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鸣突然就稠了起来。清晨推开窗时,不再是春末那种怯生生的试探,而是铺天盖地的合唱,像被烈日晒化的糖浆,黏稠地裹着每一缕风。日历上那个红圈圈住的“入伏”二字,终于从抽象的节气名词,变成了皮肤上真实的灼烫感——这才惊觉,一年中最热烈的篇章,原是这样不由分说地展开的。
老人们总说“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伏,藏也。仿佛天地间的阳气到了极致,反倒要收敛成一团滚烫的能量,埋在蝉鸣里,藏在骤雨的缝隙中,甚至渗进午后打盹时的梦里。小时候总不解,这么热的天,为何要叫“伏”?后来在乡下外婆家过伏,才慢慢懂了。正午的太阳把水泥路晒得发白,大人们搬竹床到堂屋,摇着蒲扇说“伏天要藏,藏好了才有力气过冬”。他们不再像春时那样忙着下地,而是把节奏放慢,就着井水镇的西瓜,讲些陈年旧事,任时间在蝉声里慢慢淌。原来“伏”不是躲避,是与高温达成一种默契,像老农侍弄庄稼时懂得“歇晌”,是对自然最朴素的敬畏。
伏天的雨也格外有意思。前一刻还是万里无云,日头毒得能晒裂瓦片,下一秒不知从哪飘来一团乌云,雷声滚过树梢,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砸在梧桐叶上噼啪响,溅在水泥地上冒白烟,连空气里的燥热都被砸得七零八落。可这样的雨来得急,去得也快,往往不等把晒在院里的衣服收进来,天就放晴了,天边甚至会挂出一道淡淡的虹。这倒像极了人生里那些突如其来的困顿,看似凶猛,却未必是坏事。雨后的丝瓜藤会窜得更高,墙角的青苔吸饱了水,连傍晚的风里,都多了些草木的清香。
入伏后,城市好像也换了副模样。写字楼的空调昼夜不息,地铁里的人们捧着冰镇饮料,脚步匆匆;但老巷子里,总有人守着传统。卖酸梅汤的摊子支起蓝布篷,玻璃罐里的乌梅、山楂在冰糖水里舒展,透出琥珀色的光;傍晚的公园,老太太们摇着蒲扇跳广场舞,音乐里混着卖西瓜的三轮车铃铛声。现代与传统在伏天里奇妙地共存,就像冰镇可乐与绿豆汤,各有各的清爽,却都在对抗着同一份炎热。
人到老年,反倒越来越喜欢伏天的直白。它不像春天那般含蓄,也不似秋天带着萧瑟,它就是热,热得坦荡,热得纯粹。就像那些藏不住的情绪,那些必须直面的难题,躲是躲不掉的,不如索性沉下心来,像熬一锅伏茶那样,把陈皮、荷叶、金银花慢慢煮沸,在蒸腾的热气里,品出些苦尽甘来的滋味。
夜深了,窗外的蝉鸣渐渐稀了些,留一盏灯,看月光透过纱窗落在地板上,像一块被晒得温热的玉。忽然想起外婆说的“伏天熬得住,冬天才能扛得住”,原来日子就像这伏天,越是热烈处,越藏着生长的力量。那些被汗水浸湿的衣衫,被骤雨打湿的窗棂,被蝉鸣填满的黄昏,终会在某一个凉爽的秋日,变成心底温润的回忆——原来最深刻的感悟,往往藏在最不刻意的时光里。
评论列表(41条)
给景胜文章点赞!
@源缘圆:谢谢哥哥!
为老师美文点赞
佳作点赞


@静若繁花413:谢谢!
好文当赞
@金川:谢谢!
彭玉强点评留言: 景胜老弟:
《入伏随想》文章写的好。生动的描绘了入伏时节独有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象。从伏日雷雨倾泻,到天睛见彩虹,从老幼寻荫纳凉,手摇芭蕉邀清风,听蝉鸣声喧,静赏塘荷,悠闲品茗乐延绵。文章中既有生活的真实写照,也飽含人们对清凉的期盼和对健康的关切。虽然热浪渐起,但愿心静自然凉,安然度夏。祝伏日清爽,身心健康。
为您佳作点赞![强][强][强]
@陈景胜:谢谢哥哥的精彩点评!
刘新会留言: 《入伏随想》,拜读了,好文章。[强][强][强]
@陈景胜:谢谢老同学!
阅读了陈老师的佳作“入伏随想”,满满的正能量,为优秀的作者陈老师点赞


@蔡则上:以马内利凡AD176:谢谢!
初伏,热气腾腾的日子开启。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加点“甜”,吃一口冰西瓜,喝一碗绿豆汤,让清甜的滋味驱散暑气。愿大家在这伏天里,有良人相伴,有好梦可圆,每一刻都被温暖与快乐包围。没有熬不过的酷暑,只有回不去的夏天。愿你珍惜当下,好好生活。在蒸腾的热气里,品出些苦尽甘来的滋味。
为美文点赞!
@德不孤必有邻:谢谢叔的精彩点评留言!
热出生长的力量 !
@袁灿国:谢谢!
蝉鸣渐稠 阳气极致
文章剥茧抽丝细腻刻画了伏天景象,热的坦荡、热的纯粹,
@袁灿国:谢谢!
@苗美娘:谢谢!
作者就季节的变化现像用辩证法展现给读者。将“伏天”描绘出深意,感悟颇深。满满正能量!为作者佳作点赞!
@大海:谢谢老同学!
读了景胜文弟写了入伏文章,犹如口渴饮梅,十分恣漓舒畅,该散文以工笔素描手法,把读者引到入伏意境,有景有情,文字优美,功底深厚,读后让人心旷神怡!
@它山之石:谢谢哥哥的精彩点评留言!
沈昌顺点评: 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伏天不热,五果不结。适者生存,违者召祸。敬畏自然,顺昌和谐。
读美篇,涨见识!
@陈景胜:谢谢老友!
赏读好文章,胜饮酸梅汤。[强][强]
@雨杉:谢谢!
这是陈老师最美一篇写时令的散文,语音精炼优美,文章流畅精干,内涵丰富,饱含哲理,充满生活,充满感情。




学习了


@快乐大师兄:谢谢老弟的精彩点评!
@月光小屋:谢谢!
作者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绘声绘色描述了伏天的特点和人们抗伏的生活,让人感到亲切又美好。
@刘芳15701359782:谢谢!
好文章!给作者点赞!
@大风:谢谢!
入伏别不服
经常亲水壶。
菊花茶常饮,
绿豆能败毒。
竹叶好清凉,
冬瓜做汤煮。
薏米能除湿,
西洋参能补。
对人要温情,
对己心宽舒。
安然度盛夏,
平淡过三伏。
大家晚上好,
祝入伏安康!
清凉一夏,温守固藏,静心怡情,眷眷思量。
@提俊国:谢谢!
谢谢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