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作为王杰精神的发源地,如何让红色基因代代赓续,让红色精神化作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多年来,邳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在纪念英雄王杰、传承王杰精神的道路上从未停歇。
回望英雄 我们永远铭记
今年,是王杰烈士英勇牺牲60周年,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邳州人不曾忘记,一个人之于一座城的感动与记忆。
“时间虽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但是那一天,我永远不会忘记……”7月10日上午,在王杰烈士陵园的牺牲地纪念亭,86岁高龄的李彦清老人一边轻轻擦拭着纪念碑,一边回忆着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而他,正是王杰用生命护下的12名人员之一。
时间回到1965年7月,原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王杰,被安排执行训练民兵的任务。在一次复杂的地雷实爆训练中,出于安全考虑,王杰指示民兵们在外等候,而他自己则站在了危险的中心,然而,突遇炸药包拉火装置意外触发,危急关头,王杰毫不犹豫地扑向了炸药包,以一己之力全力保护了在场12名民兵和人武干部的安全,而他自己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了23岁。
李彦清回忆道:“当时地雷(炸药包)发生意外爆炸很突然,排除起爆装置已经来不及了,抱着炸药包往外扔也来不及了,让同志们散开更是来不及了,在那种情况下,不论采取什么措施根本反应不过来。其实如果要躲避,王教员完全可以躲开,但他为了掩护在场12位同志的生命安全,当时连一句话都没来得及说,就毅然扑了上去,义无反顾地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人。”
自此,炸药包前的纵身一跃,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而他用生命践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也深刻影响着邳州热土上的每一个人。
作为现场亲历者,李彦清的内心受到了极大震撼。在被王杰救下后,他便一直把王杰作为标杆和榜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王杰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他的思想深处。1973年5月,当时作为张楼民兵地雷班班长的李彦清,在一次地雷实爆演习中,为了救护一名女民兵,他毅然独自排除哑雷,结果意外发生,导致双目失明。
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李彦清表示:“前16个地雷都实爆很成功,唯独到第17个地雷,胡秀玲同志在设雷当中出现了哑雷。按照规程,哑雷需要布设者排除,但排雷存在不小的危险。我是王杰同志掩护下来的人,危险留给自己,安全让给他人。于是我一把拉住她,不让她去,坚持自己来排除。由于地雷内部发火装置已受损,原本的延期起爆变成了瞬爆,我刚动手排除,地雷就爆炸了。”
用行动践行初心,用生命守护信仰,当被救者成为救人者,精神传承的意义也在此刻熠熠生辉。
传承精神 我们步履铿锵
走进王杰烈士陵园的事迹陈列馆,王杰烈士的光辉事迹通过保存下来的图片和实物徐徐展开,一件件物品,一幅幅图片,一段段视频影像,全面呈现着其成长历程和英雄事迹,其中馆藏的23本共10万余字日记,更是真实记录了他的思想与行动。
“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
“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
字里行间的真切与笃定,无不诉说着王杰高尚的品格和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而其“一心为革命”的理想信念、“两不怕”的革命精神、“三不伸手”的高尚情操和“四个自问”的人生境界,更是至今仍被奉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邳州人不惧风雨、砥砺前行。
今年5月,邳州市纪委监委深入挖掘王杰精神中“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廉政元素,建成“三不伸手”正心教育馆,将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有机融合,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虽建成仅两个多月时间,但目前已接待来访参观团体500多个,参观人数达3.8万人次。
“王杰烈士‘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佩,我要常照‘三不伸手’这面镜子,自觉对标对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日前,党员庄丹在参观“三不伸手”正心教育馆时感慨地说。
与此同时,邳州市委党校围绕王杰精神,专门设计了内容丰富的专题特色课程,在强化党性锤炼的同时,更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年培训本地干部及全国学员超万人次。
当然,除党员干部的相关阵地建设外,王杰小学、王杰中学等等,这些以王杰名字命名的学校、单位,也意味着王杰精神在一代代传承中,得以赓续发扬。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是咱好榜样,你学王杰,我学王杰,革命良种到处能生长……”邳州市王杰中学的校园内,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在这里,《王杰的枪我们扛》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师生人人会唱,王杰的英雄事迹和励志故事,学子人人会讲。
为全面激发师生的干劲,以更高质量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一直以来,王杰中学坚持将王杰精神与当今青少年精神成长相结合,在校园里提倡师生学习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在教育教学中发扬光大。
邳州市王杰中学副校长刘宾表示:“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将王杰‘一心为革命’的忠诚信念转化为‘一心为学习’,将王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转化为‘一不怕苦、二不怕难’,将王杰‘在荣誉、待遇、物质上不伸手’的思想转化为‘在荣誉上不向组织伸手、在待遇上不向学校伸手、在物质上不向父母伸手’,将王杰关于理想、前途、幸福、痛苦的‘人生四问’转化为‘什么是理想?实现人生价值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志存高远、回报社会就是前途。就是通过王杰精神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全面激发并锤炼师生对学习的斗志,以及对生活的热情。”
如今,由王杰精神提炼转化而来的“一二三四”,已经潜移默化地成为全校上下自觉践行、共同遵循的行动指南。在王杰精神引领下,近年来,王杰中学教学成绩、师生面貌等均有质的提升,教学成绩在全市33所乡村中学中,也从由曾经的第25名跃居至第1名。
厚植沃土 我们生生不息
“一个不变”的理想信念、“两个不怕”的血性胆魄、“三不伸手”的高尚情操、“四个自问”的人生境界点燃万千心灵。而邳州,作为王杰烈士抛洒热血、壮烈牺牲的地方,始终将王杰精神视作宝贵的精神财富。
除了修建烈士事迹陈列馆、以英雄之名设立中小学外,还有一些人,受烈士事迹、英雄精神感召,自觉自愿宣传研究王杰精神,组建起王杰精神研究会,推动着英雄精神在邳州乃至更大范围内生根、开花、结果。
邳州市王杰精神研究会会长宋端凯告诉记者:“王杰精神,淬炼于部队熔炉,发源于邳州沃土。邳州市王杰精神研究会已成立二十年,我们一直坚持宣传、研究王杰精神,通过建网站、做宣讲、组织开展各种活动,让更多人了解王杰,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与此同时,近年来,王杰精神在邳州社会面的感召力也愈发显现出来。
2021年,邳州市税务局“王杰班组”正式成立,历经四年多时间的精进与发展,这支最初由8名一线业务骨干组成的小团队,如今已发展成为全局上下共同参与的服务品牌。
国家税务总局邳州市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袁野表示:“王杰精神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我们去奋斗、去开拓、去拼搏、去奉献。邳州税务局组建‘王杰班组’,就是要进一步传承好‘两不怕’精神,让‘红色力量’成为税收事业发展最稳固的支持、最鲜亮的底色。”
今年5月,邳州市创新打造“运河春华”品牌项目,该项目共包含“学‘习’讲‘理’”新思想宣讲、“零一三”新政策学习、“德耀邳州”典型培树等六大工程,涵盖了28个子项目,通过多样形式,把王杰精神内涵融入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中,努力让王杰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今年7月,在王杰烈士英勇牺牲6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邳州相关的纪念活动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不仅面向基层的相关主题阅读分享会、交流会不断,新近推出的文创产品“王杰日记”也在纪念日这一天首发与公众见面。
邳州市委宣传部宣传文化科工作人员贺欣表示:“比如我们在张楼王杰牺牲地举办‘传承弘扬王杰精神 奋楫争先勇挑大梁’座谈会,还开展了‘王杰精神润心田 全民阅读共成长’主题阅读分享会、推进红色故事‘五进’活动,创作《好一片红枫林》《王杰红》两部地方特色柳琴戏,我们的活动覆盖军民群体,通过系列活动将王杰精神融入社区家风建设、融入基层治理,进而增强群众认同感。”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曾是王杰烈士对自己立下的誓言,而如今它已成为一种永不褪色的精神。跨越时空的对话中,这种精神历久弥新,一代又一代邳州儿女耳濡目染、接力传承,早已将王杰精神融入血液、化作基因。
记者 / 朱芷萱 陈谢
编辑 / 程智 责编 / 裴培
编审 / 张瑞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