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我两忘 终生修行

作者:周波

物我两忘 终生修行
我与老侄光喜同住一小城,因他书法早有名气,我常跟着沾光。前不久,我们爷俩应邀出席一战友、文友、书友小聚,叙亲情、话友情,其乐融融。席间,一位老兵小弟说到老侄德艺双馨,我老侄谦虚有点坐不住了。他说:此桂冠不敢当。要达此目标,需物我两忘、终生修行,都很难突破的。

老侄光喜练书法,如中国书协原副主席聂成文送他斗方所言“大器晚成”。他的成就我已多次撰文说过,今不多赘。归结到一点,大器晚成也好,功力过人也好,必须在人品、书品、艺品上下功夫修炼,才能艺术长青,立于不败之地。

古人云:“士必先器识而后文艺。”器识包括人品道德,学识修养。艺术家的书品(各类艺术相通)人品,历来都是互为表里,相互印证。

我老侄光喜的书法艺术,除了许多方家评点像“二王”风骨外,据我观察,他走笔沉稳,疏密得当,墨色淋漓却不失清淡剔透,潇洒奔放中蕴含着倔傲之气。观他的书法,亲近他的人会觉得,人执墨而墨化人,人与墨俱进入物我两忘之境。

庄周有言:“鱼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于道术。”书法、绘画与音乐,虽不是一片水域,但它们却能相互渗透,相互洇润,相得益彰。老侄工于书法之外,还颇通音律,这一点不被大多数人为知。他的竹笛演奏《牧民新歌》、《扬鞭催马运粮忙》,接近专业水平。此艺对书法艺术不断提升,无疑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推波助澜作用。

再回到前面说过的德艺双馨、终生修行问题,老侄光喜他坦诚、率真、质朴,从不恃才傲物。“不可与之言,与之言,失言;可以与之言,不与之言,失人。”我经常去他的工作室,对这段古训,我们爷俩有着共同心声。

老侄光喜自题工作室斋号为“清逸堂”,这温文尔雅的自诩,也不全赖笔,而是以泽被万物生灵之大爱。

一个灵魂的侏儒,不会将艺术的爱之雨播洒人间。艺术的圣果来自心灵。我坚信,爱心常在的光喜,他的一方“桦林”,一定会常绿常青……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