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延安之旅

作者:张开文

难忘的延安之旅

为纪念建军90周年,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于2017年7月27日至7月30日,进行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的延安之旅夏令营,四天紧张而有秩序的活动,使记者团师生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可以说是一次终生难忘的延安之旅。 市关工委领导对本次活动十分重视,关工委副主任司云胜部长亲自到记者团为小记者团师生开会送行。再三叮嘱一定遵守纪律、注意安全,认真学习延安精神,把徐州的精神文明带到延安,带到祖国各地,把延安精神带回徐州。

小记者团师生代表表示一定不辜负领导嘱托,认真开展本次活动。 7月27日6.28分,小海燕记者团一行52人在送行人员的祝福中,准时出发,市五老关爱团龙湖分团汪允领团长、陈新民副团长专程为此次延安之旅保驾护航!给本次活动增添几分安全感。

小记者们一路歌声,一路欢笑。齐声朗诵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诗作几回回梦里回延安!车厢里不断传来阵阵掌声。 经过一天的车程,傍晚七时许,小记者团师生冒雨来到黄河壶口瀑布旁边的黄河宾馆,望着滚滚咆哮的带着黄沙的黄河水,小记者们不顾乘车的疲劳,隔窗而观黄河水壮观景象。

听着黄河水奔腾咆哮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煞是壮观! 28日不到五点,小记者们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在老师、五老同志精心安排好在黄河宾馆的观景台,与祖国母亲黄河发源地零距离接触,联想到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的情景。无不感动万分,真正的体会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观景象。

在古渡边小海燕记者团师生在濛濛雨中留下深深的足迹,也留下了这壮观的景象! 壮哉!祖国的母亲河!黄河! 早餐后,师生冒雨乘车前往心中期盼的革命圣地__延安!车厢里又一遍吟诵着: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捧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在这里。 在宝塔山前,我们顺着山势,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的团旗(旗手袁子航、王艺超)飘扬在当年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走过的山道上,听着导游阿姨的介绍,师生们震撼了:这缓缓的延河水,这巍巍的宝塔山在这里奠定了中国革命的基础! 置身于此,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毛主席领导红军队伍啊!

7月28日,小记者团师生们又乘车来到杨家岭毛主席旧居窑洞前,我们踏着古朴的青石路,看到这些怀旧的土墙和土窑洞,把大家带到当年艰苦的环境中!置身此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在毛主席的旧居前小记者们有序的参观毛主席住过的窑洞,看到毛主席用过书柜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土炕上极其简朴,在旧居里没有一样象样的家什,让人不得不发自内心的对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尊重爱戴!毛主席用过的脸盆、书桌上的煤油灯,很自然想到一句歌词唱到:毛主席窗前一盏灯,春夏秋冬夜长明……这就是毛主席在杨家岭五年的窑洞生活。

也就在窑洞旧居前,毛主席穿着带补丁的衣裤,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窑洞前的一块地牌子上写着:毛主席种过的菜地,才真正的体会到一代伟人的感召力,毛主席种菜劳动,周总理纺线织布,他们和朱总司令共商大计!也就是当年这个小山村,每条树枝都挑着民族希望,是杨家岭把历史从山沟带进北京,又把追求带到今日的辉煌!这窑洞,这旧居点燃了中国革命之火。 延安窑洞近处的中共中央办公厅,这极其简要的办公厅就是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的发源地。规模不大的办公厅,普通不能再普通了,一排排木凳子整齐的排列着,这么简单的设备很难与闻名世界的延安文艺座谈会联起来。(我和几位老师也在这排扳凳上坐了片刻,情不自禁的伤感)由此,我们倍感延安的伟大,就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旧址就座落在窑洞前不远处的一个小院里,从一个狭小的院门走进七大会场。

中国共产党全国第七次代表大会就在这里召开!包括一些外国友人也来到这个地方。主席台上悬挂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主席台依然如故。我们记者团师生久久地站在这里,(我当时己经泪水满面,真是情不自禁)目睹眼前看到的一切,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也就是在这里肩负着民族的希望,把革命带向了光明。

在王家坪旧址我们按着参观顺序,在毛主席旧居前,在毛主席与长子毛岸英谈话的窑洞前。谁也没想到那次谈话竟是他们父子最后的诀别。(听着讲解,我又一次落泪,几乎哭出声来)一代伟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是何等的伟大与崇高!在他老人家心中,一直想到的是人民,唯独没有考虑自己、家人!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流下感动的泪水。(此时,我的手在颤抖,泪水在流淌……)大家都争先在这里毛主席旧居前,毛主席和他长子谈话的地方合影。

在参观的行列中不知是哪个军校数百名官兵敬礼致意,这组照片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毛主席雕像前,看到毛主席极其简朴的装束屹立在广场中央!众多游客在这里留影纪念!这次延安之旅夏令营对师生教育颇深!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活动!

美哉!徐州市小海燕记者团延安之行! 这才是最好的退休生活!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