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张继《枫桥夜泊》意境美

作者:周 波

浅议张继《枫桥夜泊》意境美
说起唐张继的《枫桥夜泊》,文友们都很熟悉。不少同志都藏有该诗墨宝,挂在书房和客厅。鄙人家中也有邳州书法大家曹元伟先生书赠的该诗条幅。借此机会,浅谈点鄙人对该诗意境美的拙见,与文友们交流。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一首七绝诗,也是一幅画。近处是“江枫”(二桥名,即江村桥、枫桥)的“渔火”和夜泊的客船,远处则是霜天和向“呜啼”(地名)那方向落下去的残月,透过树丛还可隐隐约约看到寺庙。

这又是一幅美丽的“枫桥夜泊”图画!诗人很善于设色,霜天是透明的,渔火是鲜艳的,二者遥相辉映。近处的渔船和远处的山寺,又通过钟声联系起来。这样,就使得远景和近景交织成章,联成一片,使得整个画面色泽浓艳,生机盎然。

除了色彩以外,还有声音,夜空的钟声,一声一声传到客船,敲在旅客的心上。这怎能不引起旅客无限的遐想和带着愁思进入梦境呢?

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但由于作者丰富、浓烈设色和兴致盎然的景物描绘,并不引人进入“愁”境,反而能使人得到一种美感。

张继这首《枫桥夜泊》,有情意、有境界。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眼前会自然地呈现出一幅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立体图画,我们就象坐在电影院看立体电影一样。难怪这首诗很早就广泛流传,并且传到国外。很多外国友人到苏州寒山寺,必立张继诗碑前驻足,分享这首诗难得的意境美。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