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官湖:一村一品,皆为“上品”

官湖镇紧扣“两个增收”工作,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以‘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1000㎡闲置厂房→标准化生产线

“酱”心独运飘香全国市场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官湖:一村一品,皆为“上品”

走进官湖镇小坊村的徐州上达源食品有限公司车间,浓郁的酱香味扑面而来。工人正在标准化生产线上忙碌着,经过熬制、灌装、打包等工序,一罐罐色泽红亮、香气四溢的牛肉酱将从这里销往全国市场。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官湖:一村一品,皆为“上品”

徐州上达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丁蕊介绍:“车间现有2条生产线,生产牛肉酱、香菇酱、花生酱、油辣椒、萝卜干等8个品类,产品主要销往山东、江苏苏州和徐州等地,月销量20000瓶,订单已排至今年6月中旬。每罐产品经过12道工序纯手工熬制,市场销量很好。”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官湖:一村一品,皆为“上品”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官湖:一村一品,皆为“上品”

据了解,小坊村通过公共空间治理,以村企联建方式盘活原板材企业1000平方米闲置厂房,招引本村能人返乡投资建设,村集体以土地和资金入股,壮大集体经济。

官湖镇小坊村村委会副主任郭璐玮介绍:“我们和本地电商企业合作进行直播带货,直播当天销售500瓶左右。村里按照15%利润分成,村集体靠这一项今年可增收15万元。我们还计划通过参加各类展览会,提升品牌影响力。”

从“独门灶火”→“千坊抱团”

一片花干的品牌化蜕变

在东林村,一口口老灶台蒸腾起氤氲的豆香,传承百年的手工花干制作技艺在这里焕发新生。该村以“小豆干”撬动“大产业”,通过注册品牌、延伸链条、抱团发展,让传统豆制品加工成为全村100多户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饭碗”。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官湖:一村一品,皆为“上品”

东林村村民石伟从20岁开始跟随父辈学习花干制作,40年来他始终坚守传统工艺。记者看到,一排排金黄的花干正在晾晒架上散发着诱人香气。

官湖镇东林村村民石伟说:“头天下午泡发黄豆,次日清晨磨浆滤渣,待豆浆凝固成豆腐块后,晾晒至半干再分段油炸。目前每日消耗黄豆500斤,可制成豆干400多斤,月产量近10000斤。花干不仅通过线下渠道销往全国各地,线上平台也同步运营,年收入达10万元左右。”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官湖:一村一品,皆为“上品”

据了解,东林村的花干制作可追溯至清末,花干筋道爽口、卤香浓郁,享誉周边地区。然而在过去,由于各家作坊分散经营,生产标准参差不齐,难以做大做强。2019年,村两委牵头注册商标,统一花干生产工艺及包装设计,将东林花干推向全国市场。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官湖:一村一品,皆为“上品”

官湖镇东林村党总支书记石云峰表示:“去年村里的花干年产值达1700万元,村民户均增收近3万元。接下来,我们计划投资建设12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深化豆制品深加工,打响品牌。同时,我们将在传统花干基础上,开发麻辣、五香、原味等多样化口味,计划拓展香油、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产品品类,进一步拓宽村集体与村民的增收渠道,实现‘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双目标。”

27个行政村→各亮“特色王牌”

冷链物流打通“最后一公里”

聚焦三条主线 扛起使命担当|官湖:一村一品,皆为“上品”

近年来,官湖镇不断挖掘本土资源,深入推进“一村一品”,探索集体增收新路径。截至目前,全镇27个行政村聚焦“双增收”目标,结合特色打造经营性项目,稳步推进“一村一品”。

官湖镇农村办公室副主任邢彤彤表示:“曹园村整合土地36亩,建设垂钓基地项目;授贤村成立瓷艺工作室,打造“官窑官韵”系列文创产品,开发泥塑面塑、谭派剪纸、手工拓印等12项深度体验课程,已接待3批次团队,带动集体增收;部分村联合本地电商企业开展线上农产品销售,实现集体增收破万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强特色产业品牌,完善冷链物流等配套,让官湖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

记者 / 马艺萌 摄影 / 王自江

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张瑞 监制 / 赵源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