封面的《党章》,叮嘱我好好学习,鼓励我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断争取政治进步。我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和锻炼自己,吃苦在前,任劳任怨,积极奋战,攻坚克难,取得了显著成绩,多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受到嘉奖。经过递交入党申请、组织考察、实际考验、入党宣誓等程序,1965年11月1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刚满20岁。当我在党旗下,举手“入党宣誓”时,顿感心潮澎湃,热血沸腾,仿佛把自己全部交给了党,交给了祖国和人民。自此,实现了人生路上|第一次思想境界的升华。
熔炉锤炼
《军歌》是军魂的体现,是激励军人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嘹亮的军歌,激励着我坚守信念,坚定方向,矢志不渝,奋勇向前。解放军是所“大学校”,部队是个“大熔炉”。火红的军旅生活,使我经受了严格的训练、艰苦的磨练、性格的锤炼、心灵的冶炼,政治更坚定,精神更振奋,作风更严谨,意志更坚强。
1967年,提干后不到一年,我所在的团直属机械连被评为团先进单位,我作为先进代表参加团表彰会领奖。会议期间,正值团机关急需选拔、任用优秀干部,我被团司令部、政治处同时看中,经考察后,两位股长争着要,最后,直接调到司令部军务股任参谋,负责兵员调配、部队管理、纪律作风和安全工作,因工作出色,成绩优异而立功受奖。
1977年,在师司令部派员到我团选拔优秀军事干部过程中,我被作为优选对象,经过严格的政治、军事、专业和综合素质考核,成功胜选。随即,我奉命调到师司令部机关任军务科参谋,被同事誉为“这是一次华丽转身”。我按照上级部署和首长要求,通过组织部队贯彻内务、纪律、队列“三大条令”,深入团、营、连调查研究,总结推广了“加强部队全面管理,加快推进正规化建设”典型经验。同时,负责执笔编写了师级机关部队《军史》,从资料搜集到文稿撰写,从历史沿革到发展阶段,从重大事件到程序因果,详略得当,著成篇章,具有存史、收藏、借鉴价值。为首长决策参考、提升部队正规化建设水平,提供了可靠依据。经多年司令部机关工作的实践锻炼,特别是落实军委和沈阳军区部署,参与组建守备十二师的过程中,因学习认真,恪尽职守,作风扎实,成绩突出而由副科长晋升为军务科长(团职)。任职期间,我经常参加师首长率领的工作组到部队基层视察、蹲点,抓典型,树标杆,强化部队政治教育、行政管理和正规化军事训练。因当时任务在肩,军务繁忙,一心扑在工作上,我在母亲病重时都未能回家看望,在父亲病故时我也未能最后见上一面,内心十分愧疚,泪水直往心里流。但只要想到“自古忠(忠于国家)孝(孝敬父母),难以两全”,能为军队建设出力流汗,报效国家,我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

军歌伴我走天涯
《红旗飘飘》,《军歌》嘹亮。军旅生活24载,军歌伴我走天涯。24年弹指一挥间,我不懈地奋斗,不停地歌唱。为《我是一个兵》而无比自豪;充满自信的脸上洋溢着《打靶归来》的喜悦;每当我唱起《党啊,亲爱的妈妈》,倍感亲切,更加热爱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我唱一曲《歌唱祖国》,深情地表达对《我的祖国》的无限热爱;而《我爱你,中国》,唱出了革命军人的共同心声;《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爱这蓝色的海洋》,深刻表达了当代军人的炽热情怀;《红星照我去战斗》、《我们走在大路上》,展现出现代军人的自信和豪迈;在静悄悄的《军港之夜》,《军中绿花》灿然绽放;哨所旁的《小白杨》茁壮成长,傲然屹立,保卫边疆;《映山红》张开笑脸,听《驼铃》声声,满怀深情地《怀念战友》;慈祥的《父亲》、可敬的《母亲》远在家乡正《牵挂》着《儿行千里 》,为《咱当兵的人》寄上一份浓浓的亲情;《十送红军》的鱼水深情,令人感动;《当兵那一天》成为美好的回忆;在庆祝八一建军节的日子,我用一首嘹亮的《赞歌》,尽情歌颂伟大的祖国;以《我的中国心》和一份忠诚坚贞,献给党和我的祖国。
军歌嘹亮,在我心中唱起,在绿色军营响起,荡漾在祖国的锦绣山川,万里江河。
军歌声声,伴随着我从泰山脚下到塞北坝上,从巍巍太行山到淘淘拒马河,从东北霍林河到华南珠江口,从运河两岸到大江南北,从绿色军营到家乡邳州,留下了我平凡而丰富的经历,坚定而清晰的脚印,美好而多彩的记忆。
军歌伴我走天涯,情深深,意浓浓。军歌声声,唱出了我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扛军旗、唱军歌、作贡献、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唱出了中国军人的豪迈气概!
.军歌陪伴着我走过24个多彩的春秋,将最美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献给了牢不可破的钢铁长城,献给了伟大富强的祖国!
作者简介:
董忠全,男,1945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祖籍邳州市岔河镇。1962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旅生涯24载,1986年12月团职(处级)转业。原市档案局局长、书记,2005年8月退休。世界汉诗协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徐州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诗词协会会员、老年摄协会员、原《邳州老年大学报》主编。在各级报刊发表文学、摄影作品百余篇幅,多次参加各级文学和摄影大赛数10次获奖。出版诗文集《七色花》一部,获中国作家优秀图书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