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也需要生态平衡

作者:周波

文学也需要生态平衡
近些年来,说各种“生态”的事很多,也比较流行。比如政治生态、环境生态、文明生态,等等。凡生态,都讲究平衡,人所共知。然而,有一个最需要平衡的门类——文学,却有些落伍了,令人忧虑。

在作家这一行里,有一种怪现象特别有意思。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这就是: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好,更不能容忍自己比别人差,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永远挑别人的不是,总是以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从古至今,一直到文学新时期,这种人(现象)从来是不乏见的,而且有弥来愈甚的趋势。

挂在树上的果实,无不透出大自然精心而又平衡的生态安排,让每一颗果实拥有一方属于名下的世界。不因为自己鲜艳夺目些,就眼皮抬高小觑同类;不因为本身色彩比较暗淡就自惭形秽;不因为自己饱满硕伟些,就恃强逞胜把别人挤到一边去,不因为尚未熟透稚嫩而退避三舍;不因为早开花早结果,就摆出老资格来恫吓后人;不因为晚了几步而忐忑不安踌躇不前。

这大自然的生态还真好,它生在那个位置上,就注定了它是不可替代的,好也罢,不好也罢,它就是它,别人既不能奈何它,也无法改变它。嫉妒,它要生长;不嫉妒它也要生长。总的历史走势,就是这样不停地前进着。

文学的生态平衡,其实也应如此。天地如此之广漠,空气如此之清晰,阳光如此之充足,雨露如此之丰美,每一颗果实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这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局面了。

人们总是赞叹大自然,它之所以伟大,就因为有这份自由。若是哪颗多事的果实,嫉妒得非要伸出头来,探出手来,管别人的长长短短;若是哪颗不自量力的果实跳出来,嫉妒得非要大家以它的意志为意志,再说些煞风景的话,做些煞风景的事,那就十分地败兴了。

所以,要是说西方的嫉妒,白色较多,而东方的嫉妒,黑色较多,或许接近于事实。但文坛,由于“文人相轻”的缘故,这类嫉妒便是黑白交杂,竞争与伤害就兼而有之了。

为了文学,但愿化黑为白,你写得好,我要写得比你更好,而不是你写得好,我就把你干掉;多一些竞争性的柔色,少一些伤害性的强势,这样,也许文学的生态平衡就大为转向,文学的“盛唐景象”便不会远了。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